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34例入住本院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结果126例桡动脉穿刺成功,成功率94.03%,10例发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为8.13%。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患者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少,术后活动不受限,住院时间短,节约住院费用,适合推广应用。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分娩硬膜外腔镇痛应用不同镇痛药配比的效果,应用多普勒超声观察不同药物对子宫-脐动脉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健康足月头先露初产妇,随机分成4组:A组为自然分娩产妇,不施行任何镇痛措施,作为对照组;B组施行硬膜外腔病人自控镇痛(PCEA),持续辅注0.125%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C组施行PCEA0.0625%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D组施行PCEA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PCEA采用负荷剂量6ml+持续剂量12ml/h+PCA5ml用药方式。用药过程中采用多普勒超声监测子宫=脐动脉的内径与血流率,计算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观察子宫和胎儿状况。结果:B、C、D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妇VAS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活动能力存在不同程度减退。B、C、D组的宫压无明显变化,活跃期时间缩短,且产率稍有增高,剖腹产率也增高。结论:低浓度0.0625%布比卡因或0.125%罗哌卡因即可获得良好的分娩镇痛效果。操作简单、对产妇和胎儿生理影响小,值得推广。

  • 标签: 分娩疼痛 硬膜外腔镇痛 布比卡因 芬太尼 罗哌卡因 多普勒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管成像检查在老年患者特殊护理中的临床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200例老年患者划分为两组,分别定义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60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特殊护理,对照组患者未开展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管成像检查,观察组患者应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管成像检查,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患者心率显著变化63例(10.5%,屏气不良36例(6.0%),图像质量不佳31例(5.2%);对照组患者心率显著变化319例(53.2%),屏气不良152例(25.3%),图像质量不佳137例(22.8%),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老年患者实施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管成像检查,能够在特殊护理中,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减少心率显著变化,避免屏气不良,提高图像质量,对老年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日后,老年患者的特殊护理,可推广应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管成像检查。

  • 标签: 多排 CT 成像 老年 特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冠心病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管成像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5月接收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30例,采用心电图检查手段,研究组为30例,予以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管成像检查模式,比较两组诊断准确性。结果统计比较分析,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96.67%),参照组诊断准确率为(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积极应用64排螺旋CI冠状动脉管成像,对提升诊断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提高精确度,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冠心病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A血管成像技术与CT平扫技术在检查冠状动脉管狭窄方面的优缺点。方法:研究目标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4月本人所在实习医院的70例患者,其中全部对象均为冠心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35人。对照组使用CT平扫技术,实验组采用CTA血管成像技术。观察并分析两组图像的图像质量及斑块检出情况。结论:使用CTA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冠状动脉狭窄以及相关病变,成像清晰,图像质量优,对临床科室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使用CT平扫技术获得的图像,虽能从中观察到冠状动脉的钙化病灶,但无法观察到狭窄血管,不能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CTA血管造影技术 CT平扫 冠心病 诊断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患者甲状腺上动脉与肝动脉的彩色多普勒(CDFI)数据,探讨甲亢时肝动脉的研究价值。方法测量30例经实验室检查证实甲亢的患者的甲状腺上动脉、肝动脉的彩色多普勒数据,分别与正常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甲亢患者肝动脉增快。结论甲亢属于高动力性疾病,肝动脉可间接反应甲状腺上动脉血流情况。甲亢患者甲状腺上动脉与肝动脉呈正相关。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上动脉 肝动脉
  • 简介: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腹部检测早期妊娠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和频谱特征,建立11~14孕周双侧子宫动脉参数,搏动指数(PI)的正常值范围。方法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7月1日于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建档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共207例,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11~14周检测子宫动脉PI值,记录舒张早期切迹。结果111~14孕周子宫动脉PI值呈正态分布,PI值正常参考值范围(95%的界限)PI(1.48±1.10)。2在11~14孕周,78.7%的孕妇存在子宫动脉切迹,其中双侧子宫动脉切迹约54.6%,单侧子宫动脉切迹24.1%。3双侧子宫动脉手动描迹和机测获得的PI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妊娠子宫动脉PI值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逐渐降低。本研究建立经腹超声11~14孕周血流PI值参考值区间并记录舒张早期切迹特征,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早期妊娠异常子宫动脉图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 标签: 子宫动脉 子宫胎盘循环 多普勒 妊娠早期
  • 简介:断指再植手术现已广泛开展,术中操作不当、血管条件差、感染及术后护理不当等很多因素都可导致血管危象发生,血管危象处理不及时可致再植手指坏死。临床医师常苦恼在血管危象早期诊断中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而当临床表现明显,出现皮温肤色改变、患指肿胀及毛细血管返流异常等情况,可确诊为血管危象时常常丧失了宝贵的抢救时机。本文中应用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测量指端血流.探讨其在血管危象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 标签: 血管危象 指端 血流速度 早期诊断 断指再植术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海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PC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肌钙蛋白I进行检测,并对患者冠状动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进行记录,以患者血清心肌钙蛋白I水平值为参照标准,分为心肌损伤组及无心肌损伤组,对心肌损伤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心肌损伤组球囊扩张时间为(85.6±56.2)min,支架长度为(25.2±15.2)mm,无心肌损伤组球囊扩张时间为(48.5±39.2)min,支架长度为(17.2±8.2)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1、-2.42,均P < 0.05);心肌损伤组患者的ST段变化[80.77%(21/26)]明显高于无心肌损伤组的5.88%(2/34)(χ²=34.95,P < 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是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r=69.25,P < 0.05)。结论冠状动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心肌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可有效判断患者心肌损伤发生可能性,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心电描记术 心肌再灌注损伤 肌钙蛋白I ST段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E)联合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后不同抗凝方案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北京安贞医院连续收治的择期行CE+OPCABG手术的154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0例,女34例;年龄39~78岁,平均(62.6±7.2)岁。根据术后抗凝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组(81例,低分子肝素组),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组(73例,替格瑞洛组)。收集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有无输血、48h内心电图及肌钙蛋白动态变化等数据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指标。结果全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5~13天出院。启动抗凝治疗后,低分子肝素组、替格瑞洛组血红蛋白最低值分别为(88.3±14.6)g/L和(89.5±11.6)g/L(P>0.05);血红蛋白低于70 g/L者分别有8例和5例(P>0.05),给予输血治疗;术后48 h内肌钙蛋白峰值分别为850.55(410.63,1 662.63)pg/ml和1 184.60(667.50,3 169.6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内心电图证实两组并发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均为2例(2.5%对2.7%,P>0.05)。结论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凝方案预防CE+OPCABG术后并发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效果无明显差异。与替格瑞洛相比,低分子肝素并不会增加术后出血风险。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可降低术后肌钙蛋白升高的水平,这可能与更好的术后远期疗效有关,该结论需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 抗凝治疗 早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E)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近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血管外科接受CE+CABG的248例弥漫性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01例,女性47例;年龄(65.6±8.5)岁(范围:43~79岁)。体外循环手术156例,非体外循环手术92例。共对269根病变血管完成CE,包括前降支108根,右冠状动脉140根,钝缘支21根。共完成旁路移植872支,包括左胸廓内动脉248支,桡动脉48支,大隐静脉576支,每例患者移植(3.5±0.8)支(范围:2~6支)。CE后平均血流量为(26±8)ml/min(范围:13~59 ml/min),血流指数为3.1±0.8(范围:2.0~6.7)。采用t检验或χ²检验比较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患者的手术结果及术后通畅率。结果全组围手术期病死率为1.2%(3/248),2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术后顽固性低心排血量。9例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随访(41.8±21.4)个月(范围:1~68个月)。旁路血管术后1年通畅率为78.4%(182/232),3年通畅率为69.8%(162/232)。左冠状动脉系统通畅率明显高于右冠状动脉系统(1年:87.4%比73.1%,χ²=6.533,P=0.011;3年:78.2%比64.8%,χ²=4.588,P=0.032)。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旁路血管通畅率无差异(1年:80.0%比76.9%,χ²=0.277,P=0.599;3年:71.5%比67.9%,χ²=0.300,P=0.584)。结论CE+CABG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可以获得较满意的完全再血管化,有较好的早、中期效果和旁路血管通畅率。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手术具有相似的早中期结果。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 冠状动脉分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对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行再次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对远期预后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12月在阜外医院进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分为既往PCI和非既往PCI两组,并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并进行2年随访,记录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卒中、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再发卒中)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的远期预后差别。结果共纳入6194例行PCI的ACS患者。既往PCI组共1256例,既往非PCI组共4938例。既往PCI组患者年龄更高,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更多。2年随访结果显示,既往PCI组全因死亡率(2.3%vs.1.1%,p=0.001)、心原性死亡(1.7%vs.0.5%,p〈0.001)、急性心肌梗死(2.7%vs.1.8%,p=0.040)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13.9%vs.11.8%,p=0.039)显著高于既往非PCI组,而血运重建、脑卒中及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别。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既往PCI、年龄、左室射血分数〈40%及介入治疗不成功是全因死亡和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在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介入治疗不成功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多因素COX回归显示: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0%及糖尿病史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同时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40%及介入治疗不成功是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既往PCI不再是全因死亡(HR=1.81,95%CI:0.99–3.28,p=0.051)和心原性死亡(HR=1.09,95%CI:1.04–1.14,p=0.062)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中国单中心大样本人群,对于有相同危险因素的患者,既往PCI不是再发ACS介入治疗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既往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ECG)、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E)、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MD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川崎病(KD)严重冠状动脉病变远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随访的15例KD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美国冠状动脉分级Ⅲ~Ⅴ级)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以及ECG、2DE、MDCT和CAG检查结果。结果15例KD患儿进入分析,KD发病年龄为5个月至13.5岁,平均(4.8±1.1)岁;病程3~64个月,平均(17.4±13.0)个月。2例主诉反复心绞痛发作,2例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其余患儿无明显临床症状。ECG检查发现异常Q波及ST-T波改变3例;MDCT与CAG检查结果显示,在单支、两支和三支冠状动脉中发生巨大瘤样病变的患儿分别为5例、5例和3例;6例合并远端冠状动脉瘤;2例可见冠状动脉瘤内血栓形成,但未形成狭窄;4例存在冠状动脉严重梗阻性病变,其中右冠状动脉合并左回旋支完全闭塞1例,右冠状动脉合并左前降支严重狭窄2例,右回旋支完全闭塞1例。冠状动脉病变Ⅲ级1例,Ⅳ级10例,Ⅴ级4例。与MDCT、CAG结果对照,2DE诊断完全符合率为46.7%(7/15例),其中遗漏诊断远端冠状动脉瘤6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和(或)闭塞4例,冠状动脉内附壁血栓1例。结论对于2DE诊断为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KD患儿,应予以进一步MDCT或CAG检查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全貌,为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更多信息。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儿童 随访 超声心动图 冠脉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再次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对远期预后影响。方法:选取 2014 年 7 月 -2015 年 7 月收治的 70 例进行 PCI 治疗的 ACS 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有无既往 PCI 治疗将有 PCI 治疗史患者观察组。无既往 PCI 治疗的为对照,对比两组远期预后差别。结果:经过两年的随访观察,观察组发生全因死亡率、心原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而血运重建、脑卒中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发现:既往 PCI 、年龄、左室射血分数 <40% 及介入治疗不成功是全因死亡和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多因素 COX 回归显示: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 40% 及糖尿病史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同时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 40% 及介入治疗不成功是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 , 而既往 PCI 不再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通过研究表明,对于有相同危险因素的患者,既往 PCI 不是再发 ACS 介入治疗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既往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102例进行分析讨论,在围手术期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术前给予心理护理以及存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给予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针对并发症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此组患者经有效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后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8例,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针对冠心病介入的患者给予有效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冠心病 造影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阿托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血流的疗效。方法将70例慢血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予治疗,仅给予必要的对症处理,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阿托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状动脉血流可以有效的改善慢血流指标并提高病人的身体机能,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阿托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 慢血流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血流患者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关系. 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为在我院因典型或不典型胸痛、胸闷而怀疑有冠心病,然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示CSFP组患者41例,冠状动脉狭窄组的患者48例;无冠状动脉疾病的对照者50例。同时采集股/桡动脉外周血测定血清25-(OH)D3水平。分析冠状动脉CSFP组和冠状动脉狭窄组及对照组的25-(OH)D3水平。结果 1,25(OH)2D3血清检测结果显示CSFP组(21.896±14.180ng/ml),冠状动脉狭窄组(22.451±14.383ng/ml),对照组(31.168±11.792ng/ml)。1,25(OH)2D3,CSFP组与冠脉狭窄组成对比较无显著意义(P=0.066,>0.05),对照组与CSFP组、冠状动脉狭窄组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

  • 标签: 冠状动脉 慢血流现象 1 25(OH)2D3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支架植入后慢血流的影响。方法:经随机抽签方式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支架植入后慢血流患者66例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组分别有33例患者。参照组未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组接受替罗非班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达到TIMI血流三级的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比较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研究组LVEF、LVEDD和E/A值改善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支架植入后慢血流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可使心功能和慢血流明显改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标签: 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支架植入后慢血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患者术后卵巢动脉及子宫动脉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本院于2015年12月~~2019年12月纳入75例胎盘植入产后出血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借助超声分别于术后4周及术后12周对患者卵巢动脉及子宫动脉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血流峰值((PSV))以及舒张末期流速((ED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4周的子宫动脉PI、RI、PSV、EDV等指标与术后12周相比差异显著,且术后2h及24h阴道出血量均少于术前((P<0.05)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