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针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非综合征性听神经病谱系障碍家系进行已知致病基因筛查分析,了解是否存在可能致病的基因突变。方法选择本课题组收集到的一个家系4代24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在线引物设计软件Primers进行引物设计,采用直接测序法对已知听神经病相关基因进行测序,使用DNAMan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该家系遗传方式符合显性遗传特征,患者听力学特征符合非综合征型听神经病谱系障碍,对家系中全部患者及部分听力正常成员完成DIAPH3、OTOF、PJVK、GJB2基因外显子及线粒体DNA12SrRNA1494、1555位点的测序分析,未发现可疑致病突变。结论该家系未检测到已知相关基因致病突变,高度提示新基因突变致病的可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碱性磷酸酶染色对于胸腹水脱落细胞良恶性的鉴别效果情况。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30例恶性肿瘤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并且对同期收治的30例非恶性疾病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胸腹水脱落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胸腹水脱落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中有13例(43.33%)同时可见单个散在及成团脱落细胞呈不同程度阳性;而非恶性组中只有2例(6.67%)患者可见单个散在脱落细胞呈阳性,并且其阳性程度比较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于胸腹水脱落细胞良恶性鉴别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具有比较好的效果,此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胺碘酮在手术麻醉中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入住我院的30例患者,均为手术中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症状,以此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时期的30例非麻醉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的30例患者中出现快速心律失常症状时,给予胺碘酮150mg在15min内缓慢静脉注射,后以100~150mg缓慢静脉滴注(1~1.5mg/min)。根据病情维持静脉滴注。观察30例患者的症状、心率、血压、QT间期、P-R间期的变化等,与对照组30例非麻醉患者比较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显效19例次,有效8例次,无效3例次;对照组显效16例次,有效6例次,无效8例次。两组疗效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QT间期复律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静脉滴注胺碘酮在手术麻醉中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较为安全,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36例快速心律失常病人进行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2014年3月应用胺碘酮治疗36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小时内预激综合征伴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的成功转复率100%,室性心动过速病人的成功转复率87.5%,快速房颤病人的成功转复率28.6%,心房扑动病人的转复率为0,但其心室率得到控制。其中有2例病人在转复过程中出现了心动过缓,4例病人出现了血压下降。结论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病人,安全有效治疗有效率为87.5%,治疗后患者心电图、血压及心率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结论在急诊中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具有起效快、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禁忌证的前提下,可放心使用。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患者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后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8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依据心律失常类型分为140例室上性组和40例室性组,将室上性组和室性组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室上性A组、室性A组)和对照组(室上性B组、室性B组),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毛花苷C和利多卡因治疗。对不同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优于毛花苷C和利多卡因,患者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性高,值得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