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急诊急救对策及死亡率。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时间在2016年1月直至2016年12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0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治疗和急诊急救治疗,对比其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以及血压水平、死亡率。结果观察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相比对照组各项指标更有优势(P<0.05)。观察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2.00%,与对照组相比较低,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急诊急救对策能够显著降低其死亡率,改善其心率水平,值得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非药物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及再入院率的影响,为识别高风险人群与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调查方式,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4家医院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8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础信息、合并疾病、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指标,并统计患者出院后1年再入院率及全因死亡率。采用Cox回归分析中医非药物疗法是否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824例患者纳入全队列中,年龄(80±10)岁。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602例(301对)患者匹配成功,各基线变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观察组的生存概率高于对照组的生存概率(P=0.013),在不良事件发生率[43.52%(131例)比53.82%(162例)]、全因死亡率[15.61%(47例)比23.59%(71例)]、3个月再入院率[10.96%(33例)比17.61%(53例)]、6个月再入院率[16.90%(51例)比24.25%(73例)]、心功能分级、hs-CRP和NT-proBNP水平上,观察组干预效果优效于对照组(均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表明年龄(RR=1.018,P<0.01)、心功能Ⅳ级(RR=2.200,P<0.01)、糖尿病(RR=1.340,P=0.04)、NT-proBNP≥7 900 ng/L(RR=1.557,P=0.01)及中医非药物疗法(RR=0.768,P=0.04)对发生不良事件均有显著影响。结论中医非药物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提倡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进行干预,为在基层推广中医服务、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临床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非药物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及再入院率的影响,为识别高风险人群与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调查方式,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4家医院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8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采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础信息、合并疾病、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指标,并统计患者出院后1年再入院率及全因死亡率。采用Cox回归分析中医非药物疗法是否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824例患者纳入全队列中,年龄(80±10)岁。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602例(301对)患者匹配成功,各基线变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观察组的生存概率高于对照组的生存概率(P=0.013),在不良事件发生率[43.52%(131例)比53.82%(162例)]、全因死亡率[15.61%(47例)比23.59%(71例)]、3个月再入院率[10.96%(33例)比17.61%(53例)]、6个月再入院率[16.90%(51例)比24.25%(73例)]、心功能分级、hs-CRP和NT-proBNP水平上,观察组干预效果优效于对照组(均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表明年龄(RR=1.018,P<0.01)、心功能Ⅳ级(RR=2.200,P<0.01)、糖尿病(RR=1.340,P=0.04)、NT-proBNP≥7 900 ng/L(RR=1.557,P=0.01)及中医非药物疗法(RR=0.768,P=0.04)对发生不良事件均有显著影响。结论中医非药物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提倡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进行干预,为在基层推广中医服务、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临床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与临床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我院接诊的5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方案、冠状造影情以及死亡率。结果528例患者中有首发心力衰竭者共214例,对照组有314例。研究组患者中采用冠脉造影的患者有98例;对照组中采用冠脉造影的患者共有198例,,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患者相较与对照组患者中服用美国心脏病学会推荐药物的人数也较少。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5.8%,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5%。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见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首发心力衰竭的患者预后效果较差,发病后应尽早诊断,给予患者全面的治疗,降低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急诊内科治疗干预,观察其有效率和死亡率情况。方法:本组研究中,观察时间开始于2021年1月,结束于2022年12月,将10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为急诊组,分别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和治疗有效率、死亡率情况。结果:(1)常规组和急诊组心功能指标对照中,急诊组心排血量、B型利尿钠肽、心脏指数、LVEF水平均优于急诊组,(t=7.096,p=0.015),两组结果有差异。(2)常规组和急诊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对照中,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82.00%、急诊组为96.00%,常规组死亡率为14.00%、急诊组为0.00%,(x2=13.666,p=0.008),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急诊内科治疗干预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究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入选的患者共106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从治疗总有效率看,对照组显效有15例,占28.3%,治愈有21例,占39.62%,无效有17例,占32.08%,治疗总有效率为67.92%。观察组显效有28例,占52.83%,治愈有23例,占43.4%,无效有2例,占3.77%,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复发有1例,复发率为1.89%,对照组复发有9例,复发率为16.8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不同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内科综合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且在心内科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应用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力衰竭疾病患者通过早期预警干预护理的满意率、感染率、死亡率以及心功能影响。方法:摘取本院心内科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为期一年接诊的100例心力衰竭病患纳入研究,以患者入院顺序实施差异化分组护理,前50例入院患者纳入研究组,实施早期预警干预,后50例纳入参照组,实施基础护理,针对两组患者满意率、感染率、死亡率以及心功能指标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率、感染率、死亡率均比参照组更低,两组满意率和感染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心功能护理后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临床可以通过早期预警方案来对心力衰竭病患实时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的有效改善,感染率和死亡率均得到有效控制,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Ⅰ级22.00%、Ⅱ级5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0%、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美托洛尔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