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太和医院 心内一科 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心力衰竭是各类型心脏疾病进展至后期的严重阶段,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率、生存期限明显提高,但病情控制效果欠佳,患者反复入院情况时有发生。而遵医嘱用药、健康饮食及自我管理能力决定了患者病情控制效果。由于心力衰竭患者普遍为高龄老龄患者,认知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下,极易影响治疗效果。本研究就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必要性、护理方法进行综述,旨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老年;心力衰竭;护理进展
心力衰竭是目前危害各类型心脏器质性疾病患者身体健康的常见重大疾病,虽然心力衰竭治疗方法得到明显进展,但多数患者同时伴呼吸困难、疲乏、活动量下降等症状,生活质量较差[1]。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时,需多种药物治疗,控制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改善其生活方式。但因老年患者认知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低,在住院期间得到标准化治疗,因医疗体制、经济因素等影响,患者出院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及康复管理,造成病情反复,增加反复住院率[2]。为了解决患者长期综合治疗的问题,需强化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及疾病管理,提高患者医疗知识水平,改变其生活方式[3]。因此对心力衰竭患者,亟需采取专业持续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目前心力衰竭疾病护理缺乏规范、统一标准,本研究就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必要性、护理方法进行综述,旨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综述如下。
1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必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及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心力衰竭发生率呈逐年攀升趋势。老年患者对心力衰竭缺乏准确认识,仍存在吸烟饮酒、高脂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记忆力下降、服药种类多、治疗依从性差等情况,均会影响治疗效果,使再住院率增加[4]。王征等[5]报道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分别占71.5%、74.6%,心功能和文化程度是其重要影响因素。杨郑等[6]研究发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75.6%,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因此需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持续专业、全面、连续、无缝隙护理,以此降低再住院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2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呼吸肌训练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肺通气障碍、呼吸肌疲劳等症状。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呼吸肌训练中,需考虑其呼吸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进行以膈肌为主的吸气功能,增强其肌力与耐力,改善患者心肺功能,促使其运动能力的恢复。吸气肌训练频率宜1~2次/d,每次20~30min,每周3~5d,连续经过5周。单海燕等[7]研究对10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稳定期患者分为进行观察组50例行呼吸肌康复训练及对照组50例行常规治疗,研究证实呼吸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心肺功能,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一般呼吸肌训练方法较多,如缩唇呼吸、腹肌训练、等长收缩、吹蜡烛等方法,以此增加机体潮气量、肺泡通气量、吸气肌力量及耐力。
3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
既往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治疗期间,多限制其体力活动,但其生存质量并未明显改善。故有研究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包括耐力训练,即步行、爬山、游泳、慢跑等,能够增加患者心肺储备,改善其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及运动能力;抗阻训练即是利用弹力带、手持式重物等重量训练器械刺激人体骨骼肌,减轻心肌过重负荷;柔韧性训练是促使患者骨骼肌最佳功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8],以此降低发病率、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张双等[9]对1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采取内科治疗及运动康复训练,即研究证实运动康复能明显改善者的心功能,提高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崔营营[10]研究也明确指出运动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其心功能,促使生活质量改善。
4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理护理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因长期病痛折磨、反复住院、多种药物治疗、经济负担重等原因,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悲观等心理。因此加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理干预,耐心说明疾病与心理因素的影响,消除负面情绪;利用认知疗法、音乐疗法等措施,协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以积极、乐观的情绪面对疾病。田震静等[11]研究证实心理弹性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希望与睡眠质量间发挥着中介效应。吕素洁等[12]报道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功能,促使其心功能改善,利于疾病康复。高静等[13]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进行子午流注择时五行音乐疗法、五行音乐疗法,研究证实子午流注择时五行音乐疗法可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焦虑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日间疲劳程度。音乐疗法是当前心理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音乐声波波动与所属经络产生共振,起到调整脏腑气血、调节情志的作用。
5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日常生活干预
5.1 饮食护理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主要原因为体内水钠潴留,减少水钠摄入,可减轻水肿症状。通常轻度心力衰竭者食盐摄入量在2~3g/d,中重度食盐摄入量<2g>。日常饮食宜选择低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侍凤清
[14]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微型营养评定表评定营养状态,发放自制的老年心衰患者简明膳食处方,与常规饮食干预相比,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其康复效果,减少再住院率。黄淑玲等[15]对30例心力衰竭患者给予优化营养配方干预后,患者心力衰竭病情进展明显控制,心功能及营养状况显著改善。因此规范饮食方案,充分重视营养状况,可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5.2 用药护理 用药依从性是影响患者病情改善、预后质量的主要因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用药期间,需遵医嘱按剂量服药,不得随意增加或撤换药物。用药期间需准确记录尿量,监测水电解质变化,主动询问患者不适感,观察心电图变化,以免因血管扩张药物过度敏感而使血压骤然降低。因此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应加强健康干预管理,以此提高用药依从性。陈丽萍等[16]对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教育及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干预,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下干预可提高患者用药知识、用药依从意愿、用药依从性评用药依从性。霍昱等[17]将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强化自我管理教育)患者药物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用药期间,需加强患者自我管理,准确认识疾病,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6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护理
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对疾病缺乏准确认识,以及伴随着不良生活习惯等,均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致病情反复,影响患者预后及转归[18]。因此加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护理,使患者出院后依然能得到全方面、连续、无缝隙护理,能降低再住院率,延缓疾病进展[19-20]。延续护理形式包括家庭访视、电话随访、微信群、公众号等,以此为患者与医护人员构建便利、方便的沟通交流平台,发现存在的潜在问题,并及时纠正[21]。熊海燕等[22]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护理中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患者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明显提高,焦虑、抑郁情绪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林春梅等[23]报道指出延续性护理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保护能力,陈婵婵等[24]报道肯定院外延续护理可促进患者心功能康复,高俊峰等[25]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性护理中应用基于微信平台的护理,结果发现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能够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因此多项研究表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护理的应用,能够有效延缓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进展,阻断疾病恶化,改善其生活质量。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方法较多,涉及躯体、心理、生理等方面,以积极、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控制病情进展。但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内容涉及多方面,护理研究多为短期训练,仅靠医院护理干预,对改善病症及生活质量,仍需临床进一步论证。此外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干预中,呼吸训练及心脏康复干预起步较晚,康复知识掌握不足等,仍需医学领域进一步开展。同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需长期综合治疗,在患者疾病管理时,应选择一种更为合理、有效的疾病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持续的监护服务,以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延缓病情进展。
参考文献:
[1]张粉利,张桂侠.优质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情绪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7, 39(18):2868-2870.
[2]邹乘香, 刘双梅, 邓方利, 等. 优化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6):11-13.
[3]宋红霞, 韩梅, 徐继环. 居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与需求的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 34(2):103-107.
[4]王子迎, 米冬花, 王水莲,等.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7, 52(4):431-435.
[5]王征, 王长远, 曹涛,等.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4):8-10.
[6]杨郑, 孙颖, 崔怡宁,等.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认知功能情况分析[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 17(3):178-182.
[7]单海燕. 呼吸肌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稳定期心肺功能影响的研究[J].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6, 37(1):9-12.
[8]赵黎. 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河北医学, 2017, 23(6):1052-1055.
[9]张双, 刘立杰, 刘永政,等. 运动康复锻炼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 9(1):92-94.
[10]崔营营. 运动康复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8, 18(11):102-104.
[11]田震静,付爱丽,徐春爽,等. 心理弹性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希望与睡眠质量间的中介效应[J]. 护理研究, 2019, 33(01):10-13.
[12]吕素洁, 孙玉燕, 邢爱军,等.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及心功能的影响[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7, 20(6):733-736.
[13]高静, 弋新, 吴晨曦, 等. 子午流注择时五行音乐疗法在慢性心力衰竭焦虑患者的应用效果[J]. 中华护理杂志, 2016, 51(4):443-448.
[14]侍凤清. 饮食护理干预评估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6,17(11):860-862.
[15]黄淑玲 , 王嘉莉 , 董嘉欣,等.优化营养配方饮食对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诱因管理[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 8(7):853-855.
[16]陈丽萍, 符娇珠, 袁丹,等.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 22(14):8-10.
[17]霍昱, 马春蓉, 魏葳. 强化自我管理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药物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刊, 2016, 18(6):646-648.
[18]朱朝晖 , 吴菁华 , 罗惠芳,等.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延续优质护理服务与体会[J]. 广东医学, 2017, 38(s1):348-349.
[19]肖米新, 叶青芳, 王月枫,等. 延续性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J]. 中国护理管理, 2016, 16(1):42-45.
[20]黄海霞, 陶宝明, 梁静,等.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负荷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 2016, 31(23):18-20.
[21]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健康教育, 2016, 32(11):1002-1005.
[22]熊海燕 , 胡婷婷 , 冷梅芳,等.基于“互联网+”的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延续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 34(34):2641-2647.
[23]林春梅, 崔世红, 缪红莉.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保护能力的影响[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9(7):917-918.
[24]陈婵婵. 院外延续性护理在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康复期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7,32(6):647-648.
[25]高俊峰,颛孙程程,李方,等.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8,26(1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