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小脑幕脑膜瘤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 在医院行显微手术治疗的 58 例小脑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中,全切构成比为 86.2% ( 50/58 ),次全切构成比为 13.8% ( 8/58 )。术后治愈 41 例,症状缓解 16 例,死亡 1 例,治疗有效率为 98.3% ( 57/58 )。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术前, P<0.05 。 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治疗小脑幕脑膜瘤效果显著,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提高肝脏炎性假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肝脏炎性假瘤的超声与CT诊断,并将两种相结合的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脏炎性假瘤超声多表现为肝实质内的哑铃状、花生节及类圆形低回声结节,结节外周的强回声边,内见条状及条管强回声及极少显示血流。CT平扫呈低密度类圆形结节,强化后门脉期及延迟期结节周边部分呈不同程度环形强化等。以术后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对CT、超声及超声联合CT检查结果对比显示超声诊断符合率66.67%(18/27),CT诊断符合率77.78%(21/27),超声联合CT诊断符合率92.59%(25/27)。结论CT平扫加超声扫描是诊断肝脏炎性假瘤的有效检查方法,普通CT动态扫描和超声扫描的运用,使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正确率不断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切除术在治疗乳腺纤维瘤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经乳晕切口微创切除术,对照组采取传统乳房放射状切口切除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在切口甲级愈合、乳晕感觉正常、术后并发症、复发率上和观察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双乳基本对称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纤维瘤患者在切除术的选择上,采取经乳晕切口微创切除术进行治疗,具有操作简易度高、临床效果显著、能保持乳房形态美观性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情况。方法:对80例DLBCL患者予以标本取材,标本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观察生存及相关预后情况。结果:随访1~8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5.2个月,总体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00%、75.00%、72.50%;免疫组化抗体指标GCB百分比最高(76.25%);单因素分析,GCB、Bcl-6表达为影响生存的因素。结论:DLBCL的患者,GCB、Bcl-6同预后存在关联,相关抗体测定为预后判定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间质瘤的病理学诊断并分析其相关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9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胃肠间质瘤的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分析其生物学行为。结果89例患者中,极低度风险者24例,低度风险者12例,中度风险者39例,高度风险者14例。胃肠间质瘤主要由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共同组成,其中梭形细胞47例,上皮样细胞16例,混合型26例;按肿瘤细胞免疫表型分类:平滑肌分化23例,神经分化16例,双向分化28例,未分化22例。89例患者中,CD117、CD34、S-100、Desmin、SM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26%、69.66%、42.70%、46.07%、43.82%。结论胃肠间质瘤早期诊断率较低,具有独特的肿瘤细胞免疫表型及组织形态学,CD117、CD34阳性表达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临床可依靠肿瘤大小、核分裂相及肿瘤密集程度等进一步判断肿瘤恶性程度。
简介:摘要: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进行了手术联合同步放化疗的多模式治疗,但是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依然很差,因此,深入挖掘胶质瘤发生和进展的分子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显得尤为重要。MicroRNAs是指长度约17-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s,具有高度保守序列[1]。MicroRNAs发挥生物学功能主要是转录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其主要与靶信使RNA(message RNAs,mRNA)的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s,3’-UTR)结合,miRNA与mRNA依据其结合程度的不同(部分互补或完全互补),发挥转录降解或者是翻译抑制的作用。最新研究表明,部分miRNA能够通过与靶mRNA的5’端非翻译区(5’-untranslated regions,5’-UTR)结合,从而增强mRNA的稳定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