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水是人类生存和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水中的苯系物是一类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准确、快速、高灵敏度的测定水样中苯系物的含量,对于环境监测和水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吹扫捕集和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的结合,在苯系物分析中,具有很大的优势。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分析速度,同时减少仪器的干扰和样品预处理的复杂性,为水样中苯系物的快速、准确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生软骨瘤的X线和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发型内生软骨瘤的临床、X线和CT表现。结果11例病灶均为单发;掌骨2例,指骨3例,趾骨1例,股骨3例,胫骨2例。单发型内生软骨瘤的X线表现为病灶呈囊状或类圆形透光区,瘤灶有钙化,边界清楚,呈膨胀性生长,骨皮质变薄,可出现病理性骨折;CT表现为病灶内有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楚,可见钙化,骨皮质可局部溶解吸收。结论内生软骨瘤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伴病灶内不同程度钙化是其特征性表现,X线空间分别率高,是首选检查方法结合临床可作出明确诊断,CT作为X线的补充。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X线透视下三腔喂养管置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样本选取中,从本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间诊治的患者中,抽取30例患者,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需要在X线透视下,经导丝导引,在十二指肠中插入导管,然后将加硬导丝交换进入,沿加硬导丝,将三腔喂养管送入到空肠当中。结果 本次研究中30例患者均为一次性成功植入,X射线下操作时间平均为6.3min,置管时间最短为8d,最长为7周,置管期间患者的三腔喂养管位置良好,实现了顺利喂养,患者的胃肠减压效果良好,没有出现并发症情况。结论 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通过采用X线透视下三腔喂养管置入的方式,整个操作更为简便快捷,安全有效,能够在空肠内提供营养,同时实现胃肠减压,临床中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发生以来至今最新的全国拟定成人COVID-19预防方的用药规律,全面探析其病因,组方思路,为临床三因制宜,精准预防新冠肺炎提供思路。方法 检索2019年12月1日至2022年3月27日万方、中国知网、维普及国家、各省、地区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官网等公开发布预防方剂378首,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3.0”,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对核心药物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关联等进行分析。再以药测证,推理其病因、治则治法,总结组方思路、加减变化规律,分类总结常用药物。结果 药物频次前10味中药是:黄芪、藿香、防风、甘草、金银花、连翘、芦根、北沙参、 苍术、虎杖。性味以甘、苦、温、辛居多,归经以肺、脾、胃经多见。频次最高药对为黄芪—防风。5个新方核心组合的功效分别是:补虚、清热、解表、除湿、理气。结论 新冠肺炎的病因为“湿毒疫”,有夹虚、热、风、燥的不同。治则为“扶正祛邪”。治法包括补气固卫,养阴润燥,芳香化湿,健脾除湿,清热解毒,疏风固表。常用补气固卫,养阴润燥药有:黄芪、甘草、芦根、北沙参、麦冬;化湿药:藿香、苍术、白术;清热解毒药:银花、连翘、虎杖、薄荷、贯众;疏风固表药:防风。不同地域,不同时节,病机不同,湿毒疫夹杂不同,组方应随证加减,三因制宜,针对不同人群分类预防: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无症状感染者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密切接触者和一线抗疫人员:扶正祛邪相当。
简介:摘要 本研究分析了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五年内护士离职状况,为稳定护理团队人员和提升整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采用访谈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7年~2022年护士离职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压力大、长期超负荷工作、被区别对待、应对常态化疫情防控的人力资源不足、晋升机会缺失、薪资不满是离职的主要因素。结论表明,需根据护士人群特点对管理体系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护士积极性,减少护士流失。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复杂性四肢骨折疾病诊断中X线和CT诊断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2022年4月,在医院中接受诊断的复杂性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患者40例,分别使用X线诊断方法和CT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X线诊断方法阳性例数为23例,阳性率为57.5%。CT诊断方法阳性例数为32例,阳性率为80.00%。CT诊断方法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高于X线诊断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性四肢骨折疾病诊断中CT诊断方法所展现出来的诊断效果明显好于X线诊断方法,图像清晰度高,诊断准确率更高,可为疾病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推荐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仪检测大米中各砷形态的方法。方法 通过探索大米样本前处理和适当的色谱、荧光光谱条件,实现大米中砷酸盐As(Ⅴ)、亚砷酸盐As(Ⅲ)、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四种砷形态的同时测定。结果 仪器在13分钟内实现大米样本中四种砷形态的检测,在3.0-40.0ug/L的浓度范围内,四种砷形态的标准曲线线性良好,达到r=0.9996-0.9999,砷酸盐As(Ⅴ)、亚砷酸盐As(Ⅲ)、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检出限分别低至0.064ng、0.022ng、0.025ng、0.031ng,各形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3.0%,平均回收率在89.1%-112.2%。并对广铁集团驻湘单位食堂中7种大米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均检出不同的砷形态,显示大米存在一定的砷污染情况。结论 基于该方法对大米中四种砷形态的检测有简单高效,准确度好,精密度高等优点,适合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历来,国家卫生部始终要求各级医院将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首要位置。医患关系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决定了文明社会建设发展的成败。因此,多年来,我国卫生部门和医院都十分重视医患关系,努力协调各种医患矛盾,千方百计的寻找更好的处理办法,并制定了许多详细的处理对策。三线建设文化在今天和谐医患关系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意义,有利于促进医院服务水平和能力的发展,为患者可以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提升医务人员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精神意识。本文主要探讨了三线建设文化发展背景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实践,分析当前医患关系及相关问题,最后提出具体的时间改进方案。
简介:摘要:骨折是指骨质发生连续性中断的情况,借助影像学诊断能够明显看出骨头的骨质中间出现缺损、中断与移位的情况;四肢骨折属于发生率极高的骨折类型,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就目前而言,四肢骨折患者大多采用 X线平片的方式进行诊断,但是,该诊断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对隐匿性骨折难以发现,对可疑骨折情况不容易发现,且其漏诊、误诊率较高, X线检查不能完全反馈患者的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响,不能直观反馈患者的骨折数据,容易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临床治疗时机。多层螺旋 CT后处理技术诊断四肢骨关节骨折可以有效发现骨关节骨折的损伤情况,有利于患者后期治疗方向的判断 [1]。
简介:目的通过对上海市某大型三甲综合医院总额预付制实施前后医疗服务效率、质量、费用相关指标总体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医保总额预付制的实施对该院服务效率、质量与费用的影响。方法利用SPSS21.0对该院总额预付制实施前后医保患者和自费患者医疗服务效率、质量、费用相关指标总体变化趋势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总额预付制实施后,该院门诊人次、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和手术例次分别增长25.6%、48.5%、18.7%和21.2%。平均住院日下降了1.2天;医保患者CD型率降低了12.2%,自费患者降低了7.6%;医保患者大(特大)手术率每年均低于自费患者9个百分点左右;医保患者医疗总费用同比增幅从2010年12.3%下降至2012年8.9%。结论总额预付制实施后,该院医疗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医保患者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医保医疗费用控制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X线片、CT、MRI三种影像技术对早期诊断颈椎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月来我院治疗颈椎病的患者100例,100例患者均行X线平片、CT、MRI三种方法检查,观察三种检查方法的检查效果。结果采用X线片检查,在颈椎曲度异常和椎间隙狭窄方面诊断率明显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诊断率明显低于MRI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X线片检查在钩突增生、小关节突增生、椎体后缘骨赘形成、骨性椎管狭窄方面诊断率明显低于CT检查和MRI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片、CT、MRI三种影像技术检查早期诊断颈椎病各有优缺点,将三种检查方法结合起来检查颈椎病效果更明显,能有效的提高诊断率,为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争取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X线片、CT、MRI三种影像技术早期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患者中抽取350例,全部患者均进行X线片、CT、MRI和病理检查,比较三者之间的检测诊断率。结果检测结果显示,X线片、CT、MRI的检测准确率分别为79.71%(279/350)、84.85%(297/350)、95.43%(334/350),其中X线片、CT的检测率差异较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MRI检测比较均具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检测技术均具有较高的检测率,但MRI检测方式的准确率最高,颈椎病患者在进行检测时应当将其作为首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长骨创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在我院进行四肢长骨创伤治疗的60例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进行固定,观察组患者采用三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则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三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对四肢长骨创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背景: mCRC患者经标准治疗失败后,可考虑使用瑞戈非尼。但瑞戈非尼在本研究期间尚未在中国获得批准。目的和方法:本研究旨在评估阿帕替尼作为一种新的口服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2的抑制剂,在 mCRC患者的三线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所有患者都接受了阿帕替尼治疗,直至疾病进展( PD)、死亡、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结果:选取 25名我院在 2017年 01月至 2018年 06月期间使用阿帕替尼三线治疗的 mCRC患者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 5例 (20%)部分缓解, 11例 (44%)病情稳定, 9例 (36%)PD。客观反应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 20%(5/25)和 64%(16/25)。阿帕替尼治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率 (PFS)和中位 OS分别为 4个月和 10个月。最常见的 3~4级不良反应是手足综合征、高血压和蛋白尿。结论:阿帕替尼作为治疗难治性 mCRC的三线方案是有效的,且具有可管理的毒性。迫切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