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非意愿妊娠的原因及相关因素,为青少年生殖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2名青少年违愿妊娠者做问卷调查。内容涉及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生殖避孕知识、性观念性态度及妊娠原因等.结果调查对象学生占37.5%,外来务工占25%。19~23岁违愿妊娠发生率最高,第一次性行为发生年龄最早17岁。生殖避孕知识来源前三位分别是:媒体网络(43.8%)、学校(31.3%)及性伴(15.6%),对紧急避孕和流产引发不孕认知正确率达68.8%。90.6%非意愿妊娠性伴是恋爱对象,6.3%是普通朋友,一夜情占3.1%。认为发生性行为是“爱之必然”者占62.5%。未采取避孕措施者占75.0%,另有25.0%为避孕失败。96.9%表示需要学习避孕知识。结论青少年非意愿妊娠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性教育的缺失是主要原因;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必须注重自我保护教育和生殖避孕知识的传授。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但是,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本文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青少年抑郁患者的自杀意念及相关因素,并比较心理管理+共情管理与常规管理对患者的具体效果。方法:选取了100名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药物治疗+共情管理+心理管理。结果:经过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较对照组低,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存在自杀意念的患者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和惩罚等事件得分分别为9.24±4.10、8.61±2.19、2.43±2.13和7.21±5.32。与无自杀意念的患者相比,两组之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通过采用心理管理+共情管理的方式对抑郁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睡眠质量和不良情绪。这种治疗方式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口腔正畸疗程和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青少年AngleI类错颌的患者60例,均给予口腔正畸治疗,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依从性干预治疗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定期复诊率86.67%、矫正装置维护率96.67%及保持口腔卫生76.67%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疗程(15.3±2.1)个月,与对照组(20.5±6.3)个月比较差异明显,(t=10.96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依从性干预治疗运用于青少年AngleI类错颌治疗工作中,充分满足青少年AngleI类错颌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疗效,可帮助青少年AngleI类错颌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治疗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青少年口腔正畸疗程与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期间收治的 50例青少年 AngleI类错颌患者,均给予口腔正畸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 25例,实验组在正畸治疗的疗程中给予依从性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治疗疗程及效果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给予依从性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为 96.00%、满意度为 100.00%;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的对照组患者的依从率为 60.00%、满意度为 88 .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给予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给予口腔卫生宣教,并从心理、行为等方面进行干预,效果理想,有效缩短治疗疗程。
简介:目的:探索中国青少年对身体姿态的认知和知识储备现状。方法: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理论框架设计包含身体姿态健康信念和身体姿态健康知识的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取6省(市)72所学校的3 51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5.0进行描述性分析、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1)身体姿态健康信念的所有维度得分均随学段上升而下降,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中,感知易感性得分分别为(27.32±4.28)分、(26.51±4.59)分、(25.87±3.68)分,感知严重性得分分别为(27.27±5.26)分、(26.30±5.44)分、(25.52±4.91)分,感知益处得分分别为(21.10±2.93)分、(20.57±3.19)分、(20.00±2.93)分,感知障碍得分分别为(24.18±5.24)分、(23.14±5.04)分、(22.63±4.51)分,自我效能得分分别为(24.64±3.19)分、(24.12±3.31)分、(23.58±3.11)分,差异有统计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舍曲林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抽取2018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并行舍曲林治疗的34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且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健康对照组,评估两组各认知功能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后CD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WCST指标中的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以及IED总尝试次数与治疗前相比所有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WCST、IED、DMS成绩与健康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SWM的策略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舍曲林治疗首发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及执行、注意等认知功能,但对改善患者空间工作记忆功能方面的效果不太明显。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癌抑郁患者的生活事件和心理防御方式特点及二者对疾病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筛选65例乳腺癌抑郁患者,与30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作对比;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ifeEventScale,LES)、防御方式问卷(DefenseStyleQuestionnaire,DSQ)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试.结果乳腺癌抑郁组患者在LES中的总得分及频次显著高于对照组;DSQ显示乳腺癌抑郁患者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方式和中间型防御方式,而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方式.结论乳腺癌抑郁患者所经历的生活事件及其所采取的不适当的心理防御方式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简介:遏制民粹化特别是青少年的民粹化是我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体现出来的民粹化因素对我国依法实施社会治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群体性事件与民粹主义存在密切联系,两者具有相似的社会背景、阶层基础、简单逻辑、非程序主义、非理性狂暴和组织性不足。这些相似性正是中国群体性事件中民粹因素涌动的逻辑基础和学理根基。群体性事件中民粹因素的主要表现是要求正义立马兑现、要求诉求直达天听、极端仇视精英、攻击体制象征物、自恃道德高尚、非理性的打砸抢烧等六个方面。青少年是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参与主体,应警惕群体性事件中关于青少年民粹化的三种发展趋势,分别是青少年学生的民粹化、青年知识分子的民粹化和青年叙事话语的民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