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新时期社会背景下,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增加,常常饮食不规律,给人身体中胃肠运行增加的负担,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和胃窦腺癌发生概率增加,本次研究为了比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与胃窦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生存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期间,在内蒙古赤峰市医院进行治疗的120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同时选取本院125名胃窦腺癌患者,对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选择具有一定规律,都是接受过根治性手术、临床病理资料完善的患者,这样能够确保结果准确性,之后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预后生存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相对而言,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组患者男性人数更多,在120名患者中,男性患者有90人,占75%,并且普遍年龄偏大,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约为34·3个月,胃窦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约为61·2个月,两组预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具有病理分期晚,原发病灶大特征,相对来说,胃窦腺癌预后较好。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生存受到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胃窦腺癌患者生存受T分期和N分期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50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并发症情况。结果:出血并发症发生了3例,占6%;感染并发症发生了5例,占10%;脏器损伤和吻合口瘘分别发生了2例和4例,分别占4%和8%;营养不良和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分别发生了7例和6例,分别占14%和12%;反流性食管炎发生了9例,占18%。同时,也有14例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占28%。结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主要包括出血、感染、脏器损伤、吻合口瘘、营养不良、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及反流性食管炎等,这些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研究口服阳性对比剂与阴性对比剂对食管胃结合部(EGJ)癌术前CT扫描图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80例EGJ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口服阳性对比剂(2%泛影葡胺溶液800ml)与阴性对比剂(温开水800ml)各40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对病灶进行术前T分期的CT诊断,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对比剂对EGJ癌术前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40例口服阳性对比剂患者中,T分期的CT诊断正确31例,错误9例,准确性77.5%;40例口服阴性对比剂患者中,T分期的CT诊断正确33例,错误7例,准确性82.5%,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阴性对比剂在EGJ癌术前CT诊断T分期的准确性高于口服阳性对比剂。
简介:摘要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上升趋势。目前,腹腔镜外科手术已逐渐成为AEG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因肿瘤解剖位置特殊、离断食管位置较高以及纵隔区域空间狭小而致腹腔镜下吻合存在吻合难度大、吻合位置高等特点,术后发生吻合口漏风险较大,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对于其吻合口漏的处理,本文从基本原理、内镜治疗和外科治疗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早期识别吻合口漏,并通过多种手段通畅引流,是治疗的关键。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覆膜支架及负压闭合治疗等内镜手段的采用,进一步提高了吻合口漏的治疗效果。外科手术作为一种补救措施,虽然可取得较好的治疗结局,但也伴随着多种并发症及死亡风险,因而必须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小细胞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接受外科治疗的129例食管胃结合部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129例患者中,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123例,姑息性切除术6例。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21.0%,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5.7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11.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9.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是否根治性手术、肿瘤长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手术残端阳性、Syn的表达、综合治疗和疾病进展后放化疗均与患者的总生存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疾病进展后放化疗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是否根治性手术、肿瘤长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手术残端阳性、Syn的表达、综合治疗和疾病进展后放化疗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疾病进展后放化疗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食管胃结合部小细胞癌患者的预后较差,淋巴结转移、疾病进展后放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简介:主持人:胆胰肠结合部包括胆总管胰后段和壶腹、胰头及其主副胰管,十二指肠二、三、四段,以及与这些脏器相关的血管、淋巴和神经等结缔组织。这一区域在解剖上复杂多变,是连接胆道、胰腺、胃肠道的枢纽,且变异多见;在功能上较复杂,一些功能性的改变亦能引起严重的后果;在诊断和治疗上比较棘手,直观性、创伤小的诊断方法较少,恶性病变的根治范围广、并发症多,使该区域恶性肿瘤的根治率低,对于性质难以判断的肿块,在处理上更是进退维谷。近年来,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外科取得了较大进展,内镜手术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取代了传统方法;各种扩大、改良根治术和区域性切除术在原Whipple手术的基础上得以开展,其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期特邀国内肝胆胰外科界知名专家撰写笔谈,针对该区域较新颖或者有必要重申的手术方法进行详细讲解,使之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同时,针对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难题进行解答与讨论,力图能为广大读者在胆胰肠结合部外科疾病的认识上提供一些新颖的或更清晰的思路。更多还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胃镜检查判断食管胃结合部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探讨其对术式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122例有手术指征的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临床资料,均经超声胃镜和多排增强螺旋CT(MSCT)检查合理地选择手术径路,结合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胃镜和MSCT检查对食管胃结合部癌术前T分期和N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0.0%(98/122)、68.8%(84/122);超声胃镜诊断N分期总准确率[87.7%(107/122)]高于MSCT[68.6%(84/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P<0.05);经腹手术患者出现术后反流、呼吸和循环干扰、吻合口狭窄及术后恢复时间均低于经胸术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胃镜在TN分期中比MSCT占优势,超声胃镜对食管胃结合部癌术前TN分期及手术径路个体化的选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上界定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73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周内行MRI检查。首先在患者的T2WI和扩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图像上了解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及强化方式等情况,然后在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独立测量肿瘤上界与贲门切迹的距离,并与手术大体标本中实测肿瘤上界与贲门切迹的距离进行对照。结果本组73例患者的MRI测量肿瘤上界位置平均为(1.75±1.98)cm,手术大体标本测量平均为(1.72±1.97)cm,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2, P=0.569)。两组测量值的一致性为优(组内相关系数=0.974,95% CI:0.959~0.984,P<0.01)。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测量的肿瘤上界与手术大体标本测量的结果基本一致,MRI动态增强扫描可用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前肿瘤上界的定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入术后不同手术方式,探索术后抗反流,减少流性食管炎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外科2013年1月—2017年12月间,经腹或胸腹联合切口,行根治性切除术260例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随机分两组各130例分别是根据术式不同分为A组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26号管状吻合器食管下端与残胃大弯后侧壁吻合组,B组同上述器械吻合后,在吻合口前方将胃壁与食管前壁内翻间断缝合三针,对残胃较大者,距吻合口3~4cm处,将胃大弯侧悬吊于膈肌脚重建人工胃底。两组患者者术后一月,六个月,分别观察术后胃排空,反流情况,对取得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术后可证实为反流性食管病GERD。17例,发生GERD患者内镜下病变症状较轻,反流所致的食管炎症按Savary-Miller标准Ⅰ级7例,Ⅱ级4例,Ⅲ级1例,无Ⅳ级病例出现。反流率低于A组,共出现12例,其中Ⅰ级5例,Ⅱ级6例,Ⅳ级1例,并出现慢性粘膜病变,瘢痕化伴Barrett食管并发症。结论吻合后内翻和大弯侧上提悬吊重建胃底,将减少反流,且无吻合口狭窄发生效果满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小细胞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接受外科治疗的129例食管胃结合部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129例患者中,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123例,姑息性切除术6例。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21.0%,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5.7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11.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9.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是否根治性手术、肿瘤长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手术残端阳性、Syn的表达、综合治疗和疾病进展后放化疗均与患者的总生存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疾病进展后放化疗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是否根治性手术、肿瘤长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手术残端阳性、Syn的表达、综合治疗和疾病进展后放化疗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疾病进展后放化疗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食管胃结合部小细胞癌患者的预后较差,淋巴结转移、疾病进展后放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