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分析

曾懿

曾懿

(什邡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川什邡6184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高剂量(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接受低剂量(1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共治疗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总体血脂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等指标及药物的安全性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后,察组患者TG、TC、LDL-C等指标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IMT水平、斑块厚度改善、HDL-C水平升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临床上值得继续推广。

【关键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6-0212-02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differentdoseatorvastatintreatmentefficacyandsafetyofcarotidplaquesinpatientswithcoronaryheartdisease.MethodsOurhospitalbetweenApril2013andJanuary2013cardiologyoutpatientandhospitalizationofpatientswithcoronaryheartdiseasecombinedcarotidplaquesin84cases,wererandomlyp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n=42).Observationgrouppatientsreceivedhighdose(40mg/d)atorvastatintreatment,whilecontrolgrouppatientsreceivedlowdose(10mg/d)atorvastatintreatment,atotalof6months.Overalllipidlevelsoftwogroupsofpatients,thecarotidartery-suchasthethicknessoffilmthickness(IMT),plaqueindexandthesafetyofthedrugcomparativeobservation.ResultsAftertreatment,wasmadeinthegroupofpatientswithTG,TC,LDL-Cindexdecreased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controlgroup,improvethelevelofIMT,plaquethickness,elevatedlevelsofHDL-Cis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Usinghighdoseatorvastatintreatmentofpatientswithcoronaryheartdisease(CHD)withcarotidplaques,thecurativeeffectisdistinct,highsafety,clinicalworthtopromote.

【Keywords】Differentdoses;Atorvastatin;Coronaryheartdisease(CHD)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累及机体常见的大中动脉,包括冠状动脉,脑动脉,颈动脉,肾动脉等,病情发展后期可使心、脑、肾等器官病变,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1]。本文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84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采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和安全性,现将此次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在入选前均经过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并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证实有颈动脉斑块。所选患者按其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为40岁~73岁,平均年龄57.5±5.5)岁,吸烟患者14例,糖尿病患者10例,高血压患者14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43岁~75岁,平均年龄(58.8±6.3)岁,吸烟患者12例,糖尿病患者11例,高血压患者13例。排除恶性肿瘤,严重心,肝,肾疾病;无他汀类使用的禁忌症。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患病原因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冠心病的基础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ACEI,β受体阻断剂,硝酸酯类药物及必要的降压、降糖及生活方式干预等。同时观察组采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40mg/d。对照组采用低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10mg/d,治疗6个月。

颈动脉彩超检查: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由专人测量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最大内膜厚度(IMT),每次测量三次,取平均值。斑块大小计算方法:采用Crouse斑块积分[2]:将IMT>1.2mm,并局限性向管腔内突出定义为斑块形成,不考虑斑块的长度,而将各个孤立斑块的最大厚度(mm)相加,得到两侧颈动脉斑块积分之和,即为其斑块总积分。

血清生化检测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检测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治疗1周后复查肝功及心肌酶,以后每月复查1次,若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厌油,纳差,黄疸,肌痛等及时就诊,并及时复查肝功及心肌酶。

1.3临床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总体血脂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等指标进行比较观察,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收集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其计量数据的表示形式为均值±标准差(x-±s),采用t检验对观测值进行检验分析,若P<0.05表明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TG、TC、LDL-C指标均有所下降,HDL-C指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患者TG、TC、LDL-C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IMT和斑块消退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观察组患者IMT水平、斑块厚度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观察组中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ALT的轻度升高(未达到正常值2倍),未给予特殊治疗,随访过程中,复查ALT未出现进行性升高。

3.讨论

3.1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是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资料表明,颈动脉与冠状动脉,脑动脉等在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上密切相关,他们存在着许多相同的危险因子和致病因素。颈动脉IMT每增加0.1mm,心肌梗塞危险性增加10%~15%,卒中危险增加15%~18%。对颈动脉斑块的治疗干预,也是对冠状动脉,脑动脉等的治疗干预。

3.2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由于体内血脂代谢发生紊乱,大量脂质聚集在血管内膜上同时纤维蛋白溶解性降低,纤维增生,动脉壁发生炎性病变,最终形成粥样斑块。使用他汀类药物严格控制血脂是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力措施。阿托伐他汀目前国内外使用最为广泛,众多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其有良好的降脂,稳定逆转斑块的效果。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的活性,抑制TC的合成,降低血清TC水平;同时诱导细胞表面LDL受体增加,促进LDL的分解代谢使患者LDL水平恢复正常[3]。阿托伐他汀在降低TC和LDL的同时,还可以改善内皮功能,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减轻血管炎症反应,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但针对患者临床治疗,不同的剂量治疗效果不同。从本研究可以看出,在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的TG、TC、LDL-C、IMT,颈动脉斑块厚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HDL-C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总体效果不够理想,而观察组患者TG、TC、LDL-C、IMT,颈动脉斑块厚度等指标明显降低,HDL-C指标明显增高。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提示强化他汀治疗,可以更好的降脂并达到消退斑块的目的。

3.3综上所述,采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能够有效调节血脂,颈动脉斑块消除效果显著、安全性好,临床上值得继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同汉,陈宁,靳利利等.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消退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224-2226.

[2]王鹏飞.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55-56.

[3]岳广玺.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2):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