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镜精查对胃低级别上皮变早癌中的筛查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回顾式研究的方式开展调查分析,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经普通镜活检病理诊断为胃低级别上皮变的患者56例进行内镜精查复诊,对胃低级别上皮变早癌进行筛查,以对内镜精查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56例行内镜精查和ESD治疗的胃LGIN患者中,最终ESD病理显示24例为HGIN或胃癌,32例为LGIN或慢性炎症改变;以ESD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不同镜诊断方法对胃早癌的诊断效能,结果显示镜精查的敏感性和NPV均为100.0%,明显高于普通镜活检病理和精查活检病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胃早癌 内镜精查
  • 简介:摘要胃肠间质(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有恶性倾向,早期诊断、治疗和规律随访尤为重要。国内关于GIST镜下诊断、治疗及随访等问题尚无统一的专家共识。为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镜学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镜医师分会牵头,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参考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集体讨论与投票等方式,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就GIST的镜下诊治分为5大部分,共13条陈述建议。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内镜治疗 随访
  • 简介:摘要颅动脉在破裂前多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因此早期确诊率较低。颅动脉早期手术治疗预后较好,但若动脉出现破裂,则可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率较高。血管内介入栓塞是颅动脉的主要治疗方案,疗效显著,但存在一定复发风险。对于复发后的颅动脉治疗属于相关领域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其方向涉及到复发原因、治疗方式、复发后治疗指征等。本次研究将对此方向已有的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并综述如下。

  • 标签: 介入栓塞术 复发 颅内动脉瘤
  • 简介:摘要颅动脉(intracranial aneurysm, IAs)检出率日渐增高,而且合并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比例越来越高。抗血小板治疗是否会影响IAs的自然病史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的转归,成为IAs患者管理中的难题。血管内支架的应用极大拓展了IAs的治疗范围和增高了IAs的治愈率。然而,如何平衡支架血栓形成与出血风险成为当前IAs血管内治疗的一大挑战。因此,为促进IAs抗血小板治疗的规范化,颅动脉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就IAs抗血小板治疗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制定了颅动脉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抗血小板药对未破裂动脉、动脉破裂后再出血以及SAH后继发性脑缺血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IAs血管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提出了明确建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抗血小板聚集药 血管内手术 栓塞,治疗性 脑缺血
  • 简介:摘要婴儿纤维性错构(FHI)是一种极少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多发生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早期生长迅速。阴囊FHI易误诊为睾丸旁恶性肿瘤。我院收治1例阴囊FHI,行肿物切除术,随访20个月未见复发。

  • 标签: 婴儿 纤维性错构瘤 阴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颅破裂动脉被误诊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606例颅破裂动脉患者进入研究,根据入院时是否被误诊分为误诊组(n=35)及非误诊组(n=571),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导致患者被误诊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因素对误诊的预测价值。比较2组患者动脉再破裂情况及不同预后。结果2组患者改良Fisher分级、首诊科室、动脉直径、医院级别、首诊医生接受宣教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改良Fisher分级0~Ⅱ级(OR=12.284,95%CI:5.397~27.958,P=0.000)、动脉直径≥10 mm(OR=2.871,95%CI:1.276~6.456,P=0.011)、首诊非神经内外科(OR=9.279,95%CI:4.019~21.420,P=0.001)、首诊医生未接受宣教(OR=2.907,95%CI:1.258~6.721,P=0.013)是颅破裂动脉被误诊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首诊非神经内外科及改良Fisher分级0~Ⅱ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7、0.754,对颅破裂动脉被误诊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误诊组、非误诊组患者动脉再破裂发生率分别为37.1%、5.3%,出院时预后不良(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率分别为42.9%、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诊非神经内外科、改良Fisher分级0~Ⅱ级、直径≥10 mm及首诊医生未接受宣教的颅破裂动脉患者容更容易被误诊;加强对各级医院非神经内外科医护人员关于动脉破裂的专业宣教可降低误诊率。

  • 标签: 颅内破裂动脉瘤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误诊 改良Fisher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形性黄色星型细胞(PXA)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纳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收治的25例颅PXA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式,并随访研究其预后。结果25例患者中首发症状以头痛(12例)及癫痫(8例)最为常见。肿瘤位置多见于顶叶(8例),其次为颞叶(6例)、额叶(6例)。病理结果中,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Ⅱ级患者肿瘤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平均阳性率为6.4%,P53平均阳性率21.2%;WHO分级Ⅲ级患者的Ki-67平均阳性率为22.2%,P53平均阳性率为48.3%。15例检测突触素(Syn)蛋白患者中阳性12例。20例患者术后随访31个月,存活19例,9例未见肿瘤复发或残留,其中WHO Ⅱ级8例,WHO Ⅲ级1例。结论病理结果在PXA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WHO Ⅱ级患者预后明显优于Ⅲ级患者。

  • 标签: 多形性黄色星型细胞瘤 影像学特征 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腹主动脉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复杂颈腹主动脉的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采用标准EVAR治疗的腹主动脉(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颈解剖特点分为复杂颈组和非复杂颈组,收集围手术期资料和随访结果,分析标准EVAR治疗两组腹主动脉的结果,评估复杂颈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共纳入CTA和随访资料完整的133例患者,其中复杂颈组88例(66.2%),非复杂颈组45例(33.8%),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失血量、造影剂用量、平均住院日、技术成功率)及随访结果(远期再干预、远期内漏、动脉直径增大、生存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颈因素与预后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颈直径>31 mm与远期再干预相关(OR=24.975,P=0.02)。结论复杂颈腹主动脉患者接受标准EVAR治疗并未显著增加并发症及死亡率。

  • 标签: 主动脉瘤,腹 血管外科手术 复杂瘤颈 腔内修复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行垂体切除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4例垂体患者,对其进行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手术。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相关激素水平变化。结果:显微镜下手术治疗泌乳素腺瘤有效率为94.44%;治疗生长激素腺瘤有效率为92.86%;治疗皮质激素腺瘤的有效率为85.71%;治疗无功能腺瘤有效率为80.00%。手术后泌乳素腺瘤患者的泌乳素水平显著降低,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的生长激素水平显著降低。44例垂体患者手术后有3例(6.82%)并发症。结论:对垂体患者进行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的垂体切除手术可以有效治疗患者病症,改善患者激素水平,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颅动脉术后合并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方法纳入2015年至2020年利津县中医院行颅动脉手术患者198例,其中男98例、女100例,年龄(46.68±1.06)岁。将出现颅感染的患者作为发生组,未发生颅感染的患者作为未发生组,将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并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98例颅动脉手术患者中39例出现颅感染,发生率为19.70%。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4 h、术中动脉破裂、术中出血≥100 ml、术中脑脊液漏、引流管留置时间≥7 d、气管切开、糖皮质激素应用及意识障碍均是颅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4 h(OR=2.048,95%CI:1.008~4.164,P=0.019)、术中脑脊液漏(OR=2.328,95%CI:1.000~5.418,P=0.032)及引流管留置时间≥7 d(OR=2.365,95%CI:1.227~4.561,P=0.006)均是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病原菌共178株,革兰阴性菌89株(50.00%)、革兰阳性菌68株(38.20%)、真菌21株(11.80%),其中主要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38株(21.35%)]、金黄葡萄球菌[36株(20.22%)]、大肠埃希菌[31株(17.42%)]。结论本次研究手术时间≥4 h、术中脑脊液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7 d均为颅动脉术后合并颅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临床应提高对上述因素的重视,提高护理质量,采取相应预防干预措施,减少治疗中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手术 颅内感染 病原菌分布 预防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热凝治疗对我国女性人乳头病毒(HPV)感染及宫颈上皮样病变(CIN)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7—2018年在我国农村地区(内蒙古鄂托克县、山西省襄垣县和阳城县)和城市地区(深圳)建立宫颈癌筛查队列中符合标准的20~65岁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其中HPV阳性且接受热凝治疗(166例)或未接受任何治疗(2 716例)对象进行随访评估。针对热凝治疗患者,采用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在其治疗后6个月或更长时间进行随访;针对未接受治疗患者,采用HPV检测进行每年随访,对所有随访过程中HPV和(或)细胞学阳性的女性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或)活检。比较评估接受热凝治疗组与未接受治疗组对象随访过程中的HPV清除率及热凝治疗对CIN病变的治愈率。结果分别有152例接受热凝治疗对象和2 539例未接受治疗对象接受了随访评估,年龄M(Q1,Q3)分别为42(36,48)和47(41,54)岁,中位随访时间M(Q1,Q3)分别为23.4(12.4,24.5)和23.5(12.4,24.0)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接受热凝治疗组的HPV清除率(73.0%,111例)高于未治疗组(46.1%,1 171例)(P<0.001)。与未治疗组相比,热凝治疗清除HPV16的OR(95%CI)值为2.8(1.3~6.1),HPV52为3.2(1.3~7.9),HPV58为5.8(2.1~15.6)。接受热凝治疗组中基线病理诊断为CIN者的治愈率为77.4%(72例),其中轻度宫颈上皮样病变(CIN1)和中度及以上宫颈上皮样病变(CIN2+)的患者其治愈率分别为81.0%(47例)和71.4%(25例)。结论热凝治疗是清除HPV感染和治疗CIN病变的有效方法。特别是针对我国致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风险较高的HPV型别,清除率高于未治疗人群。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热凝 治愈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性护理配合动脉夹闭术对颅动脉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收治的颅动脉患者16例,全部患者接受动脉夹闭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给予细节性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手术总耗时、术中出血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患者对临床护理 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总耗时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术后恢复效率高于参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动脉患者行动脉夹闭术,临床护理配合中给予细节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中出血,提升术后恢复水平,也能够获得患者更高满意度,细节性护理配合的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夹闭术 细节性护理
  • 简介:摘要颅动脉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具有很高的致死、致残率。未破裂的颅动脉广泛存在于普通人群之中,筛选高危动脉进行预防性干预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从颅动脉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对颅动脉破裂的风险因素进行综述。在流行病学方面,吸烟史、高血压、年龄、性别、家族遗传都与颅动脉破裂风险密切相关,在病理学方面,颅动脉壁上的炎症可能与动脉破裂的风险有关。在影像学方面,颅动脉的大小、位置、动脉壁的特征以及一些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作为评价破裂风险因素的指标,同时颅动脉的生长情况也是高危指标之一,这些指标对于今后建立颅未破裂动脉的破裂风险因素评价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病理学 形态学 血液动力学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颅黑色素较为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9例颅黑色素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行手术切除肿瘤,其中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1例仅行活组织检查术。术后病理学证实6例为转移性颅黑色素,3例为原发性颅黑色素。无因手术死亡和发生严重并发症者。术后获随访7例,6例术后3~18个月死亡,1例原发性颅黑色素细胞患者术后36个月死亡,平均生存期为6.8个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消化道颗粒细胞十分少见。报道1例食管颗粒细胞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对其内镜下形态特点、病理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颗粒细胞瘤 食管 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应用在耳鼻喉科腔血管治疗中所取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耳鼻喉科在2016年4月~2020年4月接诊的耳鼻喉科腔血管患者46例作为治疗对象,对患者进行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5.65%,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是4.35%。结论:对耳鼻喉科腔血管实施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疗效显著,可促进体消失,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耳鼻喉科 腔内血管瘤 平阳霉素 局部注射 疗效
  • 简介:摘要消化道颗粒细胞十分少见。报道1例食管颗粒细胞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对其内镜下形态特点、病理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颗粒细胞瘤 食管 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