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呼吸系统重症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同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氧疗、通气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0%和6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HAMA量表评分分别为(5.43±1.10)分和(12.40±2.9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9.0%和8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舒适度分别为87.0%和6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呼吸系统重症患者进行心理、氧疗、通气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36例经多导睡眠图(PSG)诊断的中、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其经CPAP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积极、安全、有效、无创的治疗OSAHS的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行机械通气治疗后再次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9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呼吸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导致老年重症患者在通气后再次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病菌主要有白色念珠菌、洋葱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等。两组患者在通气治疗后的下呼吸道再次感染概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导致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在行机械通气后出现下呼吸道再感染的原因相对较多,且死亡率较高,因此,在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一定要感染源进行有效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方法对比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治疗的治疗组和应用机械通气法治疗的对比组的新生儿患者在治疗后合并症的发生率、血气分析结果和呼吸机的使用时间。结果治疗后,可以明显的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其中PO2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差异,但PCO2大于对照组,pH值、上机时间和合并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且P<0.05,有明显差异。结论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有一定的疗效。
简介:目的探讨按分钟通气量计算的湿化液滴注速度对机械通气患者痰液黏稠度和气道湿化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130例容量控制模式的机械通气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前30例患者按分钟通气量分成A(6~8L/min)、B(8~10L/min)两组进行湿化液滴注速度的计算;然后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按照计算的速度进行湿化液滴注,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湿化液滴注。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在1h、2h、3h3个时间点湿化液水平线与湿化罐基线间的距离,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痰液黏稠度,用行×列卡方检验比较气道湿化效果。结果A组湿化液滴注速度为(27.4±1.54)mL/h,B组湿化液滴注速度为(30.7±1.73)ml/h。干预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湿化液滴注速度下1h、2h、3h时,湿化罐内湿化液水平线与湿化罐基线间距离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和气道湿化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设定为容量控制条件下,分钟通气量为6~8L/min时,湿化液滴注速度设为27~28mL/h,分钟通气量为8~10L/min时,湿化液滴注速度设为29~31mL/h。按分钟通气量计算出的湿化液滴注速度可改善容量控制模式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
简介:目的:观察和分析应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衰竭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患儿采取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的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呼吸机的使用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PO2、PCO2及pH值等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O2、PCO2、pH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患有呼吸衰竭症状的新生儿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呼吸状态,降低血氧及二氧化碳分压,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老年患者26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全麻组(GA组,n=13)、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GE组,n=13)。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双肺通气15min、单肺通气15、30、60min时测定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血气,并计算出分流率。结果单肺通气时,PaO2较双肺通气时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Qs/Qt显著增加(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随着单肺通气时间的延长,分流率有下降趋势。结论全麻复合0.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比较不会影响患者单肺通气期间的氧合与肺内分流。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92例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循证护理组和非循证护理组各396例。循证护理组患者在循证护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病人的需求和机械通气并发呼吸道感染的因素,进行循证护理;非循证护理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间呼吸道感染率差异以及感染情况差异。结果循证护理组吸道感染发生率仅为4.29%,显著低于非循证护理组的9.85%(P<0.05)。循证护理组呼吸道阻塞、呼吸道黏膜损伤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循证护理组,另外呼吸道感染持续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也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130例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5例),对照组患者主要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咳嗽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一周治疗后,治疗组痊愈21例,显效25例,有效17,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92%,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19例,有效2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7.69%,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是治疗组不良反应率(3例/4.62%)明显低于对照组(5例/7.6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甲氧那明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显著,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独用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