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酸性粒细胞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ECRSwNP)和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两种常见的上呼吸道炎症性疾病。ECRSwNP 的病理特征为鼻息肉组织中大量酸性粒细胞浸润,而变应性鼻炎主要由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引发,且常伴有鼻腔黏膜的酸性粒细胞增多。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鼻窦炎伴鼻息肉 变应性鼻炎 免疫机制 靶向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细胞因子检测用于粒细胞缺乏伴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  从本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住院的FN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按照血培养结果分组,A组(26例,G-)、B组(32例,G+),对比两组细胞因子检测结果。结果 B组IL-2、IL-4水平低于A组(P>0.05),B组IL-6、IL-10水平低于A组(P<0.05)。结论  细胞因子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FN、制定FN患者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细胞因子检测 粒细胞缺乏 发热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免疫荧光法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亚型在系统性血管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1000例患者血清ANC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和抗蛋白酶3(PR3)抗体。结果:2005例患者共检出ANCA阳性51例,阳性率为2.54%,其中男性患者检出26例、女性患者检出25例。p-ANCA和c-ANCA两种荧光核型及靶抗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CA的检测对血管炎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极为重要,临床工作者应注重ANCA在系统性血管炎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检测。

  • 标签: 免疫荧光法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系统性血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48例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24,鲨肝醇治疗)与研究组(n=24,rhG-CS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WBC)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WBC恢复至正常的时间更短,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rhG-CSF在治疗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中有显著效果,可帮助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WBC正常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新型冠状病毒突变株假病毒颗粒,研究Beta变异株假病毒对靶细胞感染性的差异。方法:构建新型冠状Beta病毒突变株假病毒颗粒并对其进行验证与包装;比较其对靶细胞感染的细胞性差异。结果:成功构建了Beta变异株S基因的表达载体并验证S蛋白成功表达。结论 Beta变异株比武汉株的感染力更强。

  • 标签: 新冠病毒 假病毒 S蛋白 细胞嗜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假性低血糖的临床检验效果。方法:研究期2023年1月-2024年1月,以回顾性分析的形式进行,筛取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假性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空腹血糖、指尖血糖水平的测定,并分析其相关性,总结检验结果。结果:入院时,对患者进行血糖测定,患者血糖水平均<2.8mmol/L,且无心悸、出汗等低血糖症状;在治疗期间,随着白细胞水平的下降,患者的血糖水平也逐步恢复正常,血清葡萄糖水平与白细胞计数值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环境温度、标本留置时间以及动、静脉血差异均可能引起低血糖;对于此类患者,建议尽量选择速凝管、抗凝管进行标本的留取,并在离心操作后进行尽早检测,考虑加测指尖血糖,以便于早期识别低血糖的发生,并进行妥善处理。

  • 标签: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假性低血糖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线结合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因子在促进腰椎术后伤口愈合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2年8月-2023年6月我院腰椎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换药治疗,观察组予以红外线结合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红外线结合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因子在促进腰椎术后伤口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红外线 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因子 腰椎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在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4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化疗患者,随机分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观察两组的干预结局。结果:研究组的化疗不良事件率(5.00%)低于对照组(30.00%),P<0.05。研究组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化疗的不良反应率。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为当前临床最常见且较为严重的病症类型,存在有极高致死率。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作于下该部分患者治疗效果已经在绝大程度上得到提升。但结合临床实际在BCR-ABLT3151突变的作用下,会促使患者耐药性增加,降低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主要对BCR-ABLT3151突变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探究。

  • 标签: BCR-ABLT3151突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D-二聚体检验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接受检验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及健康体检者共156例进行研究。入选时分别定义为疾病组与健康组。两组患者在入选后均接受D-二聚体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和阳性率。结果:疾病组患者的D-二聚体定量检测结果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数据差异突出,P<0.05。结论:D-二聚体可以有效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检验诊断,检验价值较高,可以准确显示患者疾病表现,值得推广。

  • 标签: D-二聚体 急性早幼粒细胞 白血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老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4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5.00%,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老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中,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升,同时避免了患者出现耐药性的情况,且患者对药物的代谢情况更好,降低了出现不良反应几率,值得参考。

  • 标签: 二代酪氨酸激酶 抑制剂 老年 慢性 粒细胞性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应用地屈孕酮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3.1-2023.12接收的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使用地屈孕酮,观察组同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结合实际对比。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受容性相关细胞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大,观察组治疗后两项指标数据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临床治疗中配合使用地屈孕酮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增强治疗效果,提升妊娠率,可以借鉴。

  • 标签: 地屈孕酮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薄型子宫内膜不孕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对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颅内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以我院收治的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颅内出血患者中进行随机选取,选取的例数为88例,给予上述患者不同的护理方式并分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为44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呕吐、头痛、皮疹的情况更低,P<0.05。结论:运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可有效减少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颅内出血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颅内出血
  • 简介:摘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一种慢性骨髓增生性肿瘤,随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使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明显延长,同时这类患者生育问题也收到广泛关注,本文报道1例CML患者于因不孕症,于本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并成功获得妊娠。同时复习了各类治疗对女性生育力的影响以及妊娠管理,以期为CML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辅助生殖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女性生育力 妊娠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