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5例,均完善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开展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组开展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就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结局进行评定对比。结果:治疗24h、2周等阶段研究组NIHS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结局评定示研究组临床结局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抗血小板治疗相比,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有助于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临床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行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于其治疗工作中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对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作用探讨。方法:针对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予以选取,样本共选取80例,且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样本收录时间均在2021.2——2022.2,随机性的将样本划分为两个组别,并给予不同干预措施,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统计组间指标变化差异。结果:入组时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并无明显差距,P>0.05;干预后15d、30d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评分均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且每个时间段均以观察组评分指标更优,P>0.05。结论:行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于其治疗工作中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对患者治疗效果促进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和研究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98例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使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细节化优质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细节优质护理措施,有利于调节患者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普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院前-急诊联动模式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效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ACI患者为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与观察组(院前-急诊联动模式)。比较两组救治情况、救治时间、NIHSS评分、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院前-急诊联动模式可提高ACI的静脉溶栓成功率,缩短救治时间,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寻求最佳治疗方法。方法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及血塞通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率为42.42%,高于对照组的15.1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超早期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且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脑梗死患者的基线情况与其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行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静脉溶栓后24h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溶栓前减少≥4分或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完全消失视为有效,比较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房颤、吸烟,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溶栓前平均动脉压、溶栓前血糖、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药物类型,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与溶栓早期治疗效果有关的因素。结果静脉溶栓早期有效率为40.8%(29/71)。有效组在3h内接受溶栓的患者比率高于无效组(55.2%vs21.4%,P=0.003),而心房颤动的比率低于无效组(6.9%vs26.2%,P=0.03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3h)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独立相关(OR=0.161,95%CI:0.148—0.533,P=0.003),而心房颤动则是其危险因素(OR=8.666,95%CI:1.482~50.688,P=0.017)。结论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效果与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及是否伴心房颤动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观察应用r―PA瑞替普酶(瑞通立、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第3代溶栓药与尿激酶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I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将101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r-PA组34例,给予r―PA18mg入NS10ml,静推3min,尿激酶组37例,给予尿激酶100万U溶于5%葡萄糖100ml中30min内静脉滴注,以同期非溶栓治疗的具有相同条件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仅行常规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6h、24h,7d的NIHSS评分减少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r-PA组与uK组6h、24h、7d的NIHSS评分减少程度r-PA组高于u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尿激酶,出血率,三组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
简介:目的探索静脉溶栓时间窗扩大到6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影响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因素、溶栓后颅内出血特别是症状性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9月至2006年9月上海地区所有溶栓患者的数据,评价溶栓的时间、rt-PA使用剂量、溶栓后24h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溶栓后3个月的NIHSS评分、(modifiedrankinscale,mRS)改良Rankin量表及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I)等数据,并以NINDS研究中的安慰剂对照组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的差别,对影响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结果溶栓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的预后,溶栓后24h治疗组NIHSS即得到改善的患者达到57.8%,高于对照组的39.1%(P=0.001)。溶栓治疗同样可改善患者溶栓后3个月的NIHSS、mRS及BI(P〈0.05)。另外溶栓可增加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但是不增加患者的总体死亡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仅TOAST分型与SICH的发生相关,其中心源性栓塞发生SICH的危险性要高于其他类别的卒中。结论本组数据表明卒中后6h内溶栓治疗是相对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溶栓后24h症状改善越多,溶栓后3个月预后越好,心源性栓塞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危险较高,在选择溶栓患者时需慎重。
简介:摘要目的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共9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查CT发现,溶栓后出血转化7例,均为非症状性脑出血,出血病例均为大面积脑梗死,其中4例为心房纤颤心源性脑栓塞。结论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良好,虽然治疗后出血风险相对较高,但均为非致残性出血。另一方面,尿激酶的成本较低,适宜在县级医院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运用尿激酶进行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分为3组早期溶栓治疗组20例,溶栓治疗组20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早期溶栓治疗组和溶栓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于发病后3小时、6小时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评价3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10、20天评分比较,早期溶栓治疗组的评分显著低于溶栓治疗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溶栓治疗组与溶栓治疗组的疗效评价有统计学差异,且二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早期溶栓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1%,溶栓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为58.3%。结论早期运用尿激酶进行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在改善神经缺损的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对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优势。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4月—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行超早期(3h内)治疗,对照组行延迟(6h内)治疗。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患者6h、24h、1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5.55±8.77)分、(18.12±10.21)分、(11.75±10.57)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50%,较对照组的25.00%更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具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及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