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澄清脊神经管畸形术语概念,建立一种规范实用的分型。方法对自1996年至2016年间作者诊治的2020例脊神经管畸形病历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总结诊治经验并结合胚胎学、病理学、医学影像学和手术治疗学知识,做出临床实用的脊神经管畸形分型。结果脊神经管畸形被分为开放性脊柱裂、闭合性脊柱裂和尾部脊柱脊髓畸形三大类,包括脊髓脊膜膨出、单纯脊柱裂、终丝型脊髓拴系、束带型脊髓拴系、脊髓脂肪瘤、脊椎皮窦、脊髓纵裂、椎管内肠源性囊肿、脊膜膨出、脂肪脊髓脊膜膨出、隐性骶管内脊膜膨出、终末脊髓囊性膨出、骶前脊膜膨出、骶尾部畸胎瘤、Currarino综合征和骶神经发育不良,共16个病种。结论统一脊神经管畸形术语概念、规范分类标准,有利于经验总结和学术交流。本分类简明实用,可用于指导临床和科研工作。

  • 标签: 神经管畸形 脊柱裂 脊髓脊膜膨出 脊髓拴系综合征 分类
  • 简介:在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教授学术思想指导下,经过近二十年学用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和临床实践,发现花生叶"昼开夜合"――与人体寤寐有共同物质基础,提出"五脏皆有不寐",立从肝论治法新观点,以"治未病"思想,指导康复、预防,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新经验,树立正确对待以失眠为主症及其相关疾病治疗、康复和预防的科学观点。

  • 标签: 天人相应理论 昼开夜合现象 失眠症
  • 简介: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12例正常脑组织和73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标本.其中WHOⅠ级8例,Ⅱ级15例,Ⅲ级23例,Ⅳ2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R蛋白及AR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正常脑组织和不同级别胶质瘤间AR表达差异。结果各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AR蛋白阳性率和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均P〈0.05)。胶质瘤WHO分级AR阳性细胞率呈显著正相关(m=0.584,P〈0.001),胶质瘤WHO分级AR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885,P〈0.001)。结论AR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增加.其表达水平病理级别密切相关,提示AR可能在脑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脑胶质瘤 雄激素受体 荧光定量PCR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mRNA水平 receptor
  • 简介:非功能性垂体腺瘤(NFPA)是垂体腺瘤中的常见类型,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观察到NFPA引起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NFPA所致高泌乳素血症常可致错误诊断,当泌乳素水平在25~200μg/L范围,NFPA可能被误诊为泌乳素微腺瘤;在120~400μg/L范围,可能被误诊为泌乳素大腺瘤。明确NFPA的泌乳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有助于NFPA的诊断和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本文从NFPA的分类及诊断,NFPA导致泌乳素高分泌的原因,NFPA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的特点,及泌乳素水平鉴别NFPA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垂体肿瘤 非功能性 泌乳素 高泌乳素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中持续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明确的符合急诊去骨瓣减压手术指征的24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治疗组)进行术中全程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方法。并与同期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的25例患者(对照组),比较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中持续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采用逐步控制性减压手术方法。有助于术中精确控制性减压,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术中及时发现问题,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对改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去骨瓣减压术 术中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创伤 控制减压
  • 简介:目的探讨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胸苷磷酸化酶(TP)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及其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关系。方法选取病例50例,记录病例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正常脑组织病例5例,鼠抗人单克隆抗TP抗体选取乳腺炎石蜡标本1例(阳性对照)。鼠抗人单克隆抗CD34抗体选取扁桃体炎石蜡标本1例(阳性对照)。将上述符合条件病例蜡块每例切片3张,利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它们TP、CD34的表达。结果5例正常尸检脑组织TP表达均阴性(-);高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TP阳性表达率及微血管密度(MVD)值明显高于低级别星形胶质细胞瘤(WHOⅠ-Ⅱ级)(P〈0.05)。且口表达MVD明显正相关(r=0.692,P〈0.05)。结论TP及MVD可以作为星形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病理分级及判定预后的参考指标。

  • 标签: 胸苷磷酸化酶 微血管密度 星形胶质细胞瘤
  • 简介:目的探讨环池在去骨瓣减压术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94例患者手术前后CT扫描变化,分析环池变化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环池受压减轻组中62例死亡9例,无改变或加重组中32例死亡19例.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的环池改变对预后有重要意义,动态观察环池的变化是必要的.

  • 标签: 环池 去骨瓣减压
  • 简介:目的:对目前国内外发布的儿童哮喘相关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及内容分析,为规范化构建我国儿童哮喘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系统检索近5年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网站、哮喘专业协会网站及各数据库发布的儿童哮喘相关指南,采用AGREEⅡ工具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指南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检索出符合要求的指南9部,8部来自国外,1部来自国内,其中6部为循证指南。AGREEⅡ各领域标准化得分:范围和目的为52.78%、参与人员为37.04%、制定的严谨性为27.89%、清晰性为47.84%、应用性为31.25%及编辑的独立性为24.54%。指南总体质量评价为5部B级,4部C级。通过内容分析,形成儿童哮喘教育管理推荐意见35条。结论:目前现有的9部儿童哮喘相关临床实践指南总体质量一般,指南开发的严谨性、清晰性、应用性及编辑的独立性有待提高。质量较好的指南对我国儿童哮喘管理的临床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可借鉴国外高质量证据进行本土化实践,指导我国儿童哮喘教育管理领域的发展。

  • 标签: 儿童 哮喘 临床实践指南 质量评价 AGREEⅡ
  • 简介: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分析翻转课堂传统教学的区别,结合国内教学实际反思翻转课堂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并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思考及成功翻转所需的必要条件.结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药理学教学改革,而实现药理学课堂翻转的关键在于成功的教学设计和坚实的环境支持.结论药理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深入探索,有利于全面提升医药类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

  • 标签: 药理学 翻转课堂 教学模型
  • 简介: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有炎症侵润、髓鞘脱失及轴索变性、神经元及少突胶质细胞丧失,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越来越多学者认为神经毒性机制参与了MS的发病,为MS治疗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神经毒性物质,是指对胶质细胞、神经元、轴索具有直接毒性作用,能导致其坏死、凋亡的物质,主要有兴奋性氨基酸、氧化物、凋亡相关蛋白、钙离子、钙蛋白酶等。本文就MS的神经毒性物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神经毒性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以及它们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垂体腺瘤组织标本50例,其中侵袭性26例,非侵袭性24例,利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并分析比较PTTG、MMP-2、MMP-9及VEGF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TTG、MMP-2、MMP-9及VEGF的表达均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TTG和VEGFMMP-2、MMP-9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PTTG、MMPs、VEGF的过度表达有关,PTTG、MMPs可作为辅助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 标签: 垂体腺瘤 侵袭性 垂体瘤转化基因 基质金属蛋白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NOGO—A在PC12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培养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系PC12细胞,用神经生长因子诱导其分化,并于倒置显微镜下随机取20视野计数观察细胞增值和轴突生长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法等方法检测诱导后第1d、第3d、第5d、第7dPC12细胞中NOGO—AmRNA及蛋白的表达及变化,并留取细胞培养液检测多巴胺水平。结果未分化的PC12细胞中未检测到NOGO—AmRNA及蛋白表达。经神经生长因子诱导的PC12细胞,细胞轴突不断生长,NOGO—AmRNA及蛋白的表达逐渐增高(P〈0.05)。PC12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多巴胺(DA)分泌水平无明显差别。结论PC12细胞向交感神经元分化的过程中NOGO—A的表达逐渐增强,推测NOGO—A在神经元发育早期可能促进轴突生长。但对多巴胺激素释放的调节不明显。

  • 标签: PC12细胞 NOGO—A 细胞分化 多巴胺 神经内分泌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sICAM-1)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3例脑梗死病人急性期、恢复期和2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HGF、sICAM-1的水平。结果脑梗死病人急性期血清HGF、sI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在轻、中、重型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在恢复期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病人急性期血清HGF、sICAM-1水平升高,推测HG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参与脑梗死后脑损伤的修复,sICAM-1作为炎症/免疫因子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过程。血清GHF、sICAM-1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 标签: 脑梗死 肝细胞生长因子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
  • 简介:颅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是各种创伤中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在25岁到44岁之间的人群中死亡率和致残人数是第一位的,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颅脑损伤引起的死亡率位列第五。而如此高的死亡率被认为外伤后的静脉血管栓塞(venousthrombus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塞和肺栓塞有关,尤其在老年颅脑损伤人群中可高达20%。

  • 标签: 颅脑损伤 静脉血管栓塞 微循环障碍 抗凝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Livin表达与人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分类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ivin在41例人脑胶质瘤和10例正常人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Livin在10例正常脑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41例胶质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7.8%(P〈0.01)。Livin表达胶质瘤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胶质瘤病理类型、是否复发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Livin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Livin胶质瘤病程发展、恶性程度明显相关,在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凋亡抑制蛋白 LIVIN 胶质瘤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抗心磷脂抗体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抗心磷脂抗体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本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76例脑梗死患者(<50岁39例,≥50岁37例),25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及15例正常人的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L抗体)进行测定.结果<50岁的脑梗死患者ACL抗体阳性率为359%,≥50岁的脑梗死患者ACL抗体阳性率16.2%,<50岁的脑梗死患者ACL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P<0.05).并且<50岁脑梗死患者的ACL抗体阳性率高于≥50岁脑梗死患者(P<0.05).≥50岁脑梗死患者ACL抗体阳性率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说明临床上无任何自身免疫疾病中青年脑梗死患者ACL抗体更密切相关.结论本实验提示:ACL抗体是中青年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应积极检测ACL抗体,提示除常规脑梗死治疗外,加入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治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ACL抗体的检测为中青年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抗心磷脂抗体 中青年 脑梗死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研究犬颅脑枪弹伤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火器伤组。用德国小口径步枪制作犬颅脑火器性切线伤(TBI)动物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伤后30min、6、24、48h血清TGF-α和NSE的水平。结果伤后30min血清TGF-α开始下降,NSE开始增高(P〈0.05);伤后6hTGF-α下降明显,NSE明显增高(P〈0.01);伤后24hTGF-α呈最低值,NSE呈最高值(P〈0.01);伤后48hTGF-α呈现回升的趋势,NSE开始下降(P〈0.05)。在测定时间内火器伤组伤后血清TGF-α呈持续低值,NSE呈持续高值。结论测定血清TGF-α和NSE含量可以评估颅脑火器伤的损伤程度和预后。

  • 标签: 颅脑火器伤 血清 放射免疫法 转化生长因子-Α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简介: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过程中患者颅内压及脑组织氧分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亚低温组入院后或术后立即给予亚低温治疗,保持肛温在32~34℃,持续24h~5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均观察颅内压(ICP)和脑组织氧分压(PbtO2)变化。结果亚低温组治疗后,ICP明显下降,PbtO2逐渐升高,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亚低温治疗能降低脑外伤后增高的ICP,提高PbtO2;伤后24h内持续PbtO2〈5mmHg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 标签: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脑组织氧分压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8例(颅脑损伤组)、健康体检者22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颅脑损伤组患者伤后1、4.7、14、21d及对照组外周血EPCs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伤后1d,颅脑损伤组外周血EPCs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伤后4d降至最低值(P〈0.05);随后逐渐升高,伤后7d达最高峰(P〈0.05),随后逐渐下降,伤后21d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伤后1d外周血EPCs水平入院时患者GCS评分呈正相关(RS=0.452,P〈0.05);伤后7、14、21d外周血EPCs水平伤后6个月GOS评分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23,0.469,0.455;P〈0.05)。结论外周血EPCs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内皮祖细胞 外周血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IgG-ACA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94例重症肌无力(MG)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水平,(IgM-ACA和IgG-ACA).结果94例MG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gM-ACA均为阴性;94例MG患者中30例IgG-ACA阳性(30/94,31.9%),40例健康对照者中仅2例阳性(2/40,5%),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清IgG-ACA水平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型均无关(P>0.05),而与胸腺病理密切相关(P<0.01).30例胸腺瘤患者中,14例阳性(14/30,46.7%),64例不伴胸腺瘤的MG患者中,16例阳性(16/64,25%),二者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IgG-ACA阳性患者中,1/3滴度较高(至少为正常值的2倍).结论通过对IgG-ACA的测定,不仅对MG是否合并胸腺瘤起初步筛选作用,而且是MG患者并发凝血机制方面异常的一个警惕性标志.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 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 血清 抗心磷脂抗体 抗体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