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救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院内50例STEMI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急救护理、时间路径式急救护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首次心电图、启动导管室、溶栓开始、急诊留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包括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再梗死,对照组发生率24.00%,与其对比观察组的4.00%明显较低。结论 采用时间路径式急诊护理有助于缩短STEMI患者急救时间,可降低心脏不良事件风险。
简介:摘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种危急重症,在心血管内科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对于患者而言,其病情较为严重,并且发病1h内死亡率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就给急诊治疗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在患者抢救过程中,其抢救成功率会受到时间的影响,因此必须开展早期治疗,同时患者临床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认为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配合全面的护理服务,促进预后效果的提升。本文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护理研究新进展展开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以一例典型急性ST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样本并对治疗方法、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先做相关检查以确定病情及治疗方案,与家属沟通后立即做急诊手术,经冠脉溶栓恢复血流再做介入治疗。结果:针对右冠和前降支闭塞情况,分两次对患者进行手术,术后残余狭窄降至0%、TIMI血流达到3级,恢复良好、病情稳定并出院。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一定要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经溶栓可恢复血流,经介入可疏通血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介入治疗后( PCI) ST段回复不良的危险因素,为 AMI分层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12月 100例我院行 PCI治疗的 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ST回复情况分为完全回复组和回复不全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 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 ST回复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 PCI治疗的 AMI患者中 21例( 21..00%) ST段回复不良, 79例( 79.00%) ST段完全回复。单因素分析表明 AMI患者 PCI术后 ST段回复不良与年龄≥ 70岁、血小板糖蛋白拮抗剂未应用、缺血时间长和左前降支病变有关( P< 0.05);而与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吸烟、 PCI病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冠脉旁路移植术史无关( P> 0.05)。 logistic回归方程表明年龄≥ 70岁、未应用血小板蛋白拮抗剂和缺血时间长是 AMI患者 PCI术后 ST段回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本研究采用体表心电图 ST段回复判断心肌再灌住,操作简单,可用来指导临床工作,备具以上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该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提高心肌的再灌住。术前做好沟通,预测手术风险;术中避免加重心肌细胞的再灌住损伤,及早应用血小板糖蛋白拮抗剂。术后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注意围手术期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与分析延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以及患者预后。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接收的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均分为溶栓组与延迟组,每组各40例,其中给予溶栓组患者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择期行PCI治疗,延迟组患者入院后即刻行PCI治疗,观察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前冠状动脉(IRA)分级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IRA分级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延迟急诊PCI治疗方案仍可再通梗死相关动脉,有助于急性患者病情的转归与预后,治疗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在本文中主要探究了在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时采用急诊护理方式的效果与作用。方法:本次对比研究中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这段时间所收治并被确诊为本病的102名患者,为保证对比平均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一组中共有51名患者,对照组所采取的是一般护理方式,而研究组所采取的是急诊护理方式,将两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中可以看出研究组所采用的护理方式在进入抢救室与静脉开放中所用的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更短(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心脏破裂、栓塞、心室壁瘤及心肌梗死综合征等并发症的人数比研究组更多(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过程中采用急诊护理方式的效果更优,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好转,其护理方式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流程路径优化对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 方法: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6 月,将本院收治的 60 例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流程路径优化,对比两组结局。 结果: 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抢救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 P<0.05 )。 观察组的心率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发生率以及临床死亡率均小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 P<0.05 )。 结论: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护理流程路径优化,可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国产与进口氯吡格雷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国产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进口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6.67%,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3.3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的氯吡格雷是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一种新选择,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可靠的品质,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我院在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尿激酶原溶栓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8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对症处理,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以及临床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成立前后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直接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先后顺序进行分组: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胸痛中心成立前)收治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胸痛中心成立后)收治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治流程的重要时间节点和救治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缺血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FMC)、D2B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均缩短,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院内死亡率、PCI术后院内心衰率下降、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 胸痛中心的建立可提高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率,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时间路径式急救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院内50例STEMI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急救护理、时间路径式急救护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首次心电图、启动导管室、溶栓开始、急诊留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包括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再梗死,对照组发生率24.00%,与其对比观察组的4.00%明显较低。结论 采用时间路径式急诊护理有助于缩短STEMI患者急救时间,可降低心脏不良事件风险。
简介:摘要:目标:本研究的目标在于对无溶栓限制条件的急性ST段抬高型STEMI患者执行早期溶栓治疗,旨在促进梗死相关动脉的再通,以提高生存机率并增进生活品质。方法:研究的样本来源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80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对STEMI患者使用尿激酶150ku进行溶栓治疗(时间:12小时内),同时配合抗血小板疗法、镇痛措施(如吗啡注射液)等全面干预。结果:住院期间溶栓率为21.25%,在3小时内溶栓的比例为5.00%;急诊溶栓的比例为21.25%,3小时内溶栓的比例增加到16.25%。在3小时内完成溶栓的比例中,急诊处理明显高于入院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2.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紧急阶段精准综合干预措施对于增强急性STEMI患者的院前急救效果至关重要,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同时能够改进心肌功能,并对长期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胸痛中心建设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医院胸痛中心建立前后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246例STEMI患者,按照收治时间分为非胸痛中心组(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胸痛中心成立前)和胸痛中心组(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胸痛中心成立后),对两组首次医疗接触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时间、门-球时间、总缺血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住院时间等救治效率指标以及溶栓成功率、院内死亡率等救治效果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痛中心建设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