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信息技术课实践性强,只有保证学生有充分的练习实践时间,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兴趣培养、信息技术课实践性强,只有保证学生有充分的练习实践时间,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按照现在的课程设置,一周只有一节信息课,尤其对于一些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即使学校电脑配备到位,但由于大部分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平时也没有机会练习,所以教师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在上课时间尽量让学生多上机练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一、重视学生兴趣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1、创设情境。在教学教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信息技术课中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习效率。创设情境分以下几种(1)问题情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可见,问题和疑问是推动学生去积极思考和探究的动力。教学中巧设问题情境,将有助于诱导学生兴趣,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如在讲《有趣的花手帕》这一课时,我先展示几幅漂亮的手帕图,并告诉学生这是老师画的,这让学生赞叹不已。我抓住机会问“这些图片漂亮吗?你们想知道是如何?的吗?”当得到学生充满渴望的回答后,我鼓励大家认真学习本课,就能?出来。学生心里都想?这么美的手帕,学习兴趣自然高昂了。(2)竞赛情境。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一面,都渴望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我们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心理,有意识地从多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创设适合于学生理解感悟的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指法练习》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记住键盘,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竞赛环节——金山打字通苹果游戏闯关比赛。小组竞赛、个人之间的比赛都会让学生在一种紧张的竞赛情境中去学习。经过不断地训练,久而久之就记住了键盘。(3)模拟情境。教师构建模拟情境,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力求创新,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力求创新。模拟情境教学应在尊重和理解学生行为基础上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它的实效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导”,但这种(下转第14页)上接第13页)“导”绝不是对课堂教学的绝对操控。因此,教师在设计模拟情境时,要注重思维空间的创设,让学生通过情境,能够有所想,有所悟,真正体现出情境教学的价值。在《申请自己的电子邮箱》一课中,我让学生置身于这样情景假设当中假如县教研室有一个通知,很紧急,要发给各个中心学校,有哪些途径?2、游戏激趣。小学生对游戏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信息技术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在讲解鼠标操作时,如果只是孤立地让学生练习单击、双击、拖动和移动四种操作,学生会倍感枯燥,动作也很僵硬,但如果通过windows自带的“纸牌”游戏来练习,效果会好很多。还有指法练习可通过“金山打字通”中的游戏来训练。但电脑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要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与日俱增要强调趣味、益智和学习的功能。通过游戏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二、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则,它体现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让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学习,在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下前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带着任务,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比如学习完电子邮件单元后,我给学生设计了三个任务①申请一个电子邮箱②接受老师的祝贺信③给老师或同学发一封邮件,每一个任务中,又分出几个小任务,让学生逐一完成。学生都争相比赛,谁也不甘落后。三、重视实践操作教育理论家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确定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在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也进一步落实了课堂的“有效性”。如学习在windows的文件基本操作中,可让学生自己建立文件夹、移动文件夹、复制文件夹等;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给学生展示样本并布置具体录入和编辑、排版任务等。总之,要通过具体的任务,明确的目标来约束学生的操作练习,避免上机课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四、重视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合作精神为主。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知识和学习实践中自我筛选,自己寻找学习内容,自己确定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以及自我管理学习过程的能力。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老师在教学中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把握好新教材的教学宗旨。先吃透新教材,在备课过程中先行操作课本中的软件,对使用过程中自己发现的问题和预见学生会出现的问题逐一记录下来,在讲课和上机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指导。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对每个软件按课本要求,只介绍部分主要功能,其余的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大胆使用。作业布置得灵活,学生们做的有的比书本或教师要求的更好,这就开发了学生潜能。由原来的教学生学会使用各个软件变成教学生会学,会探求各软件中包含的各项功能。另外,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在需要合作交流,这就需要具有合作精神。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一要学会倾听,二要学会质疑,在要学会组织。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产生新的想法。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既特殊又关键,主要是分配学习任务和调控教学进程。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交流,寻求帮助;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体现合作。比如刚学习鼠标操作时,通过游戏软件的操作,大家的合作帮助,很快掌握鼠标的操作。在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注意他们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可采用问答、游戏、比赛等形式参与学习活动。高年级学生可进行作品展示操作速度等进行活动。全体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之中。在欢快的气氛中,学生们都参与到教学中,既学会了知识,又得到自我展现。五、重视学科整合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在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六、构建灵活多样的课堂结构,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特设一个“今天我来当老师”环节,让每节表现突出的学生去帮助那些在操作中有困难的学生。学生都争相表现,争当“小老师”,通过这个环节既培养了他们的互相?作的团队精神,又帮助了那些有问题的学生,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多,老师不能一一辅导的这一难题。另外,我将学习信息技术课成绩好的学生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结成帮扶对子”,进行互助。并通过小组竞赛、男女生分组比赛、优秀作品展示会、我行我SHOW等活动形式,既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又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总之,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在效果、效率、效用和效益,有效教学的着重点在课堂,有效教学的生长点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信息技术课堂的研究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不断实践、总结,找出更佳、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简介:摘要: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演示工具、信息搜索工具、交流工具、评价工具等 ,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人们思维定式普遍认为信息技术只能用在中高年级教学,因此 ,如何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变化 ,如何提高幼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是我们每一个幼儿教师应该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简介: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这标志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正式拉开了帷幕。《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与以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变化: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总体目标,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伦。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例的变化不要简单看成是知识组合方式,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教学观念的变化:由传统的知识认识型向探究型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接受型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型的学习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