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血氧饱和度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男69例,女57例,年龄(58.94±5.89)岁,年龄范围为45~76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NPPV组与HFNC组,每组63例。NPPV组患者给予NPPV,HFNC组在NPPV组基础上给予HFNC,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48 h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水平、心率、呼吸频率及痰液黏稠度变化。结果治疗后,HFNC组治疗有效率[95.2%(60/63)]高于NPPV组[82.6%(52/63)];HFNC组血氧分压[(87.87±9.45)mmHg,1 mmHg=0.133 kPa]及血氧饱和度水平[(89.29±8.99)%]高于NPPV组[(78.43±8.69)mmHg、(82.21±8.20)%],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47.95±4.85)mmHg]较NPPV组[(56.72±5.19)mmHg]降低;HFNC组心率[(85.45±4.38)次/分]和呼吸频率水平[(18.39±2.03)次/分]低于NPPV组[(92.87±4.72)次/分、(22.49±2.52)次/分]低于N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HFNC联合NPPV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改善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途径给止血药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64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视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划入常规组和研究组(n=32)。常规组使用呼吸机联合静脉注射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研究组使用呼吸机联合气管内滴入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对比患者的症状控制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肺出血停止时间、呼吸机停止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患儿,差距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症状改善率96.88%,常规组是81.25%,研究组患儿的症状改善率较高(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出现2例不良反应,常规组出现3例,差距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联合气管内滴入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患儿的恢复时间,建议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以及影响其依从性的关键因素。方法:选取92例本院于2018年12月-2020年1月收治的OSAHS患者,对上述患者均采用nCPAP治疗,并分析患者应用该治疗方案的依从性,以及造成该依从性结果的关键因素。结果:治疗结束后 92例患者中有54例患者在未采取任何措施下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应用χ2检验和Logisuc多元回归分析后可知,Epworth嗜睡评分(ESS)、nCPAP呼吸机性能、夜间血氧饱和度(ISaO2)是影响其依从性的关键因素。结论:ESS评分,呼吸机性能与ISaO2是影响OSAHS患者采用nCPAP治疗的关键因素,医护人员可通过改善以上因素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呼吸机管路不同更换频率,呼吸机管路细菌学及下呼吸道细菌学的研究分析,为ICU感染控制及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护理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抽样调查研究方法,入选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接受有创机械通气≥3 d的患者,根据患者更换呼吸机管路频率分为3 d组、7 d组和10 d组,比较各组患者呼吸机管路细菌学及下呼吸道细菌学相关性。结果呼吸机管路中检出的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检出率最高的是鲍曼不动杆菌(47.0%),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6.7%)和铜绿假单胞菌(12.1%);下呼吸道细菌检出与呼吸机管路细菌检出具有一致性,检出最高为鲍曼不动杆菌(59.6%),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9.1%)和铜绿假单胞菌(12.8%)。3 d组呼吸机延长管、呼气段、吸气段、呼气段积液杯、吸气段积液杯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36.7%、36.7%、33.3%、33.3%、20.0%;7 d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73.0%、67.6%、62.2%、62.2%、54.1%;10 d组5个管路部位的细菌检出率均为90.3%。3 d、7 d和10 d组的下呼吸道细菌检出阳性率分别为30.0%、48.6%、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管路使用时间越长,管路细菌污染程度越严重,下呼吸道细菌检出率越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有效率研究。方法: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呼吸衰竭新生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表法将这7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依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观察组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最后将两组呼吸衰竭新生儿的临床疗效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治疗的观察组的有效人数为12(34.0%),显效人数为21(60.0%),无效人数为2(6.0%),总有效率为94.0%;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的有效人数为18(51.0%),显效人数为9(26.0%),无效人数为8(23.0%),总有效率为77.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研究表明发现,观察组的3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无并发症的有8例(23.0%),1~3个的有20例(57.0%),3个以上的有7例(20.0%),总发生率为77.0%,对照组的3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无并发症的有3例(9.0%),1~3个的有18例(51.0%),3个以上的有14例(40.0%),总发生率为91%,在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困难的症状,恢复呼吸衰竭新生儿的呼吸功能,为呼吸衰竭新生儿带来益处,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患有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鼻塞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10 月本院收治的 50 例肺透明膜病早产儿。将 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应用鼻塞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方法,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P<0.05)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患有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鼻塞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 俯卧位通气对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新生儿机械通气护理效果 的相关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8 年 01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60 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俯卧位通气护理),各 30 例,均行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 观察组 机械通气次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6.67% ( 2/30 ),低于对照组的 20% ( 6/30 ), 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 ARDS患儿俯卧位通气中辅以积极有效护理, 有助于减少 机械通气次数及时间,缩短住院时间,规避并发症发生,临床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俯卧位通气 ; ARDS;新生儿; 机械通气 ;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疗效,以及对氧合、不良反应率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收入,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常规组和无创机械通气组,组内分别有4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ICU重症心力衰竭治疗,无创机械通气组在常规ICU重症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再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氧合情况。结果 无创机械通气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5.56%(P<0.05);无创机械通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7.78%(P<0.05);无创机械通气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无创机械通气组PaO2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 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氧合指标,缩短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引起多系统损害的慢性疾病。家庭无创正压通气(PAP)作为绝大多数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其疗效取决于患者的依从性如何。如何有效地监测及提高依从性也是OSAHS管理的重要议题。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网络的进展,客观评价及管理患者PAP治疗依从性的新技术应用于临床。本文分别介绍了提高依从性的治疗技术、监测和随访技术及基于新技术的OSAHS患者PAP治疗依从性管理新方向,为提高PAP治疗依从性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为探索OSAHS远程管理体系及路径提供了新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理念在重症监护室(ICU)人工气道护理中对机械通气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ICU收治的危重症并建立人工气道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理念,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气道阻塞及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入ICU时,两组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第7天,两组APACHE Ⅱ评分较入ICU时均明显降低,观察组APACHE 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干预的依从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ICU管理、护理技术、生理护理、心理护理及服务态度等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ICU人工气道护理工作中采用集束化护理理念,有利于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帮助缓解患者病情,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量机械通气撤机患者的颤搐性气道内压(TwPtr)了解膈肌功能并分析影响膈肌功能的临床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入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 h、病情稳定且开始进入撤机阶段的患者进行研究,于患者进入撤机阶段后,利用双向无重复全自动呼吸触发装置监测TwPtr,分析机械通气时间、重症肺部感染、镇静药物使用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因素对撤机的影响。结果共纳入62例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17例;年龄(66.8±11.7)岁;23例存在重症肺炎。重症肺炎患者TwPtr绝对值明显低于非重症肺炎患者〔cmH2O(1 cmH2O=0.098 kPa):10.40±5.81比14.35±5.22,P=0.021〕,但机械通气时间与非重症肺炎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26(17,43)比15(11,36),P=0.091〕。在62例机械通气患者中,TwPtr与机械通气时间呈负相关(r=0.414,P=0.002),并且膈肌功能评估后仍需机械通气的时间与TwPtr同样呈负相关性(r=0.277,P=0.039);TwPtr与镇静药物存在线性关系(r=0.220,P=0.040),与是否存在COPD基础疾病无相关性(r=-0.178,P=0.166)。结论对于机械通气撤机患者,重症肺部感染是影响膈肌功能的因素之一,膈肌功能障碍与镇静药物使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与观察优质护理应用于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从本院 2012年 1月至 2016年 1月接受的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中,抽取 100例,将 2014年 1月之前分为对照组, 2014年之后分为观察组,均 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张口困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张口困难 I级和 II级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得到了显著提高,而 III级和 IV级得到了显著降低( P<0.05)。结论:应用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治疗后张口困难等级,减少患者张口困难严重程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 ;鼻咽癌 ;放射治疗 ;张口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