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博利珠单抗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例帕博利珠单抗致CIP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对该例以及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和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截至2019年10月1日)收集到的相关病例主要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原发病、帕博利珠单抗用药情况、联合用药情况、CIP发生时间、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结果、分级、临床处理转归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33例,男性23例,女性10例;年龄44~91岁,中位年龄64岁;原发病为黑色素瘤者11例,肺腺癌9例,淋巴瘤4例,结肠癌3例,食管癌、乳腺癌、鼻咽癌、肺多形性癌、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瘤、肺鳞状细胞癌各1例;单用帕博利珠单抗者30例,联用卡铂、培美曲塞者1例,联合放射治疗者2例。33例患者首次应用帕博利珠单抗至发生CIP的时间最短1 d,最长2年,中位发生时间为用药后12(4,16)周。CIP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19例)、咳嗽咳痰(15例)、发热(9例)等;影像学检查多见磨玻璃影(17例)、肺部实变影(11例)网格状高密度影(8例)。诊断CIP后,患者均停用帕博利珠单抗,29例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9例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2例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1例给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30例有临床转归描述的患者中24例好转,6例死亡;好转患者中有6例再次给予帕博利珠单抗,1例再次发生CIP。结论帕博利珠单抗致CIP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用药后12周内应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大部分患者在CIP发生后可通过停药和加用糖皮质激素改善症状,但仍需警惕CIP潜在的致命风险。

  • 标签: 抗肿瘤药,免疫类 肺炎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帕博利珠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肝左静脉分型及其相应的重建方式对患儿活体左外叶肝移植术后肝静脉流出道梗阻(HVOO)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肝移植术的653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09例,女性344例,年龄7.0(6.0,10.0)个月,年龄范围3~121个月。根据术前供者腹部4期增强CT的评估结果术中流出道重建方式,将患儿分为3组:Ⅰ型组(n=514),单只开口,供受体直接吻合;Ⅱ型组(n=118),两个相邻的开口,术中先行血管成型再吻合;Ⅲ型组(n=21),两个距离较远的开口,术中行间置血管延长后成型吻合或两支静脉分别吻合。比较3组受者的临床资料、术后HVOO发生率、移植物受者术后生存情况。采用电话随访或门诊复查随访。结果Ⅲ型组患儿的供肝重量与受者体重比均小于Ⅰ型组和Ⅱ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53例受者术后HVOO发生率为4.59%(30/653),Ⅰ、Ⅱ、Ⅲ型组HVOO发生率分别为4.1%(21/514)、5.1%(6/118)和14.3%(3/21),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组移植后患儿1和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8%和97.0%,Ⅱ型组1和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5%和94.2%,Ⅲ型组1和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1%和86.9%,Ⅰ型组与Ⅲ型组受者术后累积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Ⅰ型组术后移植物1和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4%和96.9%,Ⅱ型组术后移植物1和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9%和92.5%,Ⅲ型组术后移植物1和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1%和86.9%,Ⅰ型组与Ⅱ型组术后移植物累积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肝左静脉解剖分型差异性大,绝大多数变异可通过将两分支血管成型为共同开口后再吻合这一方式重建流出道。针对左外叶移植物肝静脉罕见变异分型,选取合理的血管重建术式,可降低术后HVOO发生率,改善移植物预后。

  • 标签: 肝移植 Budd-Chiari综合征 肝静脉 流出道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脊髓空洞症(SM)硬膜下的病变枕大孔和Magendie孔疏通术(FMMD)治疗S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0例SM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所见硬膜下病变可能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因素,应用FMMD解除梗阻。观察术后并发症,评估手术安全性。术后3、6、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随访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JOA)颈椎评分,根据Tator评分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并复查颅颈交界区MRI评估脊髓空洞。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mJOA颈椎评分。结果术中观察发现,50例患者中,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占据枕大孔覆盖Magendie孔44例(88%),两侧扁桃体间粘连18例(36%),扁桃体与脑干间粘连9例(18%),扁桃体发育不对称越过中线35例(70%),小脑后下动脉分支走行于Magendie孔11例(22%), Magendie孔表面假膜或瘢痕8例(16%),枕大池囊肿2例(4%),扁桃体与硬膜间粘连4例(8%)。50例患者中,仅1例(2%)术后出现颅内感染,其他患者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5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3.3±0.9)个月(12~15个月)。至末次随访,50例患者复查MRI结果显示,脊髓空洞好转44例(88%)、稳定6例(12%);临床疗效好转44例(88%),稳定4例(8%),恶化2例(4%);mJOA颈椎评分较术前提高[分别为(14.7±3.2)分和(12.9±3.1)分,配对t=2.83,P=0.03]。结论SM患者硬膜下存在多种病变,经FMMD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均明显改善,且手术相关并发症少。

  • 标签: 脊髓空洞症 Arnold-Chiari畸形 病理学 治疗结果 枕大孔和Magendie孔疏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脊髓空洞症(SM)硬膜下的病变枕大孔和Magendie孔疏通术(FMMD)治疗S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0例SM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所见硬膜下病变可能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因素,应用FMMD解除梗阻。观察术后并发症,评估手术安全性。术后3、6、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随访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JOA)颈椎评分,根据Tator评分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并复查颅颈交界区MRI评估脊髓空洞。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mJOA颈椎评分。结果术中观察发现,50例患者中,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占据枕大孔覆盖Magendie孔44例(88%),两侧扁桃体间粘连18例(36%),扁桃体与脑干间粘连9例(18%),扁桃体发育不对称越过中线35例(70%),小脑后下动脉分支走行于Magendie孔11例(22%), Magendie孔表面假膜或瘢痕8例(16%),枕大池囊肿2例(4%),扁桃体与硬膜间粘连4例(8%)。50例患者中,仅1例(2%)术后出现颅内感染,其他患者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5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3.3±0.9)个月(12~15个月)。至末次随访,50例患者复查MRI结果显示,脊髓空洞好转44例(88%)、稳定6例(12%);临床疗效好转44例(88%),稳定4例(8%),恶化2例(4%);mJOA颈椎评分较术前提高[分别为(14.7±3.2)分和(12.9±3.1)分,配对t=2.83,P=0.03]。结论SM患者硬膜下存在多种病变,经FMMD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均明显改善,且手术相关并发症少。

  • 标签: 脊髓空洞症 Arnold-Chiari畸形 病理学 治疗结果 枕大孔和Magendie孔疏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OMM)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颈部预防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84-2016年间收治的61例无远处转移的OMM病例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颈部预防治疗疗效,失败模式预后因素。结果OMM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5.7%。Ⅰb区是最常见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区域,占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76%,其次是Ⅱ区和Ⅲ区。对于cN0患者,接受至少同侧Ⅰb-Ⅲ区颈部预防治疗和未接受的5年无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1.7%和52.4%(P=0.036),接受至少同侧Ⅰb-Ⅲ区颈部预防治疗能将区域失败率由46%降至6%(P=0.035)。发生区域失败患者中93%发生在Ⅰb区,50%发生在Ⅱ区,36%发生在Ⅲ区。结论OMM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淋巴结引流具有一定规律性,最常见转移和复发部位均为Ⅰb-Ⅲ区。对于cN0的OMM,推荐至少包括同侧颈部Ⅰb-Ⅲ区的预防治疗。

  • 标签: 黑色素瘤 淋巴结转移规律 预防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改良阴道冲洗法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阴道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例阴道炎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所有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改良阴道冲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患者的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溃疡愈合时间、自我效能平均分数存在差异(P<0.05)。结论改良阴道冲洗法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阴道炎患者效果显著。

  • 标签: 改良阴道冲洗法 个性化护理干预 阴道炎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巨细胞病毒(CMV)-DNA病毒含量与子宫内膜癌(EC)危险因素关系预测模型。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EC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根据1∶1匹配病例对照原则选取同期子宫内膜增生(EH)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HPV-DNA、CMV-DNA阳性率病毒含量,经由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C危险因素,评价HPV-DNA、CMV-DNA与EC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似然比卡方、拟合优度检验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对EC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年龄≥ 55岁、体质量指数(BMI)≥ 24 kg/m2、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有激素替代治疗史均高于对照组[72.41%(42/58)比39.66%(23/58)、70.69%(41/58)比43.10%(25/58)、36.21%(21/58)比10.34%(6/58)、31.03%(18/58)比8.62%(5/58)、29.31%(17/58)比5.17%(3/58)、27.93%(17/58)比8.6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V阳性率、CMV阳性率、HPV-DNA、CMV-DNA病毒含量高于对照组[62.07%(36/58)比29.31%(17/58)、81.03%(47/58)比41.38%(24/58)、(471.16 ± 33.58)copies/ml比(240.08 ± 17.41)copies/ml、(256.19 ± 24.77)copies/ml比(132.27 ± 13.20)copies/ml](P<0.05);年龄≥ 55岁、BMI ≥ 24 kg/m2、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恶性肿瘤家族史、激素替代治疗史、HPV阳性、CMV阳性是E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HPV-DNA病毒含量与EC患者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糖尿病史呈正相关(P<0.05),CMV-DNA病毒含量与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高血压史呈正相关(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值和真实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30(95% CI 0.885~0.976),当个体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概率>0.528时,预测灵敏度为84.48%,特异度为89.66%。结论EC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而HPV-DNA、CMV-DNA病毒含量均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基于EC病理特征HPV-DNA、CMV-DNA病毒含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整体预测价值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巨细胞病毒 危险因素 子宫内膜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18F-AV1451 tau蛋白脑显像对于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诊断价值,为今后临床早期发现诊断MCI患者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帮助。材料与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分别选取13名临床诊断为遗忘型MCI(amnestic MCI,aMCI)患者、13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和11名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s,NC)者。采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和磁共振成像设备对上述患者进行18F-AV1451 tau蛋白脑显像DTI检查。采用ADW工作站自动配准生成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 anisotropy,FA)图、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以及PET图像,在同一层面勾画后扣带回、海马旁回颞中回感兴趣区域,测量选定区域内的FA值、ADC值、最大标准摄取值标准摄取值比率(standard uptake value ratio,SUVr)。应用秩和检验、Person相关性分析统计两组间的FA值、ADC值、SUVr值的变化相关性。结果18F-AV1451 tau蛋白脑显像诊断aMCI患者的阳性预测值为70.0%,阴性预测值为57.1%,敏感度为53.8%,特异度为72.7%;18F-AV1451 tau蛋白脑显像诊断AD组患者的阳性预测值为76.9%,阴性预测值为72.7%,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72.7%。aMCI组和NC组在左侧后扣带回、右侧海马旁回SUVr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25);AD组和NC组在双侧海马旁回、左侧颞中回SUV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07,0.041);AD组与aMCI组在左侧后扣带回、右侧海马旁回SUV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25)。aMCI组和NC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在双侧后扣带回、右侧海马旁回、右侧颞中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12,0.024,0.024);AD组和NC组FA、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CI组与AD组FA、ADC值在双侧后扣带回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47,0.047,0.012)。对于6名均行18F-AV1451 tau蛋白脑显像与DTI检查的aMCI患者,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各部位相应FA、ADC值与SUVr值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右侧海马旁回ADC值与简易智能状态检测(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呈负相关(r=-0.821,P=0.045);其余部位FA、ADC值SUVr值与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运用DTI检测不同部位脑白质损伤,尤其双侧后扣带回,对早期区分aMCI和AD患者有一定的意义,未来临床上可能作为aMCI与AD的鉴别指标。此外,18F-AV1451 tau蛋白脑显像在鉴别aMCI中的诊断效能较高,右侧海马旁回ADC值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说明临床心理量表评分可能反映脑组织结构中的微观结构变化。

  • 标签: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巨细胞病毒(CMV)-DNA病毒含量与子宫内膜癌(EC)危险因素关系预测模型。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EC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根据1∶1匹配病例对照原则选取同期子宫内膜增生(EH)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HPV-DNA、CMV-DNA阳性率病毒含量,经由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C危险因素,评价HPV-DNA、CMV-DNA与EC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似然比卡方、拟合优度检验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对EC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年龄≥ 55岁、体质量指数(BMI)≥ 24 kg/m2、有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有激素替代治疗史均高于对照组[72.41%(42/58)比39.66%(23/58)、70.69%(41/58)比43.10%(25/58)、36.21%(21/58)比10.34%(6/58)、31.03%(18/58)比8.62%(5/58)、29.31%(17/58)比5.17%(3/58)、27.93%(17/58)比8.6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V阳性率、CMV阳性率、HPV-DNA、CMV-DNA病毒含量高于对照组[62.07%(36/58)比29.31%(17/58)、81.03%(47/58)比41.38%(24/58)、(471.16 ± 33.58)copies/ml比(240.08 ± 17.41)copies/ml、(256.19 ± 24.77)copies/ml比(132.27 ± 13.20)copies/ml](P<0.05);年龄≥ 55岁、BMI ≥ 24 kg/m2、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恶性肿瘤家族史、激素替代治疗史、HPV阳性、CMV阳性是E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HPV-DNA病毒含量与EC患者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糖尿病史呈正相关(P<0.05),CMV-DNA病毒含量与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高血压史呈正相关(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值和真实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30(95% CI 0.885~0.976),当个体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概率>0.528时,预测灵敏度为84.48%,特异度为89.66%。结论EC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而HPV-DNA、CMV-DNA病毒含量均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基于EC病理特征HPV-DNA、CMV-DNA病毒含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整体预测价值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巨细胞病毒 危险因素 子宫内膜增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经肛门拖出式吻合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20例进行研究。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参照组(60例)、研究组(60例)。参照组患者应用直肠癌低位前切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腹腔镜下经肛门拖出式吻合保肛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排便功能优良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下经肛门拖出式吻合保肛术,可有效改善排便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下经肛门拖出式吻合保肛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抽取我院于近年来收诊的输尿管结石病患80例予以分组。对照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观察组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探究两组的治疗成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输尿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单发脑内血肿为首发CT表现并瘤内血栓形成的大脑中动脉瘤的病例特点。方法总结1例以单发脑内血肿为首发CT表现并瘤内血栓形成的大脑中动脉瘤的病例资料特点随访情况。结果患者入院后考虑存在大脑中动脉瘤,行动脉瘤夹闭+脑内血肿清除,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生活自理。结论以单发脑内血肿为首发CT表现并瘤内血栓形成的大脑中动脉瘤影像学表现不典型,需加强对其认识,避免临床工作中误诊、漏诊。

  • 标签: 脑内血肿 大脑中动脉瘤 瘤内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IVAP)中应用批判性思维护理培训的临床价值。方法:于近两年的时间内收集在本院接受TIVAP治疗的乳腺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样本,依据1:1比例分组,A组、B组各35例,各予以基于批判性思维的护理培训、常规方式的护理培训,护理质量、自我护理能力、并发症发生率为组间对比内容。结果:A组干预后护理质量得分、ESCA量表总分均更高于B组,且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于B组,各项差异比较均得到P<0.05。结论:应用基于评判性思维护理培训有利于改善乳腺癌TIVAP护理质量,提高患者自护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危险,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 评判性思维护理培训 自护能力 护理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给予彩超联合神经刺激仪神经阻滞麻醉对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手术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神经刺激仪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实施彩超联合神经刺激仪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P

  • 标签: 彩超 神经刺激仪神经阻滞麻醉 老年下肢骨折 麻醉效果 血流动力学 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