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儿急疹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改变。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8月来我院诊治的120例发热患儿,通过回顾性诊断分成上呼吸道感染组(n=62)与幼儿急疹组(n=58),在入院第1d、第3d及第5d抽取患儿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幼儿急疹组患儿入院第3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P<0.05),淋巴细胞绝对数和淋巴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P<0.05);上呼吸道感染组患儿血常规均无明显变化(P>0.05);幼儿急疹组患儿入院第1d和第5d的血常规与上呼吸道感染组患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第3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上呼吸道感染组(P<0.05)。结论:幼儿急疹在出疹前会大量消耗中性粒细胞,出疹后中性粒细胞会逐渐恢复正常。

  • 标签: 幼儿急疹 中性粒细胞 血常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患者与健康人们相比的气道微生物群组特征。方法:将本院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间收治的30名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患者,采用无菌技术从研究对象的气道中采集样本,与征集的3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对比。比较两组的FEV1pred、FEV1/FVC以及菌群组成差异。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FEV1pred、FEV1/FVC情况均明显差于健康对照组(P<0.05),气道菌群的多样性较健康对照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患者气道菌群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存在明显的组成差异。患者组气道中某些细菌种类丰度显著增加,而另一些细菌种类丰度则明显降低,哮喘患者气道菌群的稳定性受到显著影响。

  • 标签: 中性粒细胞增多型哮喘 气道菌群 微生物学机制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减少与病毒性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3年9月-2024年5月本院50例病毒性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50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均检测中性粒细胞水平,统计中性粒细胞减少率。结果 研究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率以及粒细胞缺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病毒性感染之间均在明显的相关性,临床实践中可根据中性粒细胞水平准确识别病毒性感染情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参考。

  • 标签: 中性粒细胞减少 病毒性感染 相关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过程 中发生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 。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 93例,分为对照组(未发生或发生 1级 中性细胞减少症,62例)和观察组(发生 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1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行单 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 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确立危 险 因素的预测效能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乳腺癌分子分型、初诊白细胞计数、初诊中性粒细胞绝 对值、化疗期间4级骨髓抑制患者构成比、放疗前白细胞计数、放疗前中性粒绝对值、放疗前血红蛋白、放疗计划靶 区体积(PTV) 等指标差异具有显著性(χ2  =4.511 、9.900 , t=2.286~9.900 , P <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为 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独立危险因素(P <0.05) 。 绘制的ROC曲线显示,PTV的 cut-off值为 733.28mL , AUC为 0.664 , 灵敏度 83.9% , 特异度 56.5% ; cut-off值为 2213.5cGy , AUC为 0.749 , 灵敏度 80.6% , 特异度 67.7% ; 两指标联合预测 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 减少症 的 AUC为 0.786 , 灵敏度 96.8% , 特异度58.4% 。结论 PTV>733.28 mL和 Dmean>2213.5cGy是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过程中 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两指标联合可提高该症是否发生的预测效能。

  • 标签: []  乳腺肿瘤 血液检验 中性粒细胞减少 放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肿瘤内科建立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药物治疗临床路径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23年5月到2024年5月间,100例肿瘤内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并且建立以循证药学为基础的临床路径对比患者展开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抗菌药物联合用情况以及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对肿瘤内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展开药物治疗临床路径以后,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率、疗程过长以及人均用药金额均明显降低,与干预前相比较(P<0.05)。干预后100例患者的抗菌药物联合率明显降低,数据比较:P<0.05,应用“升白”药物不合理率较干预前降低,数据对比结果:P<0.05。结论:对肿瘤内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展开临床路径的药学新模式后,能够明显提升临床合理用药率,而且有效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避免药物资源浪费。

  • 标签: 肿瘤内科 发热性 中性粒细胞减少 药物治疗 临床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50例急诊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间段50例急诊收治轻中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在入院时采集血样,观察两组在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NLR、降钙素原(PCT)等指标的差异;并根据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WBC、CRP、NLR、PCT的差异;最后通过Pearson法分析各指标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观察组WBC、CRP、NLR、PC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②死亡组WBC、CRP、NLR、PCT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意义(P<0.05);③Pearson法分析发现,WBC、CRP、NLR、PCT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NLR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随着NLR的升高,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越高,可推广使用。

  • 标签: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急性胰腺炎 预测价值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11-2023.04在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患者,根据眼底检查分为2型糖尿病视网膜(DR)组和2型糖尿病未合并视网膜病变(NDR)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数据的差异,分析NLR与DR的相关性。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及NLR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NLR预测RA的最佳值为1.95,灵敏度是64.0%,特异度是63.0%,曲线下面积为0.714。

  • 标签: 2型糖尿病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尿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100例尿毒症患者进行分组,其中50例为对照组,50例为研究组。采用统计源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尿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呈正相关。该比值与不同类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存在相关性。结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尿毒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尿毒症患者 心血管疾病 相关性
  • 简介:[摘 要] 目的 细菌感染是老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并积极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结局。广泛研究显示,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升高和白细胞计数的变化与细菌感染相关,然而,在老年患者的细菌感染中常发现这种关联的缺失。本项目旨在为老年患者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策略。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杏坛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8例老年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细菌感染的为细菌感染组(BI),44例非细菌感染的为非细菌感染组(NBI)。对两组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BI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NLR、MLR、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和MLR诊断B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和0.752。细菌感染组中,老年发热患者WBC与住院时长、治疗后复发呈正相关(r=0.383,P=0.023;r=0.554,P<0.01),N与治疗后复发呈正相关(r=0.365,P<0.01),NLR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r=0.231,P=0.032)。线性回归分析提示WBC是老年发热细菌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B=3.073,β=0.534,P=0.017;B=1.882,β=0.355,P=0.039)。结论  WBC、N、M、NLR和MLR在老年发热患者人群中,对于早期识别、诊断细菌性感染有着显著临床意义,同时WBC可作为可靠的预测因子用于辅助评估该人群住院时长以及复发可能。

  • 标签: []  细菌感染 老年患者 中性粒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晚期胃癌患者口服化疗中地榆升白片对中性粒细胞(NE)减少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肿瘤内科收治的患者进行研究,共计100例患者,年龄45~80岁,均确诊晚期胃癌,入院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计算机抽号法分组,分2组。对照组50例,单纯开展化疗。观察组50例,联用地榆升白片。比较两组NE减少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内源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免疫功能。结果 观察组NE减少首次发生时间更晚,NE减少导致化疗中断的时间更短,NE减少率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G-CSF、CD4+/CD8+水平更高(P<0.05)。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口服化疗中,同步服用地榆升白片可有效改善NE减少情况,还利于患者免疫功能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晚期胃癌 口服化疗 地榆升白片 中性粒细胞减少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酸性粒细胞的占比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96例MDS患者,以同期的96例非MDS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全面的血液学检查和骨髓活检。结果: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占比、CD3+CD4+占比、CD4+/CD8+值显著降低(P<0.05),而酸性粒细胞的占比、CD3+CD8+占比则明显上升(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中骨髓细胞形态异常现象的患者明显较多(P<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酸性粒细胞的占比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对于MDS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外周血细胞 骨髓细胞形态学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总IgE和外周血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与特应性皮炎(A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皮肤科接治的100例AD患者为实验组,遴选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10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IgE和EOS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AD患者IgE、EOS水平与特应性皮炎评分指数(SCORAD)评分关联,采用绘制受试者曲线(ROC)方式评估IgE、EOS对AD诊断效能,将实验组患者按照病情区分为轻中重三个亚组,对比不同病情患者IgE、EOS水平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IgE及EO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D患者的血清IgE水平与SCORAD评分呈现正相关联系(r=0.762,P<0.001),EOS水平与SCORAD评分同样呈现正相关联系(r=0.851,P=0.000);IgE对AD诊断AUC为0.942(95% CI=0.912-0.972,P<0.0001),EOS对AD诊断AUC为0.765(95% CI=0.694-0.835,P=0.001);不同病情AD患者的血清IgE、EOS水平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患者血清IgE与EOS水平均呈现异常升高状态,与SCORAD评分呈现正相关性,对AD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且与AD病情具有一定关联,随着病情加重,血清IgE与EOS水平呈现升高趋势。

  • 标签: 特应性皮炎 免疫球蛋白E 嗜酸性粒细胞 相关性 病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内分泌科就诊的5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搜集两组患者的血常规结果,包括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C),淋巴细胞计数(LC)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结果:观察组患者WBC、NC、NLR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LR可用于预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预后。

  • 标签: 2型糖尿病 急性脑梗死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vasculitis,AAUV)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是其最常受累的器官之一。肾脏受累主要表现为肾小球肾炎、肾脏血管炎和肾功能损害。治疗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目前,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病情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治疗副作用、疾病复发及个体差异等。未来研究方向包括精准医学、联合用药、生物制剂研发和长期管理与监测,以优化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 胞浆抗体 血管炎 肾脏受累
  • 简介:摘要: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vasculitis,AAUV)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是其最常受累的器官之一。肾脏受累主要表现为肾小球肾炎、肾脏血管炎和肾功能损害。治疗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目前,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病情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治疗副作用、疾病复发及个体差异等。未来研究方向包括精准医学、联合用药、生物制剂研发和长期管理与监测,以优化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 胞浆抗体 血管炎 肾脏受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针对综合护理在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护理价值进行比对论述。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实验样本,合计人数70例,运用奇偶数分组原理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将奇数者作为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将偶数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收集记录两组患者相关数据指标,并采用SPSS系统完成分析检验,比较结果变化,验证应用价值。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心理情绪评分显低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数据均高于对照组,组间P值均<0.05,有可比性。结论: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心理情绪,提高生存质量,整体医疗价值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国医大师王烈教授 “生血方”治疗疑似白塞氏病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治疗经验,并通过古籍检索分析其原理。方法:应用国医大师王烈教授验方“生血方”治疗疑似白塞氏病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患儿1例,观察治疗过程中症状、体征、检验指标的变化,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结果:经过治疗,患者口腔溃疡和结膜破溃未再发作,理化检查指标较前回升,取效较显。结论:单独应用国医大师王烈教授验方“生血方”治疗疑似白塞氏病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验证了“生血方”的有效性,为白塞氏病的中医药治疗以及减少西药应用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借鉴。窗体顶端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伴粒细胞增多和酪氨酸基因融合髓系/淋系肿瘤患者表现、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伴粒细胞增多和酪氨酸基因融合髓系/淋系肿瘤患者资料。以“粒细胞增多”“酪氨酸基因融合”“髓系肿瘤”“淋系肿瘤”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中年男性,主要表现为粒细胞增多、发热、乏力、体重下降。血液学检查示白细胞显著升高,粒细胞增多,骨髓异常增生;SETBP1基因热点突变,ETV6-ABL1阳性。口服伊马替尼400mgh/d,2周后血象恢复,继续服药3月后骨髓形态正常,融合基因定量1.63%。结论:伴粒细胞增多和酪氨酸基因融合的髓系/淋系肿瘤是罕见疾病,具有独特特征。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