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静脉护理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175例行静脉护理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在175例行静脉护理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中,有121例患者冠脉再通,约为69.14%;有8例患者梗死复发,约为4.57%;有4例患者存在出血症状,约为2.29%;有1例患者发生死亡,临床死亡率约为0.57%。结论及时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对于行静脉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更好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变冠状动脉的再通率,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死亡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卒中中心对静脉治疗发病6 h内的超早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救治时间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113例行静脉治疗的超早期AC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卒中中心建立前(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接受静脉治疗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卒中中心建立后(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接受静脉治疗的患者73例为研究组。记录救治时间节点,包括发病到就诊时间、就诊到初步诊断ACI时间、完成采血及指标报告时间、完成CT检查并确诊时间、知情同意时间和就诊到开始静脉时间;观察短期预后,包括病死率、静脉有效率、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率和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就诊到初步诊断ACI时间、知情同意时间和就诊到开始静脉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5.16 ± 1.97) min比(10.23 ± 7.80) min、(36.26 ± 21.89) min比(56.23 ± 40.97) min和(85.12 ± 35.46) min比(126.28 ± 50.1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发病到就诊时间、完成采血及指标报告时间和完成CT检查并确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1/73)比12.5%(5/40)],静脉有效率和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4.9%(62/73)比67.5%(27/40)和76.7%(56/73)比55.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规范的卒中中心,能够缩短超早期ACI患者的救治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脑梗塞 血栓溶解疗法 预后 回顾性研究 卒中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替普酶静脉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0例,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均分为观察组(40例,选择使用阿替普酶静脉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与对照组(40例,采用阿替普酶溶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阿替普酶静脉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整体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静脉溶栓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联合应用阿替普酶静脉与头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在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联合亚低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73%VS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SF-36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SF-36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阿替普酶静脉与头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亚低温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尿激酶静脉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以 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 5 年 3 月 -201 6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 108 例 脑梗死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 分为 治疗 组和对照组,每组 54 例,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 规 的内科方法进行 治疗, 治疗 组 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尿激酶 静脉 进行 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 以 及血液流变学 指标 的改变 情况 。 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0.7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4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尿激酶 静脉 治疗 脑梗死 患者能够 明显 的 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以及 血液流变学, 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 标签: 尿激酶 脑梗死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静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治疗脑梗死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和血液流变学,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激酶 脑梗死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治疗对血清炎症因子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凝治疗,观察组行阿替普酶静脉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与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1β、TNF-α水平、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溶解血栓、恢复缺血区血供,降低炎症反应,改善神经缺损程度。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血炎症因清子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替普酶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以及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将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需对其使用阿替普静脉治疗,探究该疗法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同时需总结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前患者NIHSS评分为(9.33±4.56)分,治疗后24h、治疗后7d分别为(7.31±3.74)分、(5.81±3.53)分,较之治疗前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30例患者中11例出现出血性转化,通过对其影响因素分析来看,与年龄、前NIHSS评分、前血糖、既往房颤病史有关。结论: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而且可能会因前NIHSS评分、血糖指标及既往房颤病史而出现出血性转化。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出血性转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吡拉西坦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9日-2023年12月28日本院收治的135例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治疗阿替普酶静脉。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认知能力相比较,观察组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吡拉西坦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时间节点的院内快速急救干预模式用于脑梗死患者急诊静脉中的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收治的急诊静脉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给予基于时间节点的院内快速急救干预模式,两组各40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的CT检查完成时间、前等待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的60min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认知功能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急诊静脉中,应用基于时间节点的院内快速急救干预模式,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时间节点 院内快速急救 脑梗死 急诊静脉溶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静脉治疗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对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效果。方法:研究资料择取急性脑梗死静脉治疗患者,研究时间开始于2023年04月~2024年01月,立足于随机数字1:1法上,对照组护理方案选择常规法,对象33例,研究组护理模式选择综合护理干预法,对象33例。两组对象护理干预结束,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照。结果:比较对照组,研究组统计并发症数量少,P<0.05。讨论:在老年急性脑梗死静脉治疗患者护理中运用综合护理干预,价值显著,有效改善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老年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治疗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目的:探讨超早期动脉治疗脑梗死疗效。方法:在DSA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置管至血栓处附近,超早期给予尿激酶局部。结果:行超早期动脉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偏瘫肌力很快恢复。结论:超早期效果肯定,对符合超早期患者应尽量采用动脉局部治疗。

  • 标签: 超早期动脉溶栓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梗死严重程度对尿激酶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两年尿激酶病人90例,对前进行NIHSS评分以评价其严重程度并分组(A组4~10分,B组11~20分,C组大于21分),后3个月进行mRS评分,从而得出脑梗死严重程度对尿激酶效果的影响。结果A组患者给与尿激酶效果最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脑梗死尿激酶效果最佳,更值得采用。

  • 标签: 脑梗死严重程度 尿激酶溶栓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索TCD对尿激酶治疗脑梗死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尿激酶后TCD监测的34例病人采用心理护理,监测前护理准备及监测中的护理方法。结果33例病人顺利完监测,治疗后6小时的监测中有1例病人出现血尿,1例病人出现意识障碍。结论护理工作对安全完成TCD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溶栓 TCD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早期尿激酶(UK)治疗的疗效。方法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6小时内均给予快速静脉滴注尿激酶50~80万单位,设对照组60例,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UK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显著,临床疗效显效率82.3%。结论UK小剂量超早期(<6小时)静脉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早期 溶栓 治疗 急性脑梗死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后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将41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后发生颅内出血组19例,后未发生颅内出血组22例,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后发生出血性转换组与无发生出血性转换组相比,头颅CT有早期缺血改变(P<0.05),大面积脑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头颅CT有早期缺血改变及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的危险因素。结论头颅CT有早期缺血改变及大面积脑梗死是引起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溶栓 出血性转换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急诊脑梗死护理流程的设计及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2015年10月份至2017年1月份期间来我院就诊的35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在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35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化的护理流程,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诊疗时间、等待治疗时间及治疗时间等指标要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脑梗死护理流程,可明显的提高患者病情的恢复速度,减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护理上广泛的去应用。

  • 标签: 急诊脑梗死 溶栓护理流程 设计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超早期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方法对筛选出的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重组型纤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结论如果严格掌握时间窗及适应证,掌握护理要点,应用r-tPA静脉治疗超早期脑梗死安全、有效。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超早期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所有患者均使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分析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中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2h、24h以及14d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15.97±2.37)分、(8.49±1.64)分、(7.01±1.31)分、(5.21±1.00)分,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随时间的变化,NIHSS评分在不断降低;30例患者基本治愈13例,为43.3%,治疗有效13例,为43.3%,治疗无效4例,为13.4%;30例患者共出现3例牙龈出血以及1例血尿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结论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且不良反应较少,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相对其他药物便宜,可在基层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尿激酶 溶栓治疗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头颅CT灌注成像(CTP)指导下静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时机选择。方法采用开放性非随机的研究方法。18例发病3~6h临床诊断为脑梗死患者,行CTP检查,有影像学改变且有缺血半暗带者进行治疗。评定病灶中心、病灶周边、周围正常脑组织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比较前、后2h、24h、7d、90dNIHSS的变化;后7h、90hBather指数(BI)、mRS的变化。结果CTP检查,18例病人均出现灌注异常,病灶中心区域与周边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2h、24h、7dNIHSS评分与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90dNIHSS评分与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7dBI、mRS与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90dBI、mRS与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可以帮助选择病人,在有影像学支持的前提下,适当扩大时间窗,在发病6h内予重组组织型纤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血流灌注 脑梗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半暗带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