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成立前后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差异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胸痛中心成立前后的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差异研究

王巧霞 杨小明

华亭市第一人民医院 744100

摘要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成立前后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直接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先后顺序进行分组: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胸痛中心成立前)收治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胸痛中心成立后)收治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治流程的重要时间节点和救治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缺血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FMC)、D2B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均缩短,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院内死亡率、PCI术后院内心衰率下降、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 胸痛中心的建立可提高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率,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胸痛中心;进门-球囊扩张时间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指具有持续20min以上的典型的缺血性胸痛,心肌坏死标志物浓度升高且呈动态演变,心电图有典型ST段抬高的一类心肌缺血性疾病。STE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也是病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1]。再灌注时间是影响STEMI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全国各地已经普遍建立起了胸痛中心,各地运行模式和重点环节的建设有所差异[2]。本研究通过回顾本区域胸痛中心建立前后STEMI患者的救治效果差异,评价胸痛中心建立对患者预后改善的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收集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直接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收治先后顺序进行分组: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胸痛中心成立前)收治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胸痛中心成立后)收治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42~77岁,平均(59.36±7.36)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40~78岁,平均(60.01±7.1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模式救治,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心电图、心脏损伤标志物等检查,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等急救措施,并开展心内科会诊,一旦确诊STEMI,立即转入心内科,开展PCI治疗。

观察组采取胸痛中心救治模式:开通胸痛患者绿色通道,利用12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传输系统和周围基层医院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制定针对区域网络急性胸痛患者的标准诊治流程。转诊或“120”胸痛患者来院前完成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胸痛中心通过远程实时传输心电图,心内科医师给予诊断及治疗,双联抗血小板,必要时给予低分子肝素或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拟行PCI的患者启动院前术前准备程序,执行知情同意文件签署,绕行急诊科与监护室直接一键启动导管室。自行来院的患者在门诊或急诊接诊,心电图识别为STEMI,首诊医师立即通知心内科医师,启动导管室,从急诊或门诊直接将缓和接入导管室进行PCI。

1.3 观察指标

(1)重要时间节点:比较两组总缺血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FMC)、进门至球囊扩张(D2B)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

(2)救治效果:记录两组院内病死率、PCI术后院内心衰率、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处理资料,以(61935d01d8ddf_html_eaf34a41c400f7ec.gif )表示计量资料,(%)表示计数资料,分别以t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救治流程时间节点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缺血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FMC)、D2B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均缩短,差异显著(p<0.05),见表1。

1 两组救治流程时间节点比较(61935d01d8ddf_html_eaf34a41c400f7ec.gifmin

组别

例数

总缺血时间

发病至FMC时间

D2B时间

急诊科滞留时间

观察组

40

321.23±105.02

194.12±25.36

70.23±21.25

51.11±10.23

对照组

40

441.23±90.01

271.12±28.36

110.36±26.23

77.25±11.05

t


5.487

12.800

7.518

10.979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救治效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院内死亡率、PCI术后院内心衰率下降、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见表2。

2 两组救治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院内死亡

[n(%)]

PCI术后心衰

[n(%)]

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61935d01d8ddf_html_eaf34a41c400f7ec.gif ,d)

住院时间

61935d01d8ddf_html_eaf34a41c400f7ec.gif ,d)

观察组

40

0(0)

5(12.50)

2.11±0.63

7.11±2.51

对照组

40

3(7.50)

10(25.00)

3.71±0.54

9.36±2.02

x2/t


4.235

6.021

12.196

4.417

P


0.005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再灌注时间对STEMI患者预后有决定性的影响,相关研究指出,冠脉闭塞时间超过18min,心肌细胞从内膜开始出现坏死性改变,而时间超过3h时,坏死区域能够扩大到全层的2/3,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3-4]。目前PCI是公认的针对STEMI的治疗的最佳方式,犯罪血管开通时间是PCI手术效果的决定性因素,球囊扩张时间越早,患者预后越好[5]

经过近10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胸痛中心逐步实现了全覆盖,但受限于各地胸痛中心运行模式和效率影响,部分地区仍存在绕行急诊比例不足、非PCI医院停留时间过长等情况[6]。本区域胸痛中心采取区域协作模式,通过12导联心电图远程实时传输系统和周围基层医院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非PCI医院和120患者在入院前即完成术前准备和知情同意,入院后直接绕行PCI和监护室进入导管室,自行来院者则经急诊科医师确诊后立即进行术前准备并通知心内科启动导管室,力求缩短患者急诊停留时间。

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缺血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FMC)、D2B时间、急诊科滞留时间、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差异显著(p<0.05),死亡率、PCI术后院内心衰率下降(p<0.05),提示胸痛中心的建立能够提高STEMI患者的救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晓丽,顾铭忠,王莉莉,等. 医联体模式在胸痛中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患者运动康复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24):1877-1880.

[2] 陈铀,赵倩,周欣荣,等. 胸痛中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作用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5):720-723.

[3] 尚珊珊,郭欣,张燕. 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时间和预后的影响[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20,28(1):26-30.

[4] 张旭霞,王树东,王锐,等.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下转诊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时间及短期预后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3):93-96.

[5] 尹克金,曹正雨,张小兵,等. 胸痛中心建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相关指标与住院预后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2019,32(3):313-316.

[6] 杨洋,程仁力. 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救治时间及预后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21):3640-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