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联合介入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05年—2011年期间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共126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共64例患者,单纯做经皮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TACE)。另一组共62例患者,在做(TACE)4-5周后做125I粒子置入。术后全部病例定期复查CT、AFP观察其疗效。结果TACE治疗组有效率为43.9%,AFP下降幅度为66.5%,3年生存率22.0%.联合介入治疗组有效率为72.6%,AFP下降幅度为78.0%,3年生存率43%。两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介入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肯定,优于单纯(TACE)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管细胞性肝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其诊断率。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8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36例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36例患者多以上腹痛、黄疸、胆管扩张为主要临床表现,合并胆石症9例;AFP升高5例,CA19-9升高9例,CEA升高3例;手术治疗28例,其中根治性切除19例(67.8%),姑息性切除9例(32.2%)。全组病例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2.1%、33.6%及17.8%,其中根治性切除病例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1%、47.1%及32.7%,姑息性手术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0.7%、7.1%及0%,行介入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5.0%、0%及0%。结论胆管细胞性肝癌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特殊类型,掌握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将有助于提高胆管细胞性肝癌与肝细胞性肝癌的鉴别诊断水平。
简介:目的观察乳果糖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后ALT、AST、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方法1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乳果糖治疗组。在射频消融术前后,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乳果糖。两组均在射频消融前后检测ALT、AST、甲胎蛋白、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水平。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3天,患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分别为15.42±3.81mg/L和13.85±4.67μg/L,与治疗前水平(14.23±4.65mg/L和12.28±4.45μg/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在1周后两者分别下降至4.56±1.38mg/L和4.35±2.12μg/L,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治疗后3天对照组患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上升至20.36±7.72mg/L和17.62±9.43μg/L,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14.21±4.47mg/L和12.16±8.37μg/L,P〈0.05),但治疗后1周分别下降至12.28±7.36mg/L和11.01±8.24μg/L;术后3天ALT(89±47U/LL)和AST(71±38U/L)均由基线水平显著上升(115±53U/L和107±54U,P〈0.05),但术后1周下降至接近基线水平(63±32U/L和60±34U/L);治疗组甲胎蛋白水平由基线(1307±697ng/ml)持续下降(术后3天为875±653ng/ml,术后1周为201±171ng/ml,P均〈0.01)。结论乳果糖显著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肝功能状态,并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可能对促进术后机体的恢复有一定的意义。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且多伴有肝硬化和(或)门静脉癌栓及转移,大部分已丧失手术机会。目前临床已有多种方法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如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和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r2cutaneousethanolinjection,PEI)以及化学药物治疗等。传统的全身性化疗副反应大,疗效低,使其在肝癌的治疗中受到很大的置疑。近年来在肝癌化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对非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现状进行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