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相关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作为此次的A组,再将收治的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80例设为此次的B组,另外在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参照组,分析所有受检对象的血清糖类抗原724、242、199以及癌胚抗原水平,并分析各血清肿瘤标记物单独诊断以及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结果 A组患者的血清糖类抗原724、242、199以及癌胚抗原水平均高于B组与参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准确度明显高于血清糖类抗原724、242、199以及癌胚抗原的诊断准确度,对比结果(p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外科医师经常遇到发生于女性患者的继发性卵巢肿瘤(STO)这一临床难题,特别见于年轻女性。STO多为消化道来源,可能的转移途径包括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腹膜种植转移等,分子分型及组织病理特征各不相同。正确鉴定STO的来源与特征尤为重要,应结合病史、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影像学等多种手段明确。STO患者的整体预后较差,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使部分患者获益。STO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不轻易放弃是每一个临床医生应该了解的正确选择。
简介:摘要外泌体(exos)作为一种直径在40~150 nm之间的细胞外囊泡,在介导细胞间通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的证据表明,肿瘤细胞分泌的exos(TEXs)可通过传递微小RNAs对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进行驯化,使其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从而为肿瘤的生长、进展和转移提供有利支持。本综述旨在对TEXs微小RNAs在介导肿瘤免疫抑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从而为深入理解肿瘤微环境中TEXs介导的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crosstalk"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前循环肿瘤细胞(CTC)和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CTEC)检测在胃癌辅助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并经病理确诊的62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11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采用差相富集技术(SE)与免疫荧光染色-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i·FISH)整合成的SE-i·FISH技术检测患者的CTC和CTEC,分析CTC和CTEC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CTC数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3, P=0.009);胃癌组CTEC数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5,P=0.048)。ROC曲线显示,当cut-off值定为9个细胞/6 ml血时,CTC在胃癌诊断中的灵敏度为84%,特异性为82%(AUC=0.876,95% CI,0.792~0.963,P<0.01);当cut-off值定为6个细胞/6 ml血时,CTEC在胃癌诊断中的灵敏度为50%,特异性为100%(AUC=0.727,95% CI,0.603~0.851,P=0.02)。CTC阳性与胃癌患者的肿瘤部位(χ2=4.292,P=0.038)、TNM分期(CTC≥10时χ2=4.848,P=0.028; CTC≥11时χ2=6.234,P=0.013)有关,CTEC阳性与胃癌患者的血清CA19-9(χ2=4.858,P=0.028)和血清CA724(χ2=4.108,P=0.043 )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E-i·FISH技术在胃癌CTC和CTEC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于胃癌的辅助诊断和早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与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电切术(PKRBT)在膀胱侧壁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7月本院60例膀胱侧壁肿瘤患者,分组采用平行对照法,每组3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电切术与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膀胱冲洗时间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护理在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风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风险频次、炎性因子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差异。结果研究组风险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无明显差异,护理后研究组炎性因子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透析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风险护理,不仅护理效果显著,而且降低了患者炎性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而提高治疗安全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风险护理应在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治疗转归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治疗转归及生存率的影响。其中患者共118例,资料纳入时间2015年1月-2020年1月。结果:生存率方面,118例患者透析1年生存率为88.98%(105/118),透析3年生存率为75.42%(89/118),透析5年生存率为60.17%(71/118)。其中,50岁以下患者生存率为47.76%(32/67),显著高于50岁以上患者生存率29.41%(15/51),5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3年起生存率最低,仅为44.23%(23/52)。疾病转归方面,118例患者仍有49例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9例肾移植治疗,8例改为腹膜透析治疗,5例转院治疗。死亡患者合计47例,合并营养不良者38例,占80.85%。死亡原因26例(55.32%)是由于心血管疾病,19例(40.43%)是由于心力衰竭,2例(4.26%)由于感染和肿瘤。结论:年龄、营养状况、糖尿病肾病等因素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需引起特别注意。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干预后,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共90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细节护理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5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显著较低,研究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故方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安宁疗护模式在老年终末期患者中对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从2020年4月开始,至2021年5月为止,通过电脑随机抽选的方式选择上述时间段内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终末期患者92例作为入组成员,将其分为了两个组别,分别为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共46例,以及使用安宁疗护模式的观察组共4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数值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处于终末期的老年患者而言,对其开展安宁疗护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工作,能够保证让患者获得更加理想的护理质量,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提升,值得临床进行大力推广与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终末期肾脏病(ESRD)中青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期间的认知功能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抽取174例中青年患者,均为行MHD的ESRD,本次调取均为2018.01~2021.05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采取Moca量表对全部患者认知功能做出评价,观察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总结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74例患者中124例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71.26%(设为A组),另50例设为B组。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显示,中青年ESRD患者MHD期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以MHD≥4年、年龄≥40岁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认知功能障碍在中青年ESRD患者MHD期间发生概率较高,其独立危险因素为MHD≥4年和年龄≥40岁,因此需予以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胆囊癌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筛选胆囊癌相关突变基因,为胆囊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有效的临床前模型和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取10例手术切除的胆囊癌新鲜组织建立裸鼠胆囊癌PDX模型。通过对其中两例PDX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Ki67免疫组化染色和全外显子测序(WES),比较其在组织结构和分子病理方面与原代供体肿瘤的生物学性状差异,高通量筛选肿瘤突变基因。结果胆囊癌PDX模型构建成功率为70%(7/10),PDX肿瘤组织与供体肿瘤的病理组织结构和生长特征基本相似;经WES测序的2例建模患者中,PDX模型有害突变基因与原代供体肿瘤相同率为71.4%(15/21)和65.2%(15/23),相同基因分别占模型有害突变的93.8%(15/16)和71.4%(15/21)。两例供体肿瘤与PDX模型肿瘤共同的突变基因包括TP53、ABCC4、AMPD1等22个;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最终筛选出可能与胆囊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TP53、ABCC4等10个基因。结论胆囊癌PDX模型可以有效替代胆囊癌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前研究,TP53、ABCC4等10个突变基因可能成为胆囊癌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乙状窦前入路肿瘤切除术在颅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用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8例颅脑肿瘤患者作为实验样本,按照不同入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应用乙状窦前入路肿瘤切除术,对照组应用右额眉上入路肿瘤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段NIHSS评分、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mo(18.64±2.47)分、术后4mo(16.36±2.47)分、术后8mo(14.57±1.36)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重症慢性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应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的临床实践价值。方法:以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74例重症终末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探究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7例,对参照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探究研究组患者则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探究研究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以及甲状旁腺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使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对合并有严重并发症的终末期重症慢性肾脏病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性,预后较好,值得在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