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早期胃癌的手术治疗正经历着微创化、精准化、个体化的发展,从单纯强调根治到根治与功能保留并重的理念方向改变。腹腔镜-内镜联合局部胃切除手术可以做到早期胃癌病灶精准切除,因为相对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胃壁的全层切除保障了肿瘤的垂直切缘的可靠性,而腹腔镜技术不但可以起到辅助内镜下进行全层切除,缝合胃壁缺损,更解决了ESD所欠缺的淋巴结清扫问题。目前,腹腔镜-内镜联合局部胃切除手术有腹腔镜辅助的内镜下全层切除、内镜辅助的腹腔镜楔形切除术、非暴露技术腹腔镜-内镜联合入路肿瘤切除术和非暴露内镜下胃壁翻转术等。尽管每种双镜联合的治疗方法都存在缺陷,但是相较传统胃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较少等特点。淋巴结清扫问题是早期胃癌腹腔镜-内镜联合局部胃切除手术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然而,现阶段的前哨淋巴结可能仍然存在术中淋巴结示踪操作略显繁琐的问题,并存在一定失败率,而且术中淋巴结活检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阴性率等因素,限制了其在早期胃癌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但作为一种发展中的早期胃癌精准治疗手段,相信器械设备技术的发展会使腹腔镜-内镜联合局部胃切除手术方法操作性更强,其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早癌采用内镜下剥离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6例行ESD治疗,42例行EMR治疗,计算两组完整切除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ESD组中黏膜完整切除的有43例(93.5%),EMR组中黏膜完整切除的有29例(69.0%),ESD组黏膜完整切除率显著高于EMR组(P<0.05)。迟发型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在ESD组发生2例次(4.8%),在EMR组发生18例次(39.1%),ESD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EMR组(P<0.05)。结论消化道早癌采用ESD术治疗效果优于EMD术,前一种术式黏膜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了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巴雷特食管腺癌(Barrett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BEA)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征,并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其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友谊医院确诊早期BEA,并行ESD治疗的13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资料、内镜资料和病理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男性10例。巴雷特食管:长段1例,短段和超短段(短于1 cm)各6例;全周型2例,舌型11例。内镜下10例位于食管胃结合部右前方(12~2点钟方位),0-Ⅱ型(浅表平坦型)12例,13例均成功完成ESD治疗,整块切除率100%(13/13),治愈性切除率为92%(12/13),无治疗相关并发症。术后病理高分化9例;黏膜内癌10例。随访11例,随访时间3.3~29.3个月,未见复发者。结论13例早期BEA患者中,男性、非长段和舌状巴雷特食管患者为主,病灶多位于食管胃结合部的右前方,内镜下以浅表平坦型为主,病理多为高分化腺癌,多局限于黏膜层,ESD治疗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荷包钳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04年至2010年18例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术中用荷包钳代替直线切割闭合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荷包钳可以代替直线切割闭合器;更容易达到远端无瘤的手术原则。
简介:摘要Dieulafoy病,恒径动脉畸形破裂出血,常表现为突发性、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病情凶险,如果内镜能及时诊断与治疗,预后良好,但因其出血后,病灶往往隐匿或仅仅有孤立性粘膜糜烂破损、小动脉血管裸露,内镜诊断与治疗困难重重,我科2010年-2014年共收治的28例Dieulafoy病患者,其中22例患者内镜下止血成功,本文就Dieulafoy病的内镜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与经验介绍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经皮内镜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收集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共60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有2例患者发生局部切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管堵塞,在对症处理后均痊愈。通过1年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管断裂、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患者的恢复良好,而且安全性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