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莫沙必利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莫沙必利联合铝碳酸镁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莫沙必利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5天内及5到10天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7%。结论莫沙必利与铝碳酸镁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显著,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较快,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P孕妇围产儿结局与孕妇血清TB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住院分娩的167例IC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ICP分为轻度和重度,并对围产儿结局进行分析。结果ICP孕妇的TBA水平升高与羊水污染、胎儿窘迫、早产等发生率呈正相关,TBA的显著升高并不增加死胎风险。结论依据血清总胆汁酸的水平分度,积极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或及时终止妊娠,有助于改善围产儿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使用熊去氧胆酸联合中药共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熊去氧胆酸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中药进行临床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同时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积分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中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将以上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均具有可比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中药治疗方法,能够使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等各项身体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线粒体抗体2型、4型、9型(AMA-M2、M4、M9)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检测的AMA亚型(M2、M4、M9)的1 367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AMA亚型在不同年龄、性别组的分布及各亚型在PBC诊断中的特异度及灵敏度,并对非PBC且AMA亚型阳性的患者诊断进行分析。无序分类变量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M±SD表示。结果在1 367例患者中AMA亚型阳性为236例,其中,男性AMA亚型阳性率为9.41% (37例),女性为20.43%(199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92,P<0.01)。AMA阳性患者主要分布在30~65岁(193/965,占20.00%),7~29岁(17/155,占10.97%),66~91岁(26/247,占10.53%),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09,P<0.01)。在236例AMA亚型阳性患者中,PBC为110例,分别计算各亚型在PBC中的特异度及灵敏度得出:AMA-M2灵敏度最高[94.64%(106/112)],同时特异度也较高[92.35%(1 159/1 255)];AMA-M4特异度最高[99.12%(1 244/1 255)],灵敏度不佳[15.18%(17/112)];联合检测各亚型灵敏度及特异度性没有明显提高。其他疾病亦可出现AMA亚型阳性,且以AMA-M2为主。结论AMA亚型阳性患者以女性为主,主要分布在30~65岁。AMA-M2在各亚型中特异度、灵敏度均较高,对PBC最具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由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PBC在亚太地区的流行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疾病负担日益加重。对此,亚太肝病学会邀请了多位知名肝病学家和方法学家共同制定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临床诊疗指南》。PBC常见于中年女性,主要疾病特点为血清学胆汁淤积性指标升高、PBC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以及组织学显示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熊去氧胆酸13~15 mg·kg-1·d-1是所有PBC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而二线治疗药物(苯扎贝特/非诺贝特、奥贝胆酸或布地奈德)可用于治疗对熊去氧胆酸单药应答不佳的患者。取得良好生化应答的PBC患者预后良好,但诊断较晚或应答不佳的患者仍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终末期肝病PBC患者仍需肝移植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的菌群情况。方法纳入2017年8月—2018年1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经腹部超声、腹部CT和(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术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并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的45例患者,根据既往病史和ERCP术中情况将患者分为无结石(non-stone,NS)组、初发胆固醇结石(primary cholesterol stone,PCS)组、初发胆色素结石(primary pigmental stone,PPS)组和复发性结石(recurrent stone,RS)组。在注射造影剂之前收集胆汁行16S rRNA测序,分析胆汁中的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非RS组为33例(包括NS组8例、PCS组8例、PPS组17例),RS组12例。RS组中憩室内乳头患者[41.67%(5/12)比 3.03%(1/33),χ2=8.27,P=0.004]、松软结石患者[91.67%(11/12)比 36.36%(12/33),χ2=10.77,P=0.001]及色素结石患者[100.00%(12/12)比51.52%(17/33),χ2=7.04,P=0.008]的比例均高于非RS组,其余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属水平,RS组与PPS组的菌群丰度相当。Alpha及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RS组与PP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多样性均显著低于NS组、PCS组(P<0.05)。MetaStat分析显示,幽门螺杆菌种为RS组患者的胆道优势菌群,而变形菌门和大肠杆菌种为RS组和PPS组患者的胆道优势菌群。结论RS组与PPS组的菌群丰度相当。RS组和PPS组胆汁菌群多样性明显低于PCS组和NS组。幽门螺杆菌种为RS组的胆道优势菌群。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铝镁加混悬液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片治疗,在此初上实验组给予铝镁加混悬液治疗。结果对照组中,无效患者为2例,所占比列6.45%,10例患者有效,所占比例为32.26%,19例患者显效,所占比例为61.29%。实验组中,无效患者为9例,所占比列29.03%,9例患者有效,所占比例为29.03%,13例患者显效,所占比例为41.9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应用铝镁加混悬液治疗疗效理想,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柴胡疏肝散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9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中西医组。对照组采用吗丁啉、硫糖铝片治疗,中西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治疗。比较两组病情改善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胃黏膜恢复正常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胆汁反流持续时间、胆汁反流频率。结果中西医组病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胃黏膜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胆汁反流持续时间、胆汁反流频率相近,P>0.05;干预后中西医组胆汁反流持续时间、胆汁反流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柴胡疏肝散的应用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胆汁反流症状缓解,促进胃黏膜恢复,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