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科生导师制是我国高校近年来推行的创新教育模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明显偏差。由于内在的参与约束不强、激励机制不足以及监督不完善等问题,使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从激励相容的视角,通过博弈模型剖析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收益与成本,重新设计本科生导师制,完善约束、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推动本科生导师制发挥应有的作用。
简介:师生关系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很多学者提出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基于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复杂性,需要通过一个新视角来审视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即关怀性师生关系。如果甲是关怀者,乙是被关怀者,甲关怀乙,乙意识到甲的关怀并作出反应,乙的反应被甲接受,那么关怀性师生关系就成功建立起来了。构建关怀性师生关系有倾听、包容、交流等方式,这对改善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本文通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方利益分析,探索导师主导式校企合作的"契约-空间-产品"三位一体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路。采取"职前"与"职后"紧密结合的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极客化团队是学生开展创新和合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充分发挥优秀成员的榜样作用,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并受益。这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最终也将提升职业教育的育人品牌。
简介:在分析研究生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网状模型的导师团队培养研究生模式策略。该策略解决了单导师层次模型培养研究生模式的不足,同时其中学术交流的模式和研究生参与导师团队科研项目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简介:牛津大学的导师制以其特有的“世界上最为有效的教育关系”而备受世人赞誉。在社会学视野下.导师制的起源及其所形成的教育关系成为具有研究价值的教育现象。这是由于一方面作为早期大学的主要教学形式,导师制的形成必然受到特定社会背景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这项个别指导教学系统中,导师角色涵盖了多重社会学意蕴。导师不仅是教学场域中学习者个体的动态控制者,也是师生交互性人际空间的塑造者,又是学习共同体的建造者,同时还是影响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他人。
简介:一、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本科生导师制最早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我国是在1982年由武汉大学率先引入本科生导师制的。而后,一些知名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生、上海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到也相继开始推行。
简介:<正>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由诸多环节组成,各个环节之间互相影响和制约都直接关系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硕士生选择导师和导师选择硕士生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在硕士生和导师经过相互了解后,进行互选以确定指导关系是做好这个环节培养工作的有效方法。1989年我系30名导师和89级23名硕士生参加互选,结果是:21名导师与23名硕士生确定了指导关系。互选工作完成数月后,我们对该工作进行了调查和了解,绝大部分硕士生认为,互选有利于调动研究生的学习和做课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培
简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记我的导师王德春教授陈汝东人生何处不相逢。我认识王德春先生是1990年在郑州的一次全国性修辞学会议上。王先生那时就是中国修辞学会的副会长。他和蔼可亲的笑容和对于现代语言学和修辞学研究的深刻见解,深深地折服了我。那时我还是山东大学的...
简介:《纲要》指出通过研修培训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这对县域教师培训机构而言最具有实质性和指导意义。重新审视研修培训方式,它应该是一种培训的思想和理念,是带有研究性质的学习、进修与提高的培训活动,具有明显的过程性与渐进性。构建研修培训方式体系,就能对每一位参训教师都实施优秀的培训。为此,研修培训方式体系的构建应该成为今后教师培训的重要关注点和走向。
简介: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入学教育方式是通过讲座形式给新生机械灌输高校学习方式、专业特点、生涯辅导规划等理念。由于受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制约,这样形式的入学教育并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文章在分析现有入学教育方式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朋辈辅导与班导师制相结合的入学教育新方式。
简介:近几年,我国研究生教育与本专科教育都连年大幅度扩招.据显示,1999年~2002年全国招收研究生总数分别以21.4%、39.4%、28.6%和22.8%的比例迅速增长.
简介:我国一些师范大学偏重于硕士生课程设置,不重视对导师的指导,导师自身有不利因素,影响硕士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导致师范大学硕士生的培养效果不理想,存在大部分硕士生不会“教”、研究水平低、就业不理想等现象。为了提高硕士生培养质量,导师有必要根据硕士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调整、补充、完善.制订适合师范大学硕士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四会”培养内容,即教研究生“会学”、“会教”、“会研”、“会做人”。
简介:导师制是牛津大学本科生教学的基础,也是其始终保持卓越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导师制作为牛津大学的教学传统和核心特征是以其学院制为基础的。牛津导师制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强调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强调教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以及师生合作。牛津导师制蕴含丰富的大学教学理念,也是牛津大学理想的完整体现。
简介:一、导师制实施中的问题及对沟通平台的需求1.信息不对称对沟通渠道的需求。(1)导师层面。导师认知障碍直接影响信息编码的数量与质量,需要公共渠道推动沟通:(2)学生层面。学生对实施导师制的态度决定对信息解码的积极性,需要公共渠道拉引沟通;2.具体项目匮乏对沟通信息的需求;3.评价体系的模糊对激励机制的需求。
简介:完全学分制在充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给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导师制正顺应了这一要求,充分以"导学"为特点,以导师选择与配备的科学性和本科生导师职责的明确性为重点,并辅助以一系列配套措施.对进一步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促进高校教学工作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博士后培养和使用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合作导师在博士后培养和使用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并就如何充分发挥合作导师的核心作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以合作导师为中心,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建立博士后指导团队,吸纳博士后参与重大项目,鼓励合作导师投入经费改善博士后的生活和科研条件,并建立收益共享机制,充分调动合作导师的积极性。
简介:从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的现状入手,搜集整理导师对自身及所在科研团队所指导的研究生对于学术道德教育相关问题的掌握情况,分析相关现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加强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使导师真正地承担起对研究生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责任,从而树立学校良好的学风。
简介:<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实现教育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措施之一。可见,教师培训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是目前教师培训、尤其是区域教师培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调查显示:(1)从教研活动效果上看:六成以上的老师认为目前开展的区域教研活动的效果比较有效
简介:民族地区教师培训存在经费紧缺、工学矛盾突出、培训政出多门、学用脱节和语言沟通障碍五大难题,校本培训降低了培训成本,缓解了工学矛盾,避免了因政出多门造成的诸多弊端,将学习与实践完美结合,解决了培训中的“沟通障碍”造成的“视界错位一,能有效提高民族地区的教师培训效益和水平.
简介:<正>如何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德育素质,有效地发挥广大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培养教育中的作用,是高校研究生教育和管理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就这个问题结合我校工作谈几点粗浅看法。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历史责任,是落实德育教育的必要前提教书和育人从来就是不可分割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就提出了“文以载道”的思想,主张以知识为载体,将思想道德培养与之有机结合起
基于激励相容视角的本科生导师制设计
关怀性:构建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新视角
导师主导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网状模型的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探讨
社会学视阈下的牛津大学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教学运行模式实证研究
硕士生导师和硕士生互选工作的探索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记我的导师王德春教授
审视研修培训方式,构建研修培训方式体系
朋辈辅导与班导师制结合的入学教育方式探析
研究生扩招要坚持导师队伍建设应加强
从核心素养视角论高师硕士生导师的培养职责
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探析
以本科导师制为基础的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
完全学分制下的本科生导师制管理
浅析合作导师在博士后培养和使用中的作用
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的责任分析
更新培训模式,让教师培训富有生命力
校本培训: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
谈如何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