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相关的两个重要原则个人应对自己所犯的国际罪行承担责任,这是现代国际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战争中,个人既可能因执行上级命令而犯战争罪,也可能命令下级去犯战争罪.一定条件下,即使没有下达有关命令,下级犯战争罪也可能会导致上级的刑事责任.这就涉及到与战争罪个人刑事责任有关的两个重要原则:

  • 标签: 战争犯罪 原则 犯罪责任追究
  • 简介:据全国妇联调查,我国30%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其中95%以上是丈夫对妻子施暴。女性遭遇家庭暴力,社区、妇联、公安等部门往往只能进行调解,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要不构成刑事案件,连法院也“束手无策”。

  • 标签: 家庭暴力 犯罪 全国妇联 刑事案件 调解 公安
  • 简介:非法集资犯罪,作为近些年来的高发案件,因其涉案人数众多、影响巨大,同时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引起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非法集资犯罪往往具有作案手段隐蔽多样,影响面广,取证追赃难,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此类案件在查证、追赃、维稳等方面存在诸多困境。如何及时高效地侦破此类案件成为经侦战线热议的焦点之一。从近些年破获的非法集资案件可以看出,通过适度经营、周密取证、迅速抓捕、多警联动与做好维稳工作,可以有效侦破此类案件。

  • 标签: 非法集资 原因 特点 技战法
  • 简介:社会的现实需要及国内外大量过失危险犯的立法,表明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之趋势。本文拟从国内外过失危险犯比较研究的角度,对我国刑法典中的过失危险犯提出立法完善之建议。

  • 标签: 过失危险犯 大陆法系 比较 立法完善
  • 简介: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使得计算机应用的负面效应──计算机犯罪现象也日渐突出。本文介绍了计算机犯罪的现状、形式及手段,分析了计算机犯罪的特点,阐明了对付计算机犯罪的对策,重点强调了公安机关的人员对策。

  • 标签: 计算机犯罪 现状 手段 特点 对策
  • 简介: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一些高级官员的腐败问题不断恶化,甚至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病,多个社会调查显示腐败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最关心的社会问题。如何更好地做好反腐工作,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通过对我国高级官员腐败现象的分析,找出导致其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以期找出相应预防措施,从根源上消除腐败现象,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铺平道路。

  • 标签: 腐败问题 腐败现象 消除腐败
  • 简介:2006年4月26日上午,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被人们称为“国内死囚第一贪”的原河北省对外贸易合作厅副厅长兼河北省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主任李友灿在河北保定被执行死刑。两小时后,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迅速向国内外报道了这一消息。从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认定的数额上看,李友灿从2001年8月至2003年4月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受贿数额高达4744万元。如果把这一数额按月平均折算一下,平均每个月受贿达220多万元,

  • 标签: 受贿犯罪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实录 最高人民法院 对外贸易合作 办公室主任
  • 简介:“洗钱”一词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首先使用的,英文为MoneyLaunderoing。伴随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国际毒品犯罪、走私犯罪和有组织犯罪的猖獗,洗钱行为在世界各国日益盛行,其巨大的社会危害性日益凸现出来。尤其是随着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为标志的网络时代的到来,洗钱的手段也不断花样翻新,出现了很多“高科技”的洗钱行

  • 标签: 洗钱罪 毒品犯罪 走私犯罪 有组织犯罪 犯罪构成 犯罪行为
  • 简介:犯罪行为的控制和预防,是人类社会针对犯罪所采取的根本对策。犯罪防控应从社会原因、多元主体以及综合措施入手,我国应详细研究犯罪原因及社会综合治理的社会性,改善社会环境,建立一套以收集和分析犯罪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犯罪预测战略体系。

  • 标签: 犯罪防控 社会原因 多元主体 综合措施
  • 简介:妨害公务罪的本质在于对国家权力的反抗。但其犯罪对象并非妨害公务的行为,而是行为所直接作用的人或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刑法对妨害公务犯罪对象的规定也不尽相同。该罪的犯罪对象应该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人大代表以及保障上述人员执行公务的物品,并且应以宪法规定为依据,充分考虑我国特殊国情,坚持司法统一原则界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标签: 妨害公务罪 犯罪对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简介:涉嫌犯罪的农民工在实施犯罪行为时,会关注自身行为的风险性,其犯罪深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交通的便利,居住环境的恶劣,特殊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的差异,管理的失控,这些都对农民工犯罪有着明显的影响。

  • 标签: 农民工 犯罪 环境因素
  • 简介:近年来美国少年暴力犯罪层出不穷,尤其是校园枪杀师长同学甚至父母事件,更震惊了整个社会。根据美国时代杂志的报导,枪击未造成大祸者不算在内,从1993年到目前,共发生ll起,造成师生死亡22人,伤30人。几件发生较近且骇人听闻的案子如:1997年10月,密西西比州珍珠市,16岁学生伍德汗杀母后又杀两同学。1997年12月,肯塔基州西帕杜卡市,14岁学生卡奈枪杀3个女同学。1998年3月,阿肯色州琼斯波诺市,13岁学生强生和ll岁学生戈登共同枪杀1个老师和4个女同学,

  • 标签: 女同学 学生 校园暴力 师生 老师 杂志
  • 简介:社区青少年遭受不法侵害后,痛苦、紧张、恐惧、愤怒等情绪是被害人及其家属的正常反应。有些被害人及其家属很难从已经发生的犯罪事件中解脱冉来,心理上的痛苦与日俱增。因此,对被害人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使其恢复正常生活是十分必要的。受害者心理疏导的途径和渠道很多,

  • 标签: 社区青少年 犯罪被害 心理疏导 被害人 不法侵害 犯罪事件
  • 简介:随着恐怖主义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猖獗,国内外学者对恐怖主义的理论研究越来越系统和深入。然而对恐怖主义的犯罪目的并没有一个能被理论界所接受的统一的概念,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恐怖主义 犯罪目的 特定目的
  • 简介:<正>故意犯罪的主观结果,是指故意犯罪的行为人在实施犯罪前其意志所考虑的行为所会引起的结果。我国刑法第十一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这里所规定的“结果”,就是一种存在于犯罪人意志中的主观结果。对主观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对解决我国刑法理论界存在的一些争议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一)主观结果的存在。任何故意犯罪,其行为人都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引起一定结果的出现,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种结果,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就作为一种理念的状态而存在于犯罪人的意志中。並且,一定的行为总会引起一定的结果,这种必然的因果关系一定会反映到犯罪人的认识之中,对犯罪行为之确定必然包含着对危害结果之考虑。从

  • 标签: 主观结果 直接故意犯罪 犯罪人 危害结果 犯罪行为 我国刑法
  • 简介:青少年的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斟扰法学理论界与教育部门的一个难题,同时也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维持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各地的青少年犯罪现象越来越突出,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之所以重要的因为:

  • 标签: 青少年犯罪现象 犯罪心理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社会关注 社会稳定 犯罪问题
  • 简介:<正>中学时代,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代,更是逐步确立人生观的重要时期。有多少中学生,在这人生旅程的关键时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亦有不少中学生,由于涉世不深,经不住社会各种光怪陆离的刺激所诱惑,走上了歧途,跌入犯罪的泥潭。许多触目惊心的事实告诉人们:对青少年学生最具诱惑性的便是高档次的娱乐、消费。有的中学生正是由于涉足了他们本不该去的娱乐场所与追求高档次的物质消费而偏离了健康的人生航道。为此,我们的社会,家庭、学校都足以从中引出深刻的反思。

  • 标签: 中学生 违法犯罪 高消费 青少年学生 娱乐场所 人生观
  • 简介:1988年3月,在台北市青少年问题与对等研讨会上:“中央警官学校警政研究所”所长蔡德辉提出报告说,台湾地区12岁至18岁的少年犯罪升居世界首位。其比率是每10万少年有787人犯罪,超出联合国所统计的开发中国家少年犯罪21倍(每10万少年有37人犯罪),比已开发国家超出5.9倍,(每10万少年有134人犯罪)。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开发中国家与高度开发国家的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以1982年为例,英国10岁至未满17岁少年犯罪人数,约占该年数度犯罪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西德青少年20岁以下犯罪总人数为539,978人(其中8至13岁

  • 标签: 少年犯罪 青少年问题 蔡德辉 中央警官学校 成年犯 犯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