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嗜酒和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慢性肝病最常见的两大原因。在我国,酒精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率很高。嗜酒加速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疾病的进展并影响预后,两者对肝细胞的损伤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嗜酒似乎也降低了干扰素治疗的敏感性以及治疗的依从性。重视酒精合并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研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讨论了饮酒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酒精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和饮酒对抗病毒治疗的影响等方面的进展。

  • 标签: 酒精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 简介:自从1983年Warren和Mashall发现并成功培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下同)以及揭示其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以来,有关Hp感染与中医病证的关系,已逐渐引起重视.自1999年1月~2000年6月,我院对慢性胃病患者206例,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的有关内容进行辨证,结合Hp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慢性胃病 HP感染 中医病证 分型 诊断 HP检测
  • 简介:本文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自然杀伤性T(NKT)细胞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主要涉及NKTT细胞的来源和分类,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自然杀伤性T细胞 感染
  • 简介:本文简述了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方法和中医药有关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中药联合"三联疗法"可显著提高Hp根除率,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治疗新模式。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中药 三联疗法
  • 简介:提高基层医院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对胃癌的早发现和早治疗非常重要。基层医院对早期胃癌的筛查方法有幽门螺杆菌检测、胃蛋白酶原检测、隐血珠检测、硫糖蛋白检测、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胃肠X线钡餐检测等方法,有效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对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应重视内镜医生的专业技术规范化培训,尤其提高他们对早期胃癌的识别能力,积极采用各种内镜辅助诊断技术,可建立多学科合作的早期胃癌协作组模式,共同提高基层医院早期胃癌的诊治水平。

  • 标签: 基层医院 早期胃癌 筛查 内镜诊断 早期胃癌协作组
  • 简介:我们处于和平环境之中,对突发性事件的防范能力逐渐减弱,直至“非典”疫情的爆发,使我们又重新认识到树立防范观念与危机意识的重要性。应急状态下,护理管理是否及时、到位、有力.直接影响到医疗救治工作的开展和病人的安危。作为传染病医院的护理管理者,切实将危机管理融入护理管理大大提升了护理工作运作的严整性。

  • 标签: 传染病医院 危机管理 医院护理 护理管理者 理中 “非典”疫情
  • 简介:头孢噻肟钠(CefotaximeSodium)为广谱抗生素,对多数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螺旋体和放线菌有抗菌活性,对肠杆菌科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对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属的抗菌作用亦较强,对普通变形杆菌、雷极变形杆菌、沙雷菌及耐庆大霉素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作用亦强于第二代头孢菌素。我们用头孢噻肟钠治疗细菌性肝脓肿、胆管及胆囊感染共35例,观察其疗效、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头孢噻肟钠 感染 肝胆系统 抗菌作用 革兰阳性菌
  • 简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寻找安全、有效、价廉、使用便捷的抗H.pylori治疗方案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近年研究表明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具有抗H.pylori的作用,可提高H.pylori一线根除方案的根除率。本文就LF的分子特性、生物学作用及其抗H.pylori的作用和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抗幽门螺杆菌 感染研究 乳铁蛋白 H.PYLORI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慢性胃炎
  • 简介:近几十年来可供抗感染用的有效抗生素日益增多,但严重感染引起的脓毒综合征(Spesissyndrome)的病死率并没有明显减低,多数认为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才是脓毒血症的重要原因。同时,胆道严重感染常有胆道梗阻、黄疸、胆道高压等多因素的介入,使其病理生理情况更加复杂。我国对中医药治疗内毒素血症的研究与临床取得一定进展。

  • 标签: 中药 胆道感染内毒素血症 病死率 阴性菌 胆道梗阻 黄疸
  • 简介: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短程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方法160例Hp阳性病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000mg,左氧氟沙星0.2g,呋喃唑酮0.2g,口服,均每日2次,疗程一周;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000mg,克拉霉素0.5g,口服,均每日2次,疗程一周,停药1个月后,应用14C-UBT法检测Hp的根除率。结果治疗组根除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根除率75%,P〈0.05。结论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四联疗法的Hp根除率高,毒副作用小,是根除Hp的理想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雷贝拉唑 左氧氟沙星 阿莫西林 呋喃唑酮 幽门螺杆菌 根除
  • 简介:继1996年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处理的Maastricht共识会议后,欧洲H.pylori研究组(EHPSG)于2000年再次在荷兰Maastricht举行会议,对原先的Maastricht指南进行修订和更新.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MAASTRICHT 检测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HBsAg阳性患者血清标记物与HBVDNA水平间的关系.方法用时间分辩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HBV感染者的血清标记物,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含量.结果204例HBV感染者中,血清标记物出现三种组合,组合Ⅰ为HBsAg(+)、HBeAg(+)、抗-HBc(+)104例,血清HBVDNA阳性率为86.5%;组合Ⅱ为HBsAg(+)、抗-HBe(+)、抗-HBc(+)80例,血清HBVDNA阳性率为32.5%;组合Ⅲ为HBsAg(+)、抗-HBc(+)20例,血清HBVDNA含量均低于检测低限(<1×103拷贝/毫升).结论HBV感染者血清HBVDNA水平更能反映病毒复制的程度,应努力开展此项检测.

  • 标签: 血清标记物 HBV感染 抗-HBC 血清HBV DNA含量 阳性率
  • 简介:目的观察HIV混合HCV感染者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在78例HIV混合HCV感染者中,40例HIV携带者(A组)在HAART治疗前开始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38例艾滋病患者(B组)在接受HAART治疗的同时,给予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两组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180μg肌肉注射,每周一次,利巴韦林片800~1200mg/日,分3次口服,疗程为48周。结果在治疗12周、24周和48周时,A组ALT复常率分别为32.5%、60.0%(P〈0.05)和80.0%(P〈0.05),B组则分别为29.0%、31.6%和39.5%;在治疗48周结束时,A组患者HCVRNA阴转率为55.4%,明显高于B组的23.7%(P<0.01);A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副作用较B组明显少而轻。B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CD4+T淋巴细胞减少更明显。结论及时对HIV和HCV重叠感染者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很重要,治疗越早,疗效越好,副作用也越少。

  • 标签: 人类缺陷病毒 艾滋病 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 疗效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主办,江西省医学会协办的“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处理共识会”于2012年4月26~27日在江西井冈山召开。我国却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组成员共40余人出席了会议。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感染处理 江西省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 消化病 井冈山
  • 简介:1983年发现幽门螺杆菌(Hp)以来,有关Hp在慢性活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并且认为,Hp是胃腺癌发生的一种Ⅰ类(肯定)致癌物.流行病学资料提示,Hp感染人群胃癌发生危险性显著高于对照人群[1-3].动物实验证实,Hp慢性感染易引起胃粘膜组织恶性转化[4-5],但其致癌机制尚不清楚.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环氧化酶-2 胃粘膜组织 表达 诱导 流行病学资料
  • 简介:目的分析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2012年6月-2016年6月我院行肝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肝癌患者212例,术后发生感染31例。应用多变量Locale回归分析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1例术后发生感染患者基线年龄〉60岁和血清白蛋白〈35g/L者比例显著高于181例术后未感染患者(p〈O.05);感染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与未感染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e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360岁、白蛋白水平〈35g/L、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延迟为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早期排气排便,以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部分切除术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胃癌是全球重要的健康问题,尽管其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但仍居癌症发病率的第4位,死亡率的第2位,每年约有70万例患者死于胃癌。胃癌往往发展至进展期时,患者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此时治疗的疗效非常有限,故胃癌的死亡率较高。少数国家如日本具备有效的胃癌筛检策略,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较高。早期检出并采取胃切除或内镜下黏膜切除胃癌,可提高其治愈的概率。

  • 标签: 早期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 致病机制 内镜下黏膜切除 癌症发病率 预防
  • 简介: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统获得性感染性疾病,可以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其常见的类型是细菌感染,可以是明显的膀胱刺激征,也可以有无症状性菌尿或严重的毒血症。其发病率据我国普查资料占人口的0.91%,其中女性占多数。我们近年来在临床上使用药物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同时配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复发性尿路感染 护理技术 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