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参数核磁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2023.1接受检查的6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采用多参数核磁[常规平扫、动态增强扫描(DCE)、弥散加权成像(DWI)]MRI 成像检查,以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参数 MRI 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及准确度。结果:病理活检确诊48例前列腺癌,12例良性病变,分别与常规平扫、DCE、DWI 检查方法相比,多参数 MRI成像检查的准确度、敏感度均更高(P<0.05),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与常规平扫、DCE 检查相比。多参数MRI成像检查的阴性预测值更高(P0.05).与 DWI 相比,多参数MRI成像检查的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参数MRI 成像对前列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准确度,T2WI联合 DWI及 DCE 参数可为临床诊断此病提供可靠性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成像(MRI)与CT扫描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两种成像技术的诊断效能,为临床选择更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肿瘤诊断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后接受核磁成像与CT扫描检查。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独立分析两种成像技术的图像质量、肿瘤检出率、定位准确性以及分期评估能力,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核磁成像在肿瘤检出率上达到90%(72/80),略高于CT扫描的85%(68/80)。在肿瘤定位准确性方面,核磁成像的准确率为95%(76/80),而CT扫描为90%(72/80)。对于肿瘤分期评估,核磁成像显示出更高的准确性,特别是在软组织肿瘤和神经系统肿瘤的分期上,其准确率达到92.5%(74/80),相比CT扫描的82.5%(66/80)有显著优势。结论:核磁成像与CT扫描在肿瘤诊断中均具有重要价值,但核磁成像在肿瘤检出率、定位准确性以及分期评估能力上略胜一筹,尤其适用于软组织肿瘤和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照料中采用路径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某养老机构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失能老人,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路径管理模式,将两组失能老人的照料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老人的HAMA评分(9.34±2.45)分优于对照组(12.87±2.34)分,观察组的GDS评分(9.11±2.12)分优于对照组(12.67±3.11)分,(P<0.05)组间差异性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养老机构失能老人照料中采用路径管理模式效果确切,能够更好的提升失能老人照料效果,安全性较高,可以在老年护理管理中进行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慢病护理患者失访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方法:采用对照法,共选择40名糖尿病慢病护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名患者为失访组,即未按照预定的护理计划和就诊频率进行正常的护理措施;另外20名患者为对照组,按照护理计划进行规范的护理。结果:在失访组的患者中,主要原因包括缺乏对糖尿病护理的认知和理解、个人生活习惯改变、经济负担过重、医疗资源不足等。相比之下,对照组的患者能够更好地坚持护理计划和就诊频率。结论:针对糖尿病慢病护理患者失访的原因,提出以下干预措施:一是加强患者教育和宣传,提高患者对糖尿病护理的认知和理解;二是建立健康管理团队,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包括营养指导、心理支持等;三是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充分考虑患者的生活习惯和经济状况;四是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患者就诊的便捷性和可及性。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应用核磁技术进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CT诊断,观察组采用核磁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经比较,(1)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诊断的检出率更高,两组在统计学上具有明显差异(P<0.05);(2)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Ⅰ期和Ⅱ期的检出率更高,两组在统计学上具有明显差异(P<0.05);(3)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关节积液的检出率更高,两组在统计学上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上,应用核磁技术进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准确率高,能够及早发现、尽早治疗,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技术应用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特征。方法以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核磁影像诊断结果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核磁共振成像扫查结果提示块状型肝癌58例,结节型肝癌14例,小肝癌10例,弥漫型肝癌4例;核磁共振成像检出表现为边界较清晰,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平扫T1WI以低信号为主,病灶内坏死处更低信号,出血部位则为高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坏死灶呈现较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不均匀强化,病灶组织明显强化,坏死部位则无明显强化。结论临床上核磁共振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体现出的显著价值与可行性,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和诊断效率,有助于病人接受到早期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核磁胰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70例肝外胆结石患者,分别接受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和CT检查,分析核磁胰胆管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肝外胆结石患者均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后,其中,70例患者行CT检查后,检出38例,检出率为54.28%;行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后,检出64例,检出率为91.42%,对比检查结果可知,核磁胰胆管成像的检出率明显优于CT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外胆结石影像学诊断中,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准确率高,比CT检查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