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门诊用药错误(ME)的发生情况,探讨ME的有效防范措施。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作为参与北京市卫生局ME监测报告系统试运行的医院,自2011年8月上报ME报告,并在医院内按月进行ME报告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防范措施。收集门诊药房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上报北京市卫生局的ME报告,进行ME分级(按美国国家用药错误报告及预防协调委员会标准)和发生环节分析,分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北京市ME监测报告系统试运行阶段)和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全国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络运行阶段)2个时段进行ME发生情况比较,评价医院所制定防范措施的有效性。结果共收集到ME报告506例,占同期门诊处方例数的0.031%(506/1636429)。A级错误(错误隐患)2例,B级错误(发生错误但未发给患者,或已发给患者但未使用)462例,C级错误(患者已使用,但未造成伤害)42例,无D~I级错误。ME发生在医师处方环节者459例,主要为用法用量不当(75.16%,345/459)、给药途径不当(12.64%,58/459)、选药不当(5.88%,27/459)、有禁忌证用药(3.05%,14/459)、配伍不当(2.61%,12/459)及溶媒不适宜(0.65%,3/459);发生在药师调配环节者47例,导致错误的主要原因有名称相似、包装相似及位置相邻等。针对医师处方环节,医院自2012年10月启动“四级点评、四级反馈”的监管模式,有效提高了处方合格率,医师处方环节的ME例数占同期处方例数的比例由试运行阶段的0.035%(398/1139613)降至运行阶段的0.012%(61/496816)。针对药师调配环节,采取多种方法提高易混淆药品的辨识度,药师调配环节的ME发生率由试运行阶段的0.004%(40/1139613)降至运行阶段的0.001%(7/496816)。结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
简介:目的:了解门诊处方的质量和用药情况,促进处方书写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13年广东省人民医院惠福分院门诊处方共382605张,对其进行点评与分析,采取图表方式进行分类统计,解析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结果:382605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286张,占0.07%。286张不合理处方中,用药不适宜处方所占比例最大,共191张,占66.78%。高、中级职称医师处方合理率相当,均高于初级职称医师;肿瘤科处方合理率较低,为99.19%(2923/2947)。结论:门诊处方基本合理,但仍存在较多问题,根据情况应加大《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力度,加强对处方的监督、检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简介:目的:了解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眼科处方情况,提高眼科处方合格率,促进眼科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于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每日随机抽取当日门诊眼科处方200张,填写处方点评表,对处方整体情况进行点评,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类分析,分析原因,探讨解决措施。结果:共抽取门诊眼科处方73000张,其中,合理处方53380张,处方合理率为73.12%;不合理处方19620张,主要表现为适应证不适宜、遴选药品不适宜、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标注日期及专用处方选择不适宜等。结论:眼科药物品种多,处方合理率的提升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医院各部门应加强合作,使处方合理率不断提高。
简介:目的了解门诊处方用药情况并提出对策,为今后实施处方评价制度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7月12~16日的门诊处方507张,按照《医院处方评价管理规范规范》要求进行处方评价。结果门诊患者以各类慢性患者居多,占71.4%;门诊患者平均年龄偏大,为(57.03±17.52)岁。合理用药方面表现在抗菌药物和注射剂的使用率方面控制较好,分别为27.4%和25.4%;绝大多数处方药物为国家基本药物(98.2%),门诊处方药品通用名使用率高(99.3%)。处方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处方书写不规范、字迹难以辨认(17.0%);处方超7日用量未注明理由并再次签名(41.3%);药品适应证不适宜(13.3%);用法用量不适宜(17.7%)。结论我院处方评价工作处于初级阶段,还需深入分析研究合理用药现象。药师应不断学习,掌握丰富专业技术知识,以促进药品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使用,保障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