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采用全身麻醉或复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子宫肌瘤患者60例,均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全身麻醉复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在T2与T3时间段时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长(4.1±1.5)min、完全清醒时长(16.8±3.5)min、拔管时长(8.9±1.5)min等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高血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应用全身麻醉复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麻醉效果理想,可作为首选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单采用那格列奈强化治疗者45例归为对照组,另45例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水平及HOMA-I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餐后2h胰岛素、餐后2hC肽水平及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指标水平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及胰岛β细胞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科脾切除加断流手术对研究肝硬化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100名患有肝硬化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且所有患者均在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接受过治疗。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并进行简单的护理,采用脾切除加断流手术的方式治疗用于实验组。结果对两组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患有肝硬化合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患实施实施外科脾切除加断流手术疗效显著,护理效果好,具有极其深远的临床护理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小切口去脂和连续埋线重睑术修复不对称双睑皮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在本院收治的不对称双睑皮患者中抽选8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入院,经简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常规整形修复治疗)和观察组(小切口去脂和连续埋线重睑术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及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手术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少,其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小切口去脂和连续埋线重睑术修复不对称双睑皮的效果显著,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后处理技术显示内耳解剖结构中,内耳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六十二例一百二十四个耳耳朵进行TSE、3D-CISS、SE的序列扫描,运用仿真内窥镜、多平面重组、容积重组、最大密度投影等方法进行处理,观察内听道神经和内耳膜迷路等耳内结构在图像上的显示。结果MPR能够让一百二十二例耳内结构得到清晰展示,相比较MIP,能够较好的显示神经。MIP能够对一百二十例耳膜迷路、内听道等细小部位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观察。而MRVR能够对一百二十四例耳的表面形态和其中相互作用的立体解剖关系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展示。结论在显示内耳、内听道的解剖结构等方面,MRI的效果比较好,在实际运用中有十分优秀的表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构式团体治疗对住抽动障碍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ICD-10的抽动患儿18名,年龄7-14周岁,随机分成3组。实行团体治疗,每周1次,总治疗8周。结果应用YGTSS于训练前、后进行评分,以治疗前、后量表评分的减分率作为疗效判定标准,所有患儿均有效。结论结论式团体治疗对儿童抽动障碍的治疗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脓毒血症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一氧化氮合酶和降钙素原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55例脓毒血症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血生化、一氧化氮合酶及降钙素原水平。结果治疗后1d,患者的白细胞(11.4±1.3)×109/L、血清肌酐(584.7±3.6)μmol/L、血尿素氮(27.5±2.6)mmol/L、一氧化氮合酶(54.6±3.2)U/mL及降钙素原水平(4.2±0.9)μg/L均低于治疗前(17.5±2.2)×109/L、(1160.5±10.9)μmol/L、(43.2±4.6)mmol/L、(72.1±6.3)U/mL、(8.3±1.4)μg/L,患者血浆HCO3浓度(19.5±2.0)mmol/L高于治疗前(11.4±1.5)mmol/L,前后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其机体内一氧化氮合酶及降钙素原水平,还能改善其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水平,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儿童与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儿童内耳骨性结构测量数值之间是否有统计学差异。材料和方法实验组、对照组分别由两位医师测量内耳骨性结构(外半规管、前半规管、后半规管骨岛面积及耳蜗宽度、高度、窝神经孔宽度)2次,取两侧平均值,分别比较实验组、对照组测量结果是否有差异。结果两位医师测量的结果一致性良好(P>0.05,r>0.89)。实验组外、前、后半规管骨岛面积、CW、CH、WCN测量值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外半规管、前半规管、后半规管骨岛面积,CW、C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C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外、前、后半规管骨岛面积、CW、CH测量值均小于正常儿童。可能为CT诊断先天感音神经性耳聋提供一种量化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取不同时间给予坎地沙坦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左心室结构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该病患者80例本试验采用随机法,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晨服组)口服在清晨8时口服坎地沙坦4毫克,治疗组(晚服组)在晚间20时口服坎地沙坦酯4毫克,每日1次。此过程不得合用或换用其他降压药物,疗程2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的左心室结构均得到改善,且夜间给药组改善会更明显,治疗组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逆转为正常杓型节律者明显优于对照组。从而推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与其左心室结构重塑有着密切的关系,夜间给予坎地沙坦酯能够逆转左心室重构可能与其能够逆转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有关。结论夜间口服坎地沙坦酯可明显降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并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结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持续时间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量及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去卵巢大鼠总计60只,按照每组10只分为六组,将其中三组作为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剩余三组接受中等强度跑台运动,根据持续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1、观察组-2以及观察组-3,通过测定大鼠骨量以及骨微结构分析不同持续时间中等强度炮台运动的影响效果。结果观察组-1的骨密度与对照组-1进行比较明显明显差异,其余同时期观察组去卵巢大鼠的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期观察组中大鼠的骨吸收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骨形成参数之间则没有明显差异。结论短期的中等强度炮台运动对大鼠骨量以及骨微结构的影响较小,随着中等强度跑台运动持续时间的增加,去卵巢大鼠的骨吸收受到明显抑制,从而解决去除卵巢所致的骨密度下降问题。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疗效与肾下盏解剖结构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年 6月~ 2017年 6月间我院收治的 63例肾下盏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按照Ⅰ期碎石是否成功为标准分为 50例碎石成功组(成功组)与 13例碎石失败组(失败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和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按照Ⅰ期碎石是否成功分为 50例成功组和 13例失败组,本研究Ⅰ期结石清除成功率达到 79.37%( 50/63)。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成功组与失败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结石面积以及肾下盏盏颈的长度和宽度等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在结石最长径、既往输尿管手术史、肾盂肾下盏夹角、输尿管狭窄等资料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石最大径以及肾盂肾下盏夹角是影响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临床上利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对肾下盏结石进行碎石,效果显著,但是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轻不良反应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瞬时波强(WI)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皮功能和左心室结构、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期间30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单纯2型糖尿病、3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0例正常成人为研究对象,分别归为高血压组(A组)、糖尿病组(B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C组)、对照组(D组),比较各组的颈动脉WI检查结果。结果四组的瞬时加速度波强(W1)、瞬时减速度波强(W2)、负向波面积(NA)、脉搏传导速度(PWVB)等WI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而言C组>A组、B组>D组。结论颈动脉WI检查不仅能评估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还能早期发现患者的左心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异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研究肝癌细胞系SMMC7721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探讨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NS-1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其对肝癌细胞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群体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将肝癌细胞按细胞表面标志CD133、CD44进行分离,分为CD133+CD44+、CD133+CD44-、CD133-CD44+、CD133-CD44-4个群体,采用脂质体法将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NS-1质粒转染入人肝癌细胞SMMC7721,采用G418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细胞NS-1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SMMC7721转染前后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CD133、CD90、CD44的表达和细胞生长周期,检测细胞群体的变化。以裸鼠成瘤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评价具肿瘤干细胞性质的肝癌细胞表面标志物以及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NS-1转染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肝癌SMMC7721细胞分成CD133+CD44+、CD133+CD44-、CD133-CD44+、CD133-CD44-4组亚群的细胞存在着异质性,4组亚群细胞中均有少数肿瘤干细胞样细胞能在软琼脂上形成克隆,其中CD133+CD44+、CD133+CD44-亚群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5%和1.8%,CD133-CD44+、CD133-CD44-亚群克隆形成率为0.7%和0.5%。转染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NS-1后,4组亚群细胞克隆的形成率都显著下降。裸鼠成瘤实验提示,CD133+表型的细胞成瘤能力强于CD133-表型细胞,CD133-CD44+亚群细胞成瘤能力最弱。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转染NS-1后,CD133+群体细胞被明显抑制,由31.9%下降至6.3%,而CD90+和CD44+的表达未出现改变;转染NS-1后细胞S期百分率明显下降。结论:肝癌细胞表型为CD133+CD44+和CD133+CD44-亚群中富含肝癌干细胞,转染细小病毒H-1非结构蛋白基因NS-1的部分亚群SMMC7721细胞生长被抑制,提示其对肝癌细胞株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的CD133+群体有一定的抑制效应。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变以及对心脏结构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行常规治疗,与此同时,对照组40例采用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美托洛尔联合贝那普利。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结果在治疗后心功能指标以及心脏结构指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美托洛尔联合贝那普利,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促进心脏结构的调整,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