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方法。方法对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住院分娩的213例接受米索前列醇及缩宫素引产孕足月一胎孕妇,均无阴道分娩禁忌及米索前列醇禁忌症,年龄20—42岁,孕周37—43周,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71例。含服组予米索前列醇25ug舌下含服;阴道组予米索前列醇25ug置于阴道后穹窿;缩宫素组予0.5%的缩宫素以每分4滴缓慢静脉滴入;观察各组对象阴道分娩情况。结果米索含服组引产成功率97.1%,高于米索阴道组(91.5%)及缩宫素组(87.3%),含服组阴道分娩率明显大于阴道组及缩宫素组,含服组急产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组及缩宫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儿产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米索前列醇25μg舌下含服配伍椎管内麻醉及人工破膜,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给药最佳途径及最佳组合,可最大程度的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米索前列醇 足月妊娠 椎管内麻醉 人工破膜 计划分娩 宫颈Bishop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小切口开窗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18例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小切口开窗手术进行治疗。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显效34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的显效24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71.2%,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4%,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开窗术在治疗腰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治疗,小切口开窗术不仅治疗效果显著,且有助于患者的尽快回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传统手术 小切口开窗 腰间盘突出 腰椎管狭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扩大开窗潜行减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对我院457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扩大开窗潜行减压手术。结果经过术后8个月~72个月的随访,此457例患者恢复的优良率为94.6%。结论采用椎管扩大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疗效显著、手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腰椎管狭窄 腰椎不稳 扩大开窗 潜行减压
  • 简介:摘要脑胶质母细胞瘤(GB)椎管内转移是指GB转移脊柱间室,包括硬脊膜、软脊膜和蛛网膜,或者转移至髓内。临床上,GB椎管内转移较罕见,本例较特殊的是肿瘤跨L5~S1右侧椎间孔生长,这在之前的文献中较少报道。本文通过分析一例GB腰椎椎管内转移病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脊髓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小切口开窗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切口开窗术治疗,并观察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70~100min,卧床时间为3~4d,住院时间为7~10d。术后1年内随访治疗总有效率为94%。结论腰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采用小切口开窗术治疗总有效率高,安全性好,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切口开窗术 腰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和同轴大通道内镜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10月在天津医院接受UBE和同轴大通道内镜治疗的17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0例采用UBE治疗,男52例,女58例,年龄(75.1±10.4)岁;66例采用同轴大通道内镜治疗,男31例,女35例,年龄(77.2±13.1)岁。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计算其改善率。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情况及并发症。根据Macnab标准评定疗效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VAS、ODI和病变部位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BE组和大通道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分别为(60.1±12.4)min和(62.5±13.2)min、(103.8±20.7)ml和(98.5±22.1)ml,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以及ODI均较术前降低,且呈持续降低趋势,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不同组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组别与时间点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均P>0.05)。术后随访(18.0±4.2)个月(6~30个月),末次随访时UBE组和大通道组的腰痛和腿疼VAS改善率、ODI改善率、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UBE和同轴大通道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均可获得良好疗效,UBE减压充分,容易探查摘除突出的椎间盘。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症 椎间盘突出 单侧双通道内镜 同轴内镜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数字化导向模板辅助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正常成人颈椎(C3-7)湿性标本10具,其中男性6具,女性4具。年龄42~67(43.6±4.2)岁。CT扫描标本后,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三维建模并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选取两侧骨槽位置及深度,设计导向模板后导出STL数据,最终3D打印成型。将导向模板贴附于相应的颈椎椎板后部及棘突上,在导板辅助下用磨钻分别在颈椎的开门侧和门轴侧开槽,然后从开门侧抬起椎板并固定,完成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再次对标本进行CT连续断层扫描。记录门轴侧骨槽的内层骨皮质是否发生骨折。并再次进行三维重建,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理论与实际两侧骨槽的位置和深度的差异。结果共设计并制作了导板50个。经术后影像学评价,无门轴侧骨槽骨折的发生。C3-7理论开门侧骨槽位置距中线的范围为11.8~14.4 mm,实际的范围则为11.4~14.0 mm;理论门轴侧骨槽位置距中线的范围为11.6~14.3 mm;实际的范围则为10.9~14.0 mm。理论的门轴侧深度的范围为3.0~3.8 mm,实际的范围则为3.1~3.8 mm。经统计学分析,理论与实际的开门侧骨槽位置、门轴侧骨槽位置和门轴侧骨槽深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数字化导向模板辅助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可行的技术,能提高骨槽位置和骨槽深度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颈椎 椎管扩大成形术 导板
  • 简介:美国新泽西州的大卫·科扎克现年46岁,在心脏病发作之后,他成为了一名严格的素食主义者。在那次发作中,他不得不接受冠状动脉皿管成形术,用支架来修复心脏周围动脉中的五处堵塞。自从为了心脏健康而转向素食以后,大卫已经减轻了50磅的体重,身体健康得到了改善;并被医生批准停止服用一些他多年以来依靠的药物。

  • 标签: 冠心病 素食主义 冠状动脉 身体健康 心脏病 新泽西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道椎旁入路显微镜椎管减压术与传统半椎板入路手术在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56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将56例患者分成通道椎旁入路组(n=35)和传统半椎板入路组(n=21)两组手术,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功能情况。结果通道椎旁入路组在手术时间(83.1 min±7.3 min)、出血量(18.2 ml±3.9 ml)、卧床时间(37.4 h±7.8 h)及住院时间(3.8±1.1)d,显著优于半椎板入路组[手术时间(86.1±9.6)min、术中出血量(40.5±13.3)ml、卧床时间(63.7±15.8)h及住院时间(6.5d±2.0)d],P<0.05;通道椎旁入路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JOA评分分别为21.8±3.4、23.6±2.4及24.2±2.4,显著高于半椎板入路组(分别为19.9±3.7、21.6±2.8及22.4±2.1),P<0.05;通道椎旁入路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VAS评分2.2±1.0、2.0±1.1及0.4±0.1,低于半椎板入路组(分别为3.1±1.2、2.6±1.3及0.5±0.1),P<0.05;在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融合微创手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中,通道椎旁入路出血量更少、卧床及住院时间更短,短期内临床症状缓解优于传统半椎板入路,长期随访时两种入路预后均满意。

  • 标签: 通道 半椎板入路 腰椎管狭窄 微创脊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骨刀联合高速磨钻在严重胸椎管狭窄症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寻超声骨刀切割的安全解剖学标志。方法对胸椎标本的椎弓根,椎板与椎管内壁毗邻关系进行观测,为超声骨刀在骨槽内切割提供形态学参考。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上海长征医院确诊并接受胸椎后路手术治疗的19例严重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50±6)岁。术中分别采用超声骨刀联合高速磨钻(A组,n=10)及单纯超声骨刀方法(B组,n=9)进行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术,术中记录两组术中椎管后壁切除及"揭盖"时间、出血量、有无神经根和脊髓损伤,术后评估症状改善及椎管后壁切除宽度。两组连续正态分布相关数据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完成6具胸椎标本的测量,椎板松质骨与内侧皮质骨交界线距椎管内壁距离平均为(0.9±0.4)mm,椎弓根内侧皮质骨与松质骨界线与椎管内侧壁距离(1.2±0.6)mm。超声骨刀联合高速磨钻方法术中平均单节段切除用时(4.4±0.5)min,平均椎管后壁切除宽度为(21.8±0.5)mm;采用单纯超声骨刀平均用时(5.0±0.5)min,平均椎管后壁切除宽度为(19.9±1.0)mm,术中有1例脑脊液损伤及1例胸脊髓神经根损伤。两组单节段切割时间及椎管后壁切割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1、3.491,均P<0.05)。结论对于严重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术中联合应用超声骨刀及高速磨钻方法具有一定优势;椎弓根内侧缘皮质骨与其松质骨交界区可以作为该方法的切割标志。

  • 标签: 椎管狭窄 超声骨刀 磨钻 胸椎 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探讨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并探究早期予以灌肠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我院胃肠外科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接收的106例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情况分为探究组和参考组,各53例。在本研究中,参考组患者的采取非早期灌肠处理,而探究组患者则在术后早期予以灌肠处理。探讨胃癌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情况,主要指标包括自主排气时间、自主排便时间、住院总天数及术后首次流食时间。结果经分析,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是否利用腹腔镜手术、吻合方法、是否采取早期肠内营养和灌肠与否;术后对比结果表明,探究组患者的自主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差别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而在住院天数和术后首次流食时间方面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尽早地采取灌肠护理,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速度,缩短术后自主排气和排便时间,适合在临床进行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胃癌术后 胃肠功能 早期灌肠 对照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交通业的不断发展,骨科病种也越来越复杂,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骨外伤患者也日益增加。骨科患者的年龄跨度大,所需的康复时间长,给骨科护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困难。本文主要从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上来谈谈对骨科患者术后护理的护理体会。

  • 标签: 骨科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