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外斜视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间歇外斜视患者42例临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2例间歇外斜视术后完全正位者24例,轻度欠矫者9例,明显欠矫4例,轻度过矫5例,总有效率88.09%。结论尽早间歇外斜视手术,改善双眼视功能,矫正眼位消除自觉症状和视疲劳,年龄愈小双眼视功能恢复愈好。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按讨细致化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后间歇导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后并发神经源膀胱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例,两组均给予间歇导尿与常规护理,观察组还实施细致化护理。比较两组导尿疗效、依从率、感染率等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导尿疗效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8周时依从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泌尿系统感染率明显低于同期对组(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后间歇导尿患者实施细致化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导尿依从,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率,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间歇性导尿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将间歇清洁导尿运用于肛肠疾病手术后引起的尿潴留。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6月24例因肛肠疾病手术引起尿潴留的患者运用间歇清洁导尿后的效果。结果23例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患者能自行解小便,1例予留置导尿,均无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间歇清洁导尿在肛肠疾病手术后尿潴留中的运用优势突出。

  • 标签: 间歇性清洁导尿 尿潴留 肛肠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低氧对脑缺血大鼠磷酸酰肌醇3激酶(PI3K)活性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组)、单纯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间歇低氧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H+I/R组),每组20只。IH+I/R组给予间歇低氧21天后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脑缺血模型,HE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区PI3K表达。结果与SO组比较,I/R组大鼠神经元结构损伤,PI3K表达增强(P<0.05)。与I/R组比较,IH+I/R组大鼠神经元结构损伤加重,PI3K表达增强(P<0.05)。结论间歇低氧可增加PI3K表达,加重大鼠脑缺血后的神经元损伤。

  • 标签: 间歇性低氧 脑缺血 PI3K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清洁间歇自助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膀胱患者护理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4例患者,对参照组患者行留置导尿法,对实验组患者行清洁间歇自助导尿法。比较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改善情况,分析清洁间歇自助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膀胱患者护理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膀胱功能改善情况在统计学上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讨论价值(P<0.05)。结论清洁间歇自助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膀胱患者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清洁间歇性自助导尿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 护理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连续间歇肾替代疗法治疗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肾替代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00%VS75.00%,χ2=6.275,P=0.012);治疗后,两组患者Scr、BUN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Ccr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的幅度更大(P<0.05)。结论连续肾替代疗法治疗肾衰竭患者取得的临床疗效更为优越,可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肾衰竭 连续性肾替代疗法 间歇性肾替代疗法 存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连续肾脏替代(CRRT)和间歇血液透析(IHD)两种方法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治疗的39例疗重症急性肾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IHD治疗,观察组给予CRR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UN、HR、Scr下降程度大(P<0.05)。治疗后对照组存活率为68.42%(13/19),观察组存活率为85%(1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间歇血液透析相比,连续肾脏替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的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 间歇性血液透析 重症急性肾衰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敷三黄散联合间歇冷疗对膝关节镜术后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住院行膝关节镜手术,符合前交叉韧带术后肿痛标准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外敷三黄散联合间歇冷疗,n=50)和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n=50),对比两组术后疼痛及消肿率。结果术前1h疼痛度和肿胀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48h,治疗组疼痛度和肿胀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敷三黄散联合间歇冷疗对膝关节镜术后肿痛的效果明显,同时形成了“止血不留淤”的中医外治护理理论,开创了中西医结合防治关节镜术后肿痛的新思路,有广阔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 标签: 肿胀 疼痛 关节镜术后 三黄散联合间歇冷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肾衰竭(ARF)在临床应用持续血液净化(CBP)和间歇血液透析治疗(IHD)的疗效对比。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科室收治的SAP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38例,分为CBP组和IHD组,每组19例。CBP组进行持续血液净化;IHD组进行间歇血液透析治疗。观察记录并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APACHEⅡ评分都有显著改善。CBP组患者治疗持续的时间、24h尿量达到750ml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短于IHD组患者(P<0.05)。IHD组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次数明显高于CBP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AP合并ARF在临床采用CBP法与IHD法治疗均有显著疗效,但CBP组治疗效果更稳定,更适用于临床。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肾衰竭 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 间歇性血液净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导尿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在神经源膀胱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神经源膀胱患者,为其制定饮水计划,根据残余尿量决定导尿次数;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当残余尿量少于100ml,停止导尿。结果患者残余尿量明显减少。结论应用间歇导尿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可促使神经源膀胱功能的恢复,解决患者因排尿障碍带来的生活困扰,大大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间歇导尿 生物反馈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采用间歇给药治疗与连续给药治疗对结核病患者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样本选自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60例结核病患者当中,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间歇给药治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给药治疗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查痰结果、生活质量等指标作为治疗效果的对比依据。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查痰结果等指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证明,采用强化期连续给药治疗相对于间歇给予治疗而言,更有利于提高结核病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间歇给药治疗连续给药治疗 结核病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间歇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间歇蓝光治疗的新生儿黄疸者16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分别在光疗前、光疗中和光疗后予以护理干预;同时选取160例采用持续蓝光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蓝光治疗的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出现皮疹者4例(2.5%),发热者8例(5.0%),无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皮疹者13例(8.1%),发热者21例(13.1),青铜症者10例(6.2),腹泻者7例(4.4),患儿均经过治疗后,全部治愈。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不良反应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时,临床上采用间歇蓝光治疗,其护理效果十分显著,同时对新生儿造成的不良反应率低,促进婴儿早日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间歇蓝光 持续蓝光 新生儿 黄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歇导尿技术对于脑卒中排尿障碍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卒中排尿障碍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间歇导尿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留置导尿法,比较两组患者尿红细胞阳性、残余尿量以及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残尿量超过100ml以及尿红细胞阳性、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卒中排尿障碍患者采用间歇导尿法可以减少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可缩短自行排尿的恢复时间,效果较优。

  • 标签: 脑卒中 排尿障碍 间歇导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后,在治疗间歇期院外带管时导管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对策。方法观察我院163例肿瘤患者接受PICC置管,经治疗后带管出院,记录导管相关并发症。结果163例患者中,带管时间为10~89d,平均35d。其中22例患者出现导管相关并发症(13.4%),并发症出现在带管回家后的5.3~16.8d±2.1d。并发症包括导管脱出8例(4.9%),穿刺点感染6例(3.7%),机械静脉炎3例(1.8%),导管阻塞3例(1.8%)和敷料过敏2例(1.2%)。结论肿瘤患者治疗间歇期院外PICC带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加强健康教育和维护管理。讨论肿瘤患者PICC带管出院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处理方法。

  • 标签: PICC 院外带管 并发症 分析及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对于预防ICU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ICU病房住院治疗的重症患者共计112例为研究样本,将患者分组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给予ICU对症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利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实施气压治疗,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DVT发生率、PE发生率以及ICU30天内的死亡率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ICU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间歇充气压力泵可有效预防ICU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帮助作用。

  • 标签: 血栓 压力泵 ICU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表神经电刺激结合间歇导尿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脊髓损伤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间歇导尿训练法治疗,研究组采取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体表神经电刺激。观察患者尿颜色、体温、尿道口分泌物情况,诊断尿路感染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情况,研究组尿路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表神经电刺激结合间歇导尿训练可明显减少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体表神经电刺激 间歇导尿训练 脊髓损伤 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0例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采取信封式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实验组给予蓝光间歇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儿黄疸消失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实验组患儿黄疸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同时实验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蓝光间歇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蓝光间歇照射 蓝光持续照射 黄疸茵陈颗粒 新生儿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气压治疗配合下肢环形按摩对静脉血栓的预防有效。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间歇气压治疗配合下肢环形按摩,比较疼痛程度和预防静脉血栓的疗效。结果观察组预防静脉血栓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间歇气压治疗配合下肢环形按摩对静脉血栓的预防有效明显优于单纯的基本预防措施。

  • 标签: 气压治疗 环形按摩 髋部骨折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对患儿血清胆红素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均使用茵栀黄颗粒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使用蓝光持续照射,观察组患者使用蓝光间歇照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治疗的安全。结果治疗以后两组患者的为血清胆红素水平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蓝光照射的方式对新生儿黄疸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的实现对血清胆红素水平的降低,但是使用蓝光间歇照射的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安全

  • 标签: 蓝光间歇照射 蓝光持续照射 茵栀黄颗粒 新生儿黄疸 血清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乳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的接受化疗的乳癌患者50例,根据患者选择的护理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患者选择在医院护理,对照组患者选择家居护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教育及护理培训,并对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跟踪观察5个月,比较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的留置时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护理和家居护理不会影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导管留置时间,对乳癌患者及家属进行教育和培训,乳癌患者在化疗间歇期可自行选择护理方式。

  • 标签: 乳癌 化疗间歇期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