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入院和出院时不同的血钾水平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08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阜外医院心衰中心住院的2 621例急性心衰患者。依入院时不同血钾水平将患者分为低钾血症组(n=329,血钾<3.5 mmol/L)、正常血钾组(n=2 270,血钾3.5~5.5 mmol/L)和高钾血症组(n=22,血钾>5.5 mmol/L)。收集患者病史、合并症、临床检查和药物使用情况等临床资料,患者出院后进行系统的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直至2020年1月。研究终点定义为随访90 d、2年和5年的全因死亡。比较入院和出院时不同血钾水平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别分析入院和出院时血钾水平与患者全因死亡的关联。结果所有患者的年龄为(58.0±15.3)岁,男性为1 877例(71.6%)。入院时低钾血症组和高钾血症组患者分别为329(12.6%)和22(0.8%)例,出院时分别为38(1.4%)和18(0.7%)例。入院和出院时所有患者的血钾水平分别为(4.01±0.50)和(4.25±0.44)mmol/L。本研究随访时间[M(Q1,Q3)]为2.63(1.00,4.42)年,最终随访时共记录了1 076例全因死亡事件。与出院正常血钾患者相比,出院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患者在随访90 d(90.3%比76.3%比38.9%)、2年(73.8%比60.5%比33.3%)和5年(63.4%比44.7%比22.2%)的累积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入院低钾血症(HR=0.979,95%CI:0.812~1.179,P=0.820)和高钾血症(HR=1.368,95%CI:0.805~2.325,P=0.247)不是急性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因素;出院低钾血症(HR=1.668,95%CI:1.081~2.574,P=0.021)和高钾血症(HR=3.787,95%CI:2.264~6.336,P<0.001)是急性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因素。结论急性心衰患者出院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与短期和长期全因死亡率增加相关,心衰患者应密切监测血钾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对关于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态与全因死亡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心理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营养状态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红蛋白( Alb)指标为( 28.4±2.3) g/L、转铁蛋白( TRF)指标为( 2.3±0.6) mg/L、前白蛋白( PA)指标为( 187.5±54.4) mg/L,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 50例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率 82%( 41/50)、非营养不良占 18%( 9/5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0.05)。 41例营养不良者, 1年内全因死亡率 51.2%( 21/41), 9例非营养不良者, 1年内全因死亡率 2.4%( 1/41),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多伴有营养不良,发生营养不良者,全因死亡率更高。临床根据心力衰竭患者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营养补充,不仅能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预后效果明显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上的一些治疗体会。方法选取过往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并对其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进行解析,将其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A组使用经脉注射硝普钠、利尿剂以及强心针再加上加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B组除了不服用加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以外,其它和A组相同。结果A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B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两组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得心力衰竭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冠心病和呼吸道感染,很多种疾病共存并且相互影响,这样伴随着不同病症且不典型,所以不能只是通过临床症状来进行评判,找出病因并且有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A组所使用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的早期临床护理方法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我科室的老年心力衰竭病人共98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把他们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人给予早期的临床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通常的护理措施,然后比较两组病人心律失常的纠正时间以及病人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在经过全面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其心律失常的纠正时间以及病人的满意程度均大大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的病人在给予有效药物治疗的同时,再加上全面高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病人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纠正时间及纠正率,不但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程度,而且也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