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卒中在临床中又称为中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由颅脑血管突然劈裂或狭窄导致血液无法顺利进入大脑从而引起脑组织损伤。而肌张力增高在临床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多出现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病发后患者可出现肢体痉挛,对其治疗效果、生活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以往临床针对脑卒中肌张力增高患者多采用西药治疗,即乙哌立松片,通过体质脊髓反射及抑制γ-运动神经元冲动来达到缓解痉挛的目的,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则会引发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头晕乏力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则会出现休克、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血象异常等严重反应,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临床有必要选用更为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治疗所引起的不适感。本文对脑卒中肌张力增高针灸治疗的进展进行研究,并分析疾病及治相关内容,旨在为提升脑卒中肌张力增高治疗水平提供帮助。

  • 标签: 脑卒中肌张力增高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别选择空心钉张力带以及克氏针张力带对老年性髌骨骨折患者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6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2例老年性髌骨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研究治疗方法期间,对照组(41例)选择克氏针张力带进行治疗;观察组(41例)选择空心钉张力带进行治疗;最终就两组老年性髌骨骨折患者操作过程失血量、手术操作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老年性髌骨骨折患者操作过程失血量、手术操作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展开对比,观察组呈现出明显减少(P<0.05)。结论临床对老年性髌骨骨折患者选择空心钉张力带进行治疗,于减少操作过程失血量、手术操作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获得明显效果,从而促进老年性髌骨骨折患者的病情好转。

  • 标签: 空心钉张力带 克氏针张力带 老年性髌骨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对一例遗传性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基因分析。方法:用PCR法对该家系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和FGG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结果:先证者在纤维蛋白原FGA基因3号外显子和3号内含子的交界处g.1892~1899纯合缺失AGTA或GTAA,先证者父系家系有3名成员呈该突变位点的杂合子,但母系家系该位点均示正常基因型,而亲子鉴定结果又证实了母女关系。结论:纤维蛋白原FGA基因g.1892~1899四个碱基纯合缺失所引起的剪接位点变异是引起该家系先证者的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原因。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该病的非孟德尔隐性遗传现象。

  • 标签: 非孟德尔式遗传 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基因突变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的内科临床诊疗。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名食管裂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内科治疗手段,综合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1例食管裂孔患者经内科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结论食管裂孔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食管裂孔疝 诊断 内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与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喉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21例接受耳内镜下骨膜修补术的患者和同期收治的25例接受显微镜下骨膜修补术的患者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开展相应的手术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进行对比,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穿孔愈合率和术后6个月听力恢复情况。结果显微镜组手术时间120min以上9例,90-119min12例,60-89min4耳,平均116min,术中平均出血20mL。耳内镜组手术时间50-60min者7例,30-50min者11例,<30min者2例,平均40.4min,术中平均出血8mL;两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t检验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鼓膜愈合情况,显微镜组与耳内镜组分别有2例和1例中央性小穿孔,均在门诊耳内镜下行外贴补法后痊愈。穿孔愈合率分别为92%与95%,卡方检验两组成功率的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听力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内镜下与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疗效差异,但各有优劣,耳内镜通常适合于听骨链完整,咽鼓管功能正常,中耳与乳突正常的中小鼓膜穿孔的病例;但在中耳有听骨链破坏并粘连,中耳和乳突的占位性病变时,利用显微镜下进行探查、清理病变的同时,仍可利用耳内镜的检查隐蔽部位来彻底清除病变组织,降低复发率。

  • 标签: 鼓膜修补 耳内镜 显微镜 出血量 手术时间 穿孔愈合率 听力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奥硝唑合剂辅助填充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8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填充剂进行暂封治疗及永久性填充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奥硝唑合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牙齿疼痛、牙龈肿胀以及咬合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硝唑合剂辅助填充治疗牙体牙髓病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奥硝唑合剂 牙体牙髓病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入院接受治疗的牙体牙髓疾病患者1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各50例,其中甲组采取欠充程度进行治疗,乙组则采取适充程度治疗,丙组则采取超冲程度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的结果,以及疼痛等级。结果经治疗后,乙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其他两组,且病痛发生率也低于其他两组,经比较,P<0.05,表明本次研究结果符合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临床中,治疗牙髓疾病患者,根管填充物量应选择适度,方可更好的保证治疗的安全有效性,其发生病痛率得有有效降低的同时,患者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因此临床治疗中,提倡采用适度填充处理来进行牙髓根管治疗。

  • 标签: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 牙体牙髓病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股沟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529例腹股沟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复发13例,慢性疼痛3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减少腹股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重在预防。

  • 标签: 腹股沟/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腹外术后疼痛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腹外手术的患者4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将所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入院护理,观察组采取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舒适度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采取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后,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比对照组的要高,且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腹外术后疼痛的患者,采取疼痛护理所取得的护理效果较好,不但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还使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

  • 标签: 腹外疝 术后疼痛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比较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修补术(TAPP)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P组(40例)和TEP组(40例),TAPP组接受TAPP治疗,TEP组接受TE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TAPP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TEP组(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缓解时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APP组与TEP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0%、5.00%,两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P较TAPP治疗手术时间更短,但两种术的治疗效果相当,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腹股沟疝 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两种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与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的临床资料。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腹腔镜组)24例,开腹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开腹组)36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效果进行统计与处理。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指标显著好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创伤性低,预后效果优良,且过程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TEP和TAPP治疗腹股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2例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腹股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给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TEP)治疗,给观察组患者给予经腹腔途径腹膜前补片置入术(TAPP)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3.92%)低于对照组(17.65%),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腹股沟患者时,TAPP比TEP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TEP TAPP 腹股沟疝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就诊序号将9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随机分为适量组、超量组、欠量组,每组30例。三组牙体牙髓病患者均接受根管填充治疗,其中适量组给予根管适量填充,超量组给予根管超量填充,欠量组给予根管欠量填充,记录三组牙体牙髓病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疼痛发生率,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三组牙体牙髓病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适量组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超量组的66.67%及欠量组的7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牙体牙髓病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治疗过程中,适量组疼痛发生率6.67%,显著低于超量组的30.00%及欠量组的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量根管填充可显著提高牙体牙髓病患者临床疗效,有利于降低其治疗过程中疼痛发生率,对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方法在治疗髌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并观察和分析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髌骨骨折患者3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采用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32例髌骨骨折患者经过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后,疗效明显,均已经治愈康复,患者满意度100%,对患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骨折一般8~10个月左右愈合。结论通过对髌骨骨折采用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并配合护理,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张力带钢丝内固定 髌骨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包皮套术与传统包皮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手术治疗的200例包皮套术和200例传统包皮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包皮套术200例,传统包皮切术200例,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各项指标。结果包皮套术组与传统包皮切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5±5.7)min和(30.3±5.6)min,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0.2ml和4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03%与0.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包皮套术较传统包皮切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的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

  • 标签: 包皮过长 包茎 包皮环套术 传统包皮环切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C”痔上粘膜次切除术与PPH及TST手术治疗重度痔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差异。方法将60名重度度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验组(大“C”组)和对照组(PPH组和TST组),比较三组治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在脱垂、出血症状的改善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如术后肛门坠胀、吻合口狭窄、术后出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C”手术在改善痔病脱垂、出血症状上与PPH及TST手术相似。但术后并发症较PPH和TST少,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新术

  • 标签: 大&ldquo C&rdquo 环术 PPH术 TST术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手术在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患者97例,作为研究主体。随机分成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9)。所有患者均予以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对照组于手术结束后的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观察组则于手术结束后2个月行颅骨修补术。对间隔不同时间实施颅骨修补术的两组患者的治疗价值进行评价分析和比对。结果观察组在恢复良好率、ADL评分、Fug-Meyer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上,与对照组展开比对,改善效果均显著(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早期实施颅骨修补手术,对于改善患者ADL、Fug-Meyer评分,促进其恢复良好率的提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意义非凡,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脑外伤 临床价值 颅骨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腹外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100例腹外的患者进行实验,在具有随机性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患者将被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的方法较为传统,实验组运用修补术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两组并发症出现的频率、手术时间复发率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各项结果较为突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腹外应获得人们的重视,在运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的情况下,将会具有相应的缺点,如并发症较多,而在运用新型的修补术的情况下,将能够使患者的康复时间逐渐缩短。其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应在临床中被广泛实行。

  • 标签: 腹外疝 疝环填充术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正确护理对妊娠期腹股沟的预后。方法:对11例妊娠期腹股,给予临产后护理:需专人陪同护理,在宫缩和用腹压时医护人员应手持小纱布用力按住的位置,减轻腹压对局部的冲压作用,特别在第二产程中,指导孕妇正确屏气用腹压,第二产程平均38min,嵌顿发生。结果:产后恢复良好,在产后3个月内局部肿块均自然消失。结论:正确的护理能够改善妊娠期腹股沟的预后。

  • 标签: 妊娠并发症 腹股沟/并发症 腹股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的治疗效果,分析腹部小切口手术的临床应用意义以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30例小儿腹股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65例采用腹部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对比实验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也较对照组少,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腹股沟患者的治疗,采用腹部小刀切口手术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腹部小刀切口 腹股沟疝 儿童 并发症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