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病理特征,供临床借鉴。方法:以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接诊的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病患35例为A组,另以同期接诊的结节性甲状腺肿病患40例为B组。分析两组镜检以及巨检病理特征,同时对各组的检查结果作出比较。结果:A组巨检发现结节通常在甲状腺包膜附近,呈灰白色,中心部分明显纤维化,切面平整亦或者是凹陷,部分较大病灶为囊性;镜检发现多数结节无包膜,有中心性病灶,大部分乳头上皮核为毛玻璃样,且部分伴砂粒体。B组巨检发现结节大小以及数量均不等,镜检发现结节包膜厚薄以及滤泡大小均不等。A组的单发结节比例为85.71%、囊性病变病例为11.43%、多发结节比例为8.57%,同B组的20.0%、55.0%以及8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包膜比例为5.71%,同B组的15.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以及结节性甲状腺肿都存在比较明显的病理特征,通过分析这些病理特征,可为临床医师鉴别诊断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以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提供重要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致肿瘤内科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肿瘤内科PICC置管患者,人数为100人,本次实验在2020年5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5月。在本次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应对所选100例肿瘤内科PICC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所选患者中非计划性拔管出现情况,并分析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因素。结果:全面分析本次实验,在所选100例肿瘤内科PICC置管患者中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共计8人,占比为8.00%;是否使用高浓度药物、导管留置时间、置管位置、患者年龄等因素均与肿瘤内科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结论: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明确是否使用高浓度药物、导管留置时间、置管位置、患者年龄等因素对肿瘤内科PICC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应对。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接受健康管理后对其身体健康改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2月,本院健康体检发现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使用基础治疗)和实验组(40,加用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的治疗后两组的氧化应激水平,包括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MDA与NO水平明显下降、SOD明显升高,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实施治疗时,使用二甲双胍可以取得更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抗氧化应激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提高预后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药治疗非炎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共计非炎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60例患者,研究年限在2019年4月至2021年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性。方法:将84例异位妊娠的患者纳入到本次临床研究的范围内,所有患者均我院妇产科收治且收治时间均分布在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上述样本进行分组,将其中42例样本纳入西药治疗组(接受米非司酮治疗),其余样本纳入联合治疗组(接受米非司酮+中药治疗);组间对比接受用药后的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治疗组的患者,其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米非司酮联合中药的方法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保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其治疗有效率,同时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可见该用药方案的临床优势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米非司酮联合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性。方法:将84例异位妊娠的患者纳入到本次临床研究的范围内,所有患者均我院妇产科收治且收治时间均分布在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期间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上述样本进行分组,将其中42例样本纳入西药治疗组(接受米非司酮治疗),其余样本纳入联合治疗组(接受米非司酮+中药治疗);组间对比接受用药后的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治疗组的患者,其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米非司酮联合中药的方法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保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其治疗有效率,同时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可见该用药方案的临床优势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耳穴压籽在非器质性失眠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20例非器质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耳穴压籽进行干预,持续干预4周。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SAS)评分[(40.15±5.87)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2.66±6.84)分]低于对照组[(48.23±6.22)分、(48.95±5.62)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的睡眠时间评分[(0.51±0.11)分]、入睡时间评分[(0.53±0.16)分]、睡眠质量评分[(0.41±0.13)分]、日间功能障碍评分[(0.44±0.14)分]、睡眠障碍评分[(0.58±0.13)分]、催眠药物评分[(0.51±0.18)分]、睡眠频率评分[(0.49±0.11)分]低于对照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量表中生理评分[(85.16±5.77)分]、心理评分[(84.10±6.23)分]、社会评分[(89.20±5.64)分]、环境评分[(84.42±6.19)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81.63%,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医护理耳穴压籽在非器质性失眠患者中的运用效果确切,能减少负面情绪,改善睡眠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药物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评价生物等效性。方法:纳入42例健康受试者,采取三交叉试验研究方式,评价药代动力学及计算生物等效性结果。结果:42例中国健康受试者Cmax、AUC0-t、AUC0-∞的SWR均大于0.294,采用RSABE进行评价。单侧95%置信区间上限,Cmax、AUC0-t、AUC0-∞分别为-0.091、-0.068、-0.065,区间上限均是小于0;Cmax、AUC0-t、AUC0-∞几何均值比值分别是90.87%、91.05%、90.96%,区间范围在80.00%-125.00%,药物在空腹状态下的生物等效性成立,空腹试验的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为轻中度。结论:中国健康受试者空腹下口服0.2g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生物等效,空腹状态下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用药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