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近期,越来越多国家宣布疫情结束,恢复正常出入境进出口贸易,我国疫情虽然有反复,但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国上下生产生活和学习都进入了正常化的轨道,并做好了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这标志着我国已进入“后疫情时代”。但即使这样,由于疫情所造成的经济发展滞后,却需每个人的不断努力,用“小球撞大球”的态势去缓和并且恢复正常的发展节奏与模式。一场灾难即是一场新希望的到来。在这种背景下,更显示了大国力量,更展现了人类应对突发“大考”的智慧与韧性。“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像雨后春笋般,疫情中诞生的创新萌芽数不胜数,不仅传承了之前的成功发展经验,也进一步更新和完善了国家治理体系存在的不足。危机与机遇往往是并存的,可以说,疫情带给了损失,同时也带来了不同角度的看法与希望。
简介:摘要:以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为引领,构建学术创新能力培养三大基础平台。培养制度体系平台主要从学院、导师、学生三个层面构建;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主要从课题组内部、不同学院之间、学校之间以及校企间构建;绩效考核体系平台主要基于导师层面的综合考评机制和学生层面的评价机制进行完善。
简介:创新投入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途径,而不同类型的创新投入对一国生产率改善的作用存在差异性。学理上的解释需深入研究创新活动的内部反应机制。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创新活动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基于研发资本存量的测算,构建反映创新投入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经合组织(OECD)23个国家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检验创新投入结构对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来看,试验发展活动对当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功效的发挥存在一定时滞,且基础研究的滞后期更长;从影响程度来看,基础研究的偏效应最大,应用研究偏效应短期内为负值,而试验发展的作用虽然非常迅速,但其对生产率的带动效果相对较弱;就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来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分别对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偏效应最大,试验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三部分都有显著的正效应。因此,改善我国创新投入结构时应充分重视基础研究的投入和积累,以发挥其在促进生产率中的核心地位和长效作用。
简介:中国创新型试点企业是中国各行业中创新能力建设的领头羊,其创新能力与效率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本文首先梳理并构建了创新型企业创新活动影响要素的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考察了创新型试点企业的创新效率。研究发现,中国创新型试点企业整体创新效率偏低。从创新效率的行业分布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相比,资源密集型行业内的企业创新效率更高一些。从创新效率的影响要素看,企业的经营规模、利润支撑、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创新激励制度都有助于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但是,企业的知识存量、产学研之间的合作、政府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等要素都发生“失灵”,表明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尚面临不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