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诱导、异丙酚维持用于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小儿先心介入封堵手术255例,ASAⅠ~Ⅱ级,入室面罩吸纯氧6L/min+8%七氟醚诱导,意识消失后停用七氟醚。开放外周静脉,静注长托宁001mg/kg,给予异丙酚5~10mg/kg/h持续静脉泵入。记录吸入七氟醚前后,泵注异丙酚5min时、15min时,HR、MAP、SPO2值,记录患儿吸入七氟醚后入睡时间(s),麻醉时间(min)及苏醒时间(min),术后随访患儿有无缺氧发作、恶心呕吐。结果患儿吸入七氟醚后HR、MAP、SPO2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泵注异丙酚后5min时HR降低(P<001),MAP降低(P<001),SPO2增高(P<001)。吸入七氟醚后入睡时间1392±426s,麻醉时间4125±509min,苏醒时间423±158min,全组患儿均无缺氧发作、恶心呕吐。结论七氟醚诱导复合异丙酚维持用于先心封堵麻醉,循环及呼吸平稳,不增加心脏的兴奋性,苏醒迅速,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对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44例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受术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22例。分别采用异丙酚和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进行麻醉。结果B组受术者在使用麻醉药物后所达到的效果明显优于A组受术者;该组受术者在麻醉后的手术过程中的生理指标波动幅度明显小于A组受术者;该组受术者麻醉过程中的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A组受术者;该组受术者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早于A组受术者;两组受术者术中术后没有出现麻醉产生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异丙酚与芬太尼联合对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在癫痫病灶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及对术中皮质脑电监测(ECoG)的影响。方法90例颞叶癫痫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Ⅰ组)、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组(Ⅱ组)及静吸复合麻醉(Ⅲ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以及对皮质脑电(ECoG)监测定位的影响。结果3组患者时点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ⅠECoG可检测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术毕清醒时间均较组Ⅱ、组Ⅲ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Ⅰ对ECoG影响不明显,而组ⅡECoG的棘波、α波、β波及δ波的每秒连续波形数多有明显减少,与组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组Ⅰ相比,组Ⅲ患者ECoG的α波、β波的每秒连续波形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适的靶浓度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是术中ECoG指导下癫痫病灶切除手术患者麻醉的良好选择。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易于调控,不干扰ECoG的监测,术后清醒完全而迅速,对术后需要神经学检查的患者更有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丙泊酚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62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各31例。观察组患儿给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患儿给予氯胺酮进行麻醉。对两组患儿的麻醉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均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但观察组在麻醉恢复和循环稳定及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术中血流的动力学平稳,麻醉苏醒快,麻醉苏醒平稳,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适合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
简介:摘要目的异丙酚与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应用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11~2012年30例患儿,ASAⅠ-Ⅱ级。入手术室均以三通开放静脉输液,首次静脉诱导注射氯胺酮05~15mg/Kg,异丙酚1~15mg/Kg后,再行异丙酚2mg/Kg.h以静脉输注泵输入。对于少数不配合的可先肌肉注射氯胺酮4~6mg/Kg行基础麻醉,待麻醉起效后患儿安静时静脉滴注异丙酚2~3mg/Kg.h,术中均根据具体情况如麻醉深度,手术时间来调节输液泵的速度以维持麻醉作用,手术结束前约5~10min左右停药。术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以及麻醉期间术后躁动恶心呕吐情况。结果30例患儿中28例患儿麻醉效果理想,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无精神反应、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2例患儿有呛咳体动,予以给氧,适当加大异丙酚用量好转,术毕均10~18分钟清醒。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临床应用中,既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精神反应呕吐躁动等,又能减少药物的用量,麻醉起效快恢复快术中只要加强麻醉期间生命体征的监测,此方法对小儿患者短小手术的麻醉更安全,更实用。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行颅脑手术,以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对颅内压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取温州市某医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颅脑手术病人98例,男58例,女40例,年龄50~68岁,体重39~77kg,无心肺疾患。术前用药均为鲁米那0.1,阿托品0.5mg肌注。入室后连接HP型多功能监护仪,监测MAP、HR、SpO2、ECG。病人右侧卧位,在局麻下经L3~4蛛网膜下腔穿刺置管以监测颅内压(ICP)。吸氧去氮5min,麻醉诱导采用瑞芬太尼1ug∙kg-1,异丙酚2.0mg∙kg-1,司可林1.5mg∙kg-1,气管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机控制呼吸,O2流量2L∙min-1。麻醉维持采用异丙酚4.0~6.0mg∙kg-1∙h-1,瑞芬太尼0.1~0.2ug∙kg-1∙min-1微泵持续输注,维库溴铵间断静注维持肌松,术毕停用所有麻醉药。分别于麻醉前、诱导后即刻、插管后即刻、切皮、开放硬膜、维持中、术毕监测记录MAP、HR、ICP。结果麻醉诱导后以及开放硬膜和术中MAP、HR男58例和女40例100%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但未见严重的低血压及心动过缓,虽然于插管后即刻有轻微升高(P>0.05),但无统计学意义。ICP于麻醉诱导后男58例和女40例100%较麻醉前有所降低,以诱导后即刻、切皮、开放硬膜、术中降低明显(P<0.05)。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行无痛人工流产的18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三种不同的流产方案,通过对比分析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阵痛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来探讨丙泊酚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结果甲组的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均优于乙组和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乙组与丙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和乙组的人工流产综合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组与乙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具有疗效好、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应用于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并加以分析。方法对12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应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记录患者在检查前、中、后5min时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唤之睁眼)及不良反应,评价麻醉疗效。结果患者对检查过程均无记忆,麻醉效果满意,无呕吐、呻吟。苏醒时间32±9秒,给药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均在正常范围。未出现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等呼吸循环抑制,无消化道黏膜出血或胃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应用于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探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推广。选择自愿择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依托咪酯组)30例,B组(丙泊酚组)30例,术后需要继续治疗的患者除外。其中A组依托咪酯0.2mg/kg,B组丙泊酚2.0mg/kg,两组均复合使用舒芬太尼0.05∪g/kg。术间血压下降于可承受范围内,常规面罩吸氧(氧流量2-3L/min),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中、后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并发症和离院时间。组间比较,术中血压、心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前、术中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引起肌颤1、呕吐、离院时间延长等均明显高于丙泊酚组,差异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托咪酯和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时,均具有可行性,但本研究证实依托咪酯组肌颤、呕吐、离院时间延长等发生率明显高于丙泊酚组,故认为丙泊酚优于依托咪酯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