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眼眶肿瘤应用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眼眶肿瘤患者47例(47眼),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对超声图像特点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检查结果良性肿瘤33例,恶性腺瘤3例,诊断符合率为76.6%,误诊11例,误诊率为23.4%。良性肿瘤眼球及眼眶肿瘤声像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内部回声不均匀。结论:超声检查无创、经济,易被接受,可以确定肿瘤的具体空间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具有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眼眶肿瘤不仅损害患者容貌,还损伤视功能,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由于眼眶组织结构复杂、神经血管丰富且与视觉器官联系紧密等原因,该部位肿瘤的治疗较其他部位呈现出难度大、风险高的特点。肿瘤的经典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手术是大部分眼眶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且随着技术和设备的改良,其现已朝着微创的方向发展。化学药物治疗多应用于晚期肿瘤或侵犯程度广泛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且随着给药方式和方案的改进,正朝着高效和低不良反应的方向发展。放射治疗则多用于手术难以完整切除和易复发的难治性肿瘤,且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其已实现了安全和精准化治疗。除了经典的治疗方法外,针对致癌位点在分子水平上的靶向治疗也成为眼眶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眼眶肿瘤在手术切除、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靶向治疗方面的技术进展作一综述。
简介:目的分析原发性眼眶肿瘤的组织来源、手术进路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开眶手术治疗的眼眶肿瘤101例。结果前十位的眼眶肿瘤分别是:海绵状血管瘤22例(21.78%),静脉性血管瘤10例(9.9%),(表)皮样囊肿泪腺10例(9.9%),泪腺混合瘤8例(7.92%),炎性假瘤7例(6.93%),脑膜瘤6例(5.94%),腺样囊性癌5例(4.95%),淋巴瘤4例(3.96%),肉瘤3例(2.97%),神经鞘瘤2例(1.98%)。手术方法包括前路入眶68例,外侧开眶27例,眶内容6例,术后复发4例。结论开眶手术的术式选择与肿瘤的性质、位置、粘连情况、病变范围密切相关。术前对肿瘤的性质、位置、粘连程度的正确判断和手术操作技巧可减少术后复发等并发症。术后复发病例主要为脑膜瘤及泪腺肿瘤。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眼眶肿瘤种类、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并发症等进行较深入地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的30例眼眶肿瘤患者有关资料,对其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眼眶肿瘤患者中有8例患者囊肿,6例患者为海绵状血管瘤,4例患者为静脉性血管瘤,3例患者为泪腺多形性腺瘤,2例患者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患者为神经鞘瘤,1例患者为泪腺腺样囊性癌,1例患者为视神经胶质瘤,1例患者为神经纤维瘤,1例患者为视神经鞘脑膜瘤,1例患者为眼眶骨瘤。患者都采取手术方法摘除,其中22例患者采取前路开眶方法,5例患者采取外侧开眶方法,1例患者采取外侧与内侧相结合开眶方法,1例患者采取经筛窦内侧开眶方法,1例患者采取经颅开眶方法。术后半年对患者复查有1例患者上睑下垂,2例患者瞳孔发生改变,1例患者眼球运动受限。结论在临床中眼眶肿瘤患者具有多样性表现,就诊的很多患者是由于眼球突出,影像检查结果表明形状不同的占位性病变,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对手术技巧特别注意及选择适宜的术式能够有效避免病情复发及产生各类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眼眶骨肿瘤,并探讨研究病理情况。方法: 2003年 1月 --2017年 12月期间 ,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18例 眼眶骨肿瘤患者,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病理研究。结果:①18例 患者,平均病程(4.1±1.83)年。② 18例 患者,10例 接受CT检查, 7例 核磁检查,1例 联合核磁与CT检查。其中,关于病变部位, 5例 位于眶上壁,6例 内上眶壁,3例 外上方,内下方、外下方、眶下壁、球后眶壁各1例 。③所有患者基于全身麻醉下,行肿瘤摘除术。④本组18例患者, 5例骨瘤, 6例骨纤维异常增生症, 2例转移瘤, 2例骨母细胞瘤, 1例非骨化性纤维瘤, 1例侵袭性骨母细胞瘤, 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 结论:眼眶骨肿瘤,发病率低,但种类多,CT是有效的诊断方式,对于良性肿瘤或瘤样病变,手术切除可取得较好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眼眶肿瘤患者护理需求的真实内容,为眼眶肿瘤患者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眼眶肿瘤患者35例,对其护理需求的深入访谈,并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眼眶肿瘤患者的需求呈现4个方面的主题:患者对护理相关知识药物相关知识需求高;患者对环境护理的要求较高;患者希望医护人员能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结论:针对眼眶肿瘤的护理需求,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及用药知识的培训,改善住院环境,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个体服务,提高眼眶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 【摘 要】目的:对四种眼眶神经源性肿瘤临床特征、 CT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四种疾病的影像学征象和临床特征,对比三种诊断方式的价值,提升诊断准确率,指导评价预后和临床诊断。方法:收集我院自 2006年 3月至 2012年 8月期间,经过手术治疗并且具备眼眶神经源性肿瘤完备资料的 91例患者。统计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对全部病例展开超声检查。对比四种不同神经源性肿瘤 CT征象特点。对照病例结果,比较 CT诊断、临床诊断同病理诊断的相符率。结果:对比临床表现可知,上述四种疾病在眼部疼痛、向正前方突眼、眼底受压征、向前方突眼的 pearson a?检验中,其 P值都要比 0.05小,这表明上述四种疾病在临床表现上具备统计学意义。对比 CT表现可知,上述四种疾病的 CT诊断准确率、钙化、边缘锐利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而眶颅交通、骨质受累的差异并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CT诊断的准确性要比超声和眼科临床的准确性更高。超声检查无创性且方便,能准确定位眼眶神经源性肿瘤,但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很低。现如今,眼科临床需结合 CT和超声进行检查,以使诊断准确率提升,便于评价预后和指导手术。 【关键词】眼眶神经源性肿瘤;临床;影像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眼眶肿瘤切除术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9.1-2020.1月内收治的 46例眼眶肿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23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 23例,采用精细化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均有一定效果,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后患者疼痛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后疼痛情况,( 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眶肿瘤切除术中采用精细化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疼痛感,从而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加快病情恢复,具有较强临床效果,所以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眼眶肿瘤切除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9.2-2020.2月内收治的 36例眼眶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18例,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和观察组( 18例,采用舒适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均有一定效果,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后焦虑感和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后焦虑感和抑郁程度。( 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眶肿瘤切除术中采用舒适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焦虑感以及抑郁程度,从而促进病情恢复,具有较强临床效果,所以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眼眶肿瘤切除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2例眼眶肿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中有38例患者视力正常,有3例患者出现视力异常情况,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失明的情况,实验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1.71%(13例)。结论舒适护理在眼眶肿瘤切除术护理中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实施眼眶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起到的效果和作用。方法:本次实验起止时间为2021年12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12月,实验对象为在本院收治眼眶肿瘤且进行切除术的患者60例,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中使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患者术中使用精细化护理干预,之后对两组患者基本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方式的观察组患者视力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护理对保障眼眶肿瘤切除术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而精细化护理干预方式的应用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细致的护理服务,也能从有效护理中降低多种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精细化护理用于眼眶肿瘤切除术中的效果进行观察研究。 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医院收治的眼眶肿瘤切除术患者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正常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的为24.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眼眶肿瘤切除术患者治疗中,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视力,同时减少治疗中并发症的产生,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