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鬼臼毒素衍生物NY-3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NY-3及阳性对照药物VP-16(依托泊苷)对HeLa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其生长曲线的影响;Hoechst33342/PI双染、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RT-PCR检测NY-3对HeLa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动物移植肿瘤模型研究NY-3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NY-3在体外对HeLa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2.73±1.28)μmol/L,优于VP-16,其诱导细胞产生凋亡小体并呈现典型的"DNAladder",流式细胞术检测出细胞被阻断在G2/M期,发现NY-3可以上调HeLa细胞Bax/Bcl-2比值及Caspase-3mRNA表达水平,小鼠体内抗肿瘤研究NY-3在肿瘤抑制率、动物存活率等方面均优于阳性药物VP-16。【结论】NY-3在体外及体内实验表现均优于成熟阳性药物VP-16,其可能通过影响Bcl-2、Bax、Caspase-3等凋亡相关基因表达诱导HeLa细胞凋亡。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适护理联合3M液体敷料在红臀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6例红臀患儿是纳入对象,所有患儿均实施3M液体敷料治疗,随机分成对照组(n=33,常规护理)、观察组(n=33,舒适护理),比较护理结局。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较高(P<0.05)。结论:为红臀患儿予以
简介:目的:探究miR-766-3p是否可通过调节靶基因SIRT6影响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与发展进程。方法: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miR-766-3p及SIRT6在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CCK-8、流式凋亡检测技术、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检测miR-766-3p/SIRT6对HCC细胞生长、凋亡、转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荧光报告基因实验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miR-766-3p对SIRT6表达的影响。结果:miR-766-3p在HCC组织中低表达,而SIRT6高表达。过表达miR-766-3p通过与SIRT6的3’UTR区结合降低SIRT6的表达。上调miR-766-3p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转移及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但SIRT6过表达后终止miR-766-3p的以上作用。结论:miR-766-3p通过靶向负调控SIRT6的表达抑制HCC进展。
简介:高危T1G3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SBTCC)与一般中、低危SBTCC不同,其恶性度高,具有高度复发和进展的倾向,约占SBTCC的30%。病变初期虽仅限于黏膜,却充分显示细胞结构不良,细胞分级常为Ⅲ级。在向膀胱腔内生长的同时常向下侵犯黏膜基底层和固有层,并在短期内发生肌层浸润和转移,预后不良。但也有近半数的T1G3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与低危SBTCC相比,其临床平台期相对缩短。初发的T1G3肿瘤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之后,如不行辅助治疗其复发率可为50%~70%,进展率为25%~50%。临床研究结果表明30%~50%的T1G3肿瘤在2年内发生肌层浸润与转移,故必须予以特殊处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泌尿外科,3D腹腔镜系统在手术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并应用3D腹腔镜系统进行手术的患者共计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把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腹腔镜方式进行手术,而对于实验组患者,则采用3D腹腔镜系统来进行手术,对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探究,并将以上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采用了3D腹腔镜系统进行手术的患者,其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明显好于采用了传统手术方式的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方面存在的差异经过统计学软件计算后发现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泌尿外科的手术患者来说,通过采用3D腹腔镜系统进行手术,手术时间将会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也会有所减少,同时患者术后因手术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也明显降低,这对于患者的预后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在未来进行泌尿外科手术时,将会更多地考虑3D腹腔镜系统来进行手术。
简介:背景:肱骨干下1/3骨折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治疗方法,两种治疗方法的拥护者各持己见,但鲜有相互比较的资料。我们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了回顾性比较。方法:从创伤骨科资料库确定的连续性51例肱骨干下1/3关节外闭合性骨折患者。其中,40例患者随访时间至少6个月或至骨折愈合,11例患者因随访不全被排除。19例患者行钢板螺钉固定,21例应用功能支具治疗。结果:手术治疗组,1例固定失效,1例术后感染,1例因为术前桡神经麻痹没有恢复,而行肌腱转移术。3例患者术后出现桡神经麻痹,其中1例在术后3个月最后评估时仍然没有恢复。手术治疗的所有骨折均愈合,成角畸形均〈10°,1例患者肩、肘关节功能受限20°;非手术组,2例患者因主诊医生考虑骨折对线及桡神经麻痹,改行钢板固定。仅有1例患者在各平面均有〉30°的成角。2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皮肤破溃,经三角巾悬吊完成治疗。2例患者肘或肩关节功能受限≥20°。结论:肱骨干下1/3关节外骨折,手术治疗可获得理想的对位,能更快的恢复功能,但是存在医原性神经损伤、感染及需要再次手术的风险。功能支具可能引起皮肤的问题和不同程度的成角畸形,但常可获得优良的活动范围与功能。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Ⅲ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诊断依据及治疗措施。对我院发现的3例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咳出或支气管镜取出具有特征性的支气管管型为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的确诊依据,部分病人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本病多为某些疾病的并发症,而非一独立性疾病,治疗需积极寻找病因。
简介: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3D 打印技术不断成熟,已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医疗领域也拥有广阔的前景, 3D 打印技术是目前医疗领域实现个体化、精准化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3D 打印 支具是利用 3D 打印技术 进行个性化定制的康复器具,为精准康复 提供有力支持,尤其在骨科、 康复科及矫形外科 中 极具应用价值 。 本文介绍了 3D 打印支具的概念与特点,综合阐述了 3D 打印支具在固定、康复、矫形等临床方向上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女童单纯乳房过早发育以及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诊断与鉴别中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浓度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期间在院治疗的ICPP女童50例(Ⅰ组)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IGF-I以及IGFBP3血清浓度检测,取同期处于正常发育期的女童45例(Ⅱ组)、未发育女童40例(Ⅲ组)以及单纯性乳房过早发育女童50例(Ⅳ组)作为对比。结果检测结果表明,Ⅰ组女童血清中IGF-I以及IGFBP3两项指标浓度与Ⅲ组、Ⅳ组女童血清中的浓度相比远远要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与Ⅱ组女童相比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单纯乳房早发育以及ICPP女童的判断及鉴别中,血清IGF-I以及IGFBP3浓度指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与积极意义。
简介:目的纯镁表面采用超声微弧氧化技术,在电解液中添加AgNO3,探讨其对生物涂层组织及性能影响,为后续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试验提供实验基础。材料与方法电参数相同条件下,采用硅酸盐系镀液为对照组,在其基础上添加不同含量AgNO3为实验组,观察涂层表面和断面形貌、涂层相结构及成分分析,测定涂层结合力、摩擦系数和电化学腐蚀性能。结果添加AgNO3后,电解液导电能力增强,涂层表面微孔孔径增大,微弧数目减少,致密层更加致密,并有Ag新相产生。随着AgNO3含量增加,涂层结合力变大,摩擦系数变小,耐蚀性提高。结论添加AgNO3后,涂层形成Ag新相,表面微孔孔径增大,致密层更加致密,提高了涂层结合力、耐磨性和耐蚀性。更多还原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和NIHSS评分双重评分系统,探讨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发病24小时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的共600例,分别于入院24小时内检测血尿酸水平,血尿酸水平升高诊断标准男性>416umol/L、女性>357umol/L.发病3个月时分别进行NIHSS评分(入院时NIHSS评分-3个月NIHSS评分)/入院时NIHSS评分<40%判断为预后不良和Brthel指数评分(<60分为日常生活依赖判断,为预后不良),作为评价3个月预后的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血尿酸水平升高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3个月随访时1例死亡(具体死因不详),4例失访.失访率<10%,共完成随访595例.采用Brthel指数评分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升高为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1.472~3.905),P<0.05;采用NIHSS评分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升高为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1.049~2.553),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为急性脑梗死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关键词血尿酸水平;急性脑梗死;预后中图分类号R76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