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人群高血压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价值。方法本次选取我城区常住居民作调查对象,其中2010~2014年五年间各抽调1000人,共5000人,监测高血压行为危险因素。结果2010年至2014年五年间各抽调1000人,共5000人,均有效。男2560人,女2440人;15~19岁230人,20~39岁1975人,>40岁2795人。除临界高血压值有较低知晓率外,正常血压值、与脑卒中有关、与冠心病有关、高血压演变结果知晓情况均>50%,并在2010年至2014年间呈增长趋势。通过对比5年间居民对遵医用药、调理饮食、情绪稳定、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压的认知率可以看出,2010年~2014年居民对各项高血压预防措施的认知率均逐步升高。结论针对人群中高血压行为危险因素展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防范对策进行制定,增强宣教水平,纠正错误行为观念和不良习惯,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保障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对维护患者生命健康意义重大。
简介:摘要目的在法律健全的今天,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存在法制观念不足,相关法律知识匮乏,自我保护意识差等现状,但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潜在很多法律问题,为维护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避免消毒供应中心潜在的法律问题的发生。方法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潜在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对策。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必须转变意识,强化法律观念,充分认识到工作期间潜在的法律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才能减少或避免工作中法律问题的发生,方可有效控制,甚至避免相关风险,最大化提升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与效率,以便维护患者与消毒人员自身合法的权益,为医疗、护理工作提供安全有效的后勤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加强心理行为干预对心绞痛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并总结心得体会,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绞痛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有专门的人员给予心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一个星期后病情缓解率和一年内心绞痛再发的几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一个星期后,实验组心绞痛缓解26例,缓解率86.67%,对照组缓解19例,缓解率63.33%;随访一年内,实验组心绞痛复发共计4人次,复发率13.33%,对照组复发共计11人次,复发率36.67%,以上两组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心理行为干预可以减轻心绞痛患者的焦虑、紧张等情绪,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长期心理健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性病检测机构的筛查和行为干预在梅毒控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市20个性病监测的机构的调查情况资料,统计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各机构对于梅毒血浆反应素进行实验的筛查量,进而分析机构对于梅毒筛查人次和阳性率的变化情况,和同期因为卖淫和嫖娼被公安部门收容人群梅毒感染率的情况。结果在这3年里,累计筛查2万人次,并且发现RPR为阳性的有2千人次,计算阳性率10%。其中针对卖淫和嫖娼人群进行RPR的筛查共3000人次,发现梅毒患者500人次,感染率为2.5%。对RPR的筛查量在逐年增加,由2010年的5000人次上升到2011年的6000人次,又上升到2012年的9000人次。年均增长率24.5%。而阳性率由2010年的12%下降到8%。通过行为干预高危人群对于性安全知识的知晓率为83.2%.对于安全套的使用率由2010年的30%上升到2012年的75%。结论我市性病医院对市民的梅毒筛查量在逐年的增加,对高危人群的梅毒的筛查和干预量也在逐年的增加,通过筛查和行为干预对梅毒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行为干预对糖尿病病程及预后的影响,为建立糖尿病社区规范化管理方案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调查对象本镇内1个中心、6个服务站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社区干预类试验的研究方法。通过健康指导,在药物治疗控制血糖的同时,社区行为干预改变饮食和行为习惯,对比对患者血糖、血脂控制情况,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病程愈后的影响。结果患者在接受行为干预后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吸烟、饮酒、甜食及高脂饮食四项参数不良行为明显改善。结论行为干预是一项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治疗手段。糖尿病患者通过社区行为干预,改变了过去的行为习惯和就医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控制糖尿病的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医药费的支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方面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严重骨折患者健康行为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我科室住院治疗的80例严重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及一般治疗组,15天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健康行为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心理干预组焦虑情绪发生率为42.5%,一般治疗组焦虑情绪发生率为67.5%,心理干预组焦虑情绪明显低于一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的健康行为改善率明显高于一般治疗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组临床疗效优于一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缓解严重骨折患者的焦虑情绪,并能使患者健康行为大为改善,有效的提高了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加强产褥期患者饮食、行为健康教育的效果和作用。方法通过对360例产妇及婴儿的临床表现及社区护理行为进行观察,由社区护士加强对产妇的饮食、行为健康教育,6周后,比较产妇护理前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经过6周科学、细致的健康教育,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满意程度均有所提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产褥期患者饮食、行为的健康教育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婴幼儿阶段接受儿童保健对其行为发育的影响状况。方法一般资料纳入本院门诊2014年—2016年期间收治婴幼儿对象80例相关临床数据,随机数字表方式将婴幼儿分为对照组(常规体检)和观察组(指导家庭实施针对性儿童保健),各组有40例。对婴幼儿各项指标观察后归纳儿童保健干预行为对其行为发育影响。结果分别在婴幼儿干预前后各项行为指标(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进行评估,提示观察组婴幼儿在保健干预后各项指标所得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各项数据统计学处理表示P<0.05。结论通过门诊指导婴幼儿家长在家庭进行针对性儿童保健行为,更有利于婴幼儿的行为发育,保障其健康成长,对家庭和社会均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