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后对遵医服从行为的意义。方法把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和治疗措施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治疗行为的同时给予有效的个性化心理护理措施的为实验组,通过填写相应的调查问来评价两组患者的遵医嘱行为。结果给与心理护理措施的实验组的遵医嘱性、精神状态、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治疗行为的同时给予有效的个性化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紧张、焦虑和抑郁的不良情绪,明显提高精神状态和遵医嘱行为以及依从性。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遵医嘱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对于慢性精神分裂患者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挑选我院70例病人,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研究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对病人病情的缓解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对于缓解病人的病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心理行为护理干预 慢性精神分裂 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配合药物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74例具有完整病历资料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配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与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为期两周的心理行为,每天进行一次,每次心理干预时间保持30min以内。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均用HAMD与老年抑郁量表进行检测,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由比较可知,对照组患者的抑郁状况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老年高血压治疗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降低患者抑郁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当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中老年人 抑郁 心理干预
  • 简介:摘 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综合干预对戒毒人员不良心理的作用。方法选取112名戒毒人员作为本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强制戒毒,实验组戒毒期间辅以认知行为综合干预。随访半年以上,对比两组戒毒人员风险认知水平、心理状态、复吸率。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实验组戒毒人员风险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认知行为综合干预有助于减轻戒毒人员不良心理,提高风险认知水平,减少复吸率,值得在戒毒人员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认知行为综合干预 戒毒人员 不良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低龄儿童应用心理干预行为诱导进行口腔急诊处置的临床效果和影响情况。方法:随机择选口腔急诊科170例低龄患儿,分组处置护理: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行为诱导。统计、对比两组的临床配合情况。结果:在临床总配合度上,干预组(92.94%)高于常规组(80.00%),P<0.05。结论:低龄儿童在口腔急诊处置中,应用心理干预行为诱导的效果显著,患儿临床配合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低龄儿童 口腔急诊 心理干预 行为诱导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研究对象为某医院收治的90例青年女性面部烧伤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烧伤科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烧伤科心理护理基础上另予以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不同程度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组间、组内对比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00.00%(46/46)明显高于对照组84.09%(37/44)(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有效改善青年女性面部烧伤后焦虑、抑郁负面情绪,认知行为干预切实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青年女性 面部烧伤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自伤性行为属于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病理行为,其特征为:直接损害了自已的身体健康、在个体意识层面有清晰的意识、不被社会所认可、并无明显的轻生趋向、会导致中度、轻度身心损害。尽管自伤并不仅仅因为轻生,但是由于病患轻生的危险性要远超过普通人轻生概率,因此病患发生危机的概率也很高。

  • 标签: 初中生 自伤行为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其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与小学生的成长状况息息相关。小学生自残行为性质恶劣,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针对小学生的自残行为必须做好适当的心理应对干预,通过班主任对小学生的有效引导和管理,避免自残问题的再次发生,在做好心理辅导的同时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就小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展开分析,提出了小学生自残行为心理应对干预策略。

  • 标签: 小学生 班级管理 自残行为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探讨了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若干特点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在特点方面,幼儿行为问题的多样性、心理健康的敏感性以及教育与干预的协同性被强调。然而,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也面临干预措施缺乏针对性、心理健康评估体系不完善以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完善心理健康评估体系以及优化教育资源分配等优化对策。通过实施这些对策,旨在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 标签: 幼儿教育 行为问题 心理健康 教育资源
  • 简介:心理应激是个体对外界威胁、挑战经认识、评价后所产生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适当的应激能增强个体对外界有害因素的身心适应性,然而应激负荷过大或应激时间过长,则会导致个体处于身心亚健康状态。警察的职业特殊性使其长期暴露在高风险、高强度、高应激等状态中,成为慢性心理应激的高危群体,并因此导致诸多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损伤。我国警察职业心理健康现状严峻程度已然令人堪忧,因此,通过分析警察心理应激、应激源、应激中介机制、应激系统模型等,从综合干预的视角提出警察"生理—心理—社会"三级评估干预策略。

  • 标签: 警察心理健康 慢性心理应激 “生理—心理—社会”三级评估 干预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评估联合心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治疗效果,为缓解患者心理负担改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评估联合心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血糖值妊娠结局指标。结果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指标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佳(P<0.05);两组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胎儿窘迫和羊水过多三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评估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改善GDM的血糖状况,减轻焦虑和恐惧的心理负担,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心理评估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认知行为护理在血液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院内收治的慢性肾衰且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内随机选择30例,护理模式作为临床分组依据,即实验与对照,各组病患均为15例。对照组内整体病患均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内整体病患则采取认知行为护理,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病患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对疾病产生更多认知。

  • 标签: 血液透析 慢性肾衰竭 认知行为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肺结核患者心理压力的减轻作用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两水平的整群随机设计原则,于2018年9—11月,共纳入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61例肺结核患者,将其整群随机分配至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2个月的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随访。分别失访3和4例,最终纳入454例,分别为230和224例。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生命质量评分的差异,焦虑、抑郁生命质量的评价分别采用广泛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PHQ-9)36条目简短生命质量(SF-36)量表。同时期两组患者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AD-7量表评分:(5.93±2.56)分比(7.57±5.27)分,t=-4.245,P<0.01;PHQ-9评分:(6.02±2.67)分比(8.13±6.01)分,t=-4.866,P<0.01];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31±13.22)分比(58.46±12.71)分,t=13.108,P<0.01]。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生命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62±5.41)分比(7.65±5.38)分,t=0.059;(8.00±5.84)分比(8.07±5.91)分,t=0.126;(59.11±13.25)分比(60.51±13.76)分,t=1.104;均P>0.05)]。(2)不同焦虑、抑郁程度患者中,干预组轻、中度焦虑患者干预前GAD-7量表评分分别为(7.29±1.21)、(11.99±1.31)分,干预后分别为(5.54±1.71)、(9.17±1.55)分;干预组轻、中度抑郁患者干预前PHQ-9评分分别为(7.01±1.47)、(11.88±1.12)分,干预后分别为(4.42±1.22)、(8.39±2.33)分。仅干预组轻度和中度焦虑或抑郁患者GAD-7量表评分、PHQ-9评分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焦虑者GAD-7量表评分:t=8.056;中度焦虑者GAD-7量表评分:t=10.020;轻度抑郁者PHQ-9评分:t=13.558;中度抑郁者PHQ-9评分:t=8.852,均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减轻有轻度焦虑、抑郁症状的肺结核病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认知疗法 结核,肺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肺结核患者心理压力的减轻作用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两水平的整群随机设计原则,于2018年9—11月,共纳入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61例肺结核患者,将其整群随机分配至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2个月的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随访。分别失访3和4例,最终纳入454例,分别为230和224例。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生命质量评分的差异,焦虑、抑郁生命质量的评价分别采用广泛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PHQ-9)36条目简短生命质量(SF-36)量表。同时期两组患者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AD-7量表评分:(5.93±2.56)分比(7.57±5.27)分,t=-4.245,P<0.01;PHQ-9评分:(6.02±2.67)分比(8.13±6.01)分,t=-4.866,P<0.01];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31±13.22)分比(58.46±12.71)分,t=13.108,P<0.01]。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生命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62±5.41)分比(7.65±5.38)分,t=0.059;(8.00±5.84)分比(8.07±5.91)分,t=0.126;(59.11±13.25)分比(60.51±13.76)分,t=1.104;均P>0.05)]。(2)不同焦虑、抑郁程度患者中,干预组轻、中度焦虑患者干预前GAD-7量表评分分别为(7.29±1.21)、(11.99±1.31)分,干预后分别为(5.54±1.71)、(9.17±1.55)分;干预组轻、中度抑郁患者干预前PHQ-9评分分别为(7.01±1.47)、(11.88±1.12)分,干预后分别为(4.42±1.22)、(8.39±2.33)分。仅干预组轻度和中度焦虑或抑郁患者GAD-7量表评分、PHQ-9评分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焦虑者GAD-7量表评分:t=8.056;中度焦虑者GAD-7量表评分:t=10.020;轻度抑郁者PHQ-9评分:t=13.558;中度抑郁者PHQ-9评分:t=8.852,均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减轻有轻度焦虑、抑郁症状的肺结核病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认知疗法 结核,肺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负性情绪、血压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120例住院高血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高血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血压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主观感觉、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压控制优于对照组(P<0.01),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心理干预能够缓解高血压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降低血压,对促进身心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认知行为 心理干预 高血压 焦虑抑郁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者临床心电图改变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AMI者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并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抑郁水平测定,观察临床心电图变化。结果心理行为干预前A组,SAS、SDS分别为(62.31±8.25)、(65.13±7.20),B组为(61.82±9.6),(66.23±8.08),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心理行为干预后,各时段评分A组明显减小,1周、2周、4周SAS评分分别为(53.21±6.74、47.23±7.18、44.59±4.18);SDS分别为(58.21±5.89)、(49.20±6.14)、(45.43±4.79),与B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心电图指标,如恶性心律失常、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死亡QTc、QTa、∑ST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地改善AMI者的负性情绪,减轻心电图变化,避免恶性心律失常等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理行为干预 焦虑 抑郁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初产妊娠孕妇护理中应用系统化心理干预对其妊娠心理状态、分娩方式、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次选择78例初产妊娠孕妇作为实验对象进行探究,均于本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收治,随机分组,39例为对照组行常规干预,39例为实验组行系统化心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妊娠情绪、分娩方式、妊娠结局。结果:系统化心理干预的产妇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顺产几率更高,不良妊娠结局几率更低(P<0.05)。结论:在初产妊娠孕妇护理中应用系统化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产妇妊娠压力,缓解其妊娠不良情绪,提高顺产率,有利于实现良好妊娠结局。

  • 标签: 初产妇 系统化心理干预 妊娠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