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在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病房的静脉治疗过程中,对早产低体重的患儿采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方法及维护进行了研究,并对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本次护理研究活动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就诊治疗的新生儿共计52例,对这52例患儿均进行了PICC置管术治疗,并在PICC置管过程中进行了相关护理干预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52例患儿中,PICC置管术一次成功49例,调整后成功2例,失败1例,一次成功率94.23%,总成功率98.07%。置管时间平均为15±6.27日,在成功的51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等其他问题12例,并发症率23.5%。管路堵塞2例,机械性静脉炎4例,水肿3例,渗血渗液1例,管路异位2例。结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开展PICC置管可大大减轻患儿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减少输液渗漏坏死发生率,避免医疗纠纷,减轻护士工作量及提高用药安全。合理的维护可减少置管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置留的时间,建议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分析糖痛外洗方治疗老年糖尿病高危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甲钴胺+温开水足浴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糖痛外洗方。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足部10g尼龙丝检查阳性率和治疗前后的ABPI(踝肱压指数)及TBPI(趾肱压指数)。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足部10g尼龙丝检查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BPI及TBP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应用糖痛外洗方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外疝病人应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来本院确诊为腹外疝的102名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51人。A组采用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B组采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随访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比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B组所需时间明显少于A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术后并发症情况,B组发生术后并发症情况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痛苦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真空采血法在小儿颈外静脉采血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颈外静脉采血患儿79例进行观察,收治时间为2017年2月值2017年8月,随机分成两组后,针对常规组39例小儿颈外静脉采血患儿实施常规采血,针对治疗组40例小儿颈外静脉采血患儿实施真空采血法,对比两组采血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组小儿颈外静脉采血患儿采血后的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采血时间明显优于常规组小儿颈外静脉采血患儿(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实施小儿颈外静脉采血过程中采用真空采血法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疼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2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状况进行了回顾分析,运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2例患者,发病年龄36-69岁,鼻腔为好发部位。病理结果为所有标本的瘤细胞均呈多形性,免疫组化均表达T细胞标记,而CD4、CD20、CD30阴性。22例患者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1.2%、42.9%和22.8%。局部肿瘤侵犯、IPI评分高、临床分期晚和LDH水平增高的患者具有更差的OS。结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具有显著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需结合形态学与免疫表型。该病预后差,需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高生存率。
简介:交腿皮瓣移植术是在治疗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而局部皮瓣和游离皮瓣无法修复情况下的一种手术修复方法,其血运可靠,成活率高,故广泛应用于临床[1],常用外固定架固定双腿,做好术后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对1例外固定架固定交腿皮瓣移植术后的患者进行系统化的整体护理,皮瓣存活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49岁,主因车祸伤致左小腿疼痛,出血,畸形,于2017年7月27日急诊入院。查体:T36.2℃,P70次/min,R8次/min,BP90/66mmHg(1mmHg=0.133kPa)。专科检查:左小腿上端前侧可见一半弧形伤口斜向膝关节内上方直至左大腿下段长约40cm,伤口创缘不整齐,部分皮肤缺损,重度污染,可见肌肉及胫骨断端外露,骨折呈粉碎性,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末梢血运差,感觉麻木,左足及各足趾因疼痛不能主动活动。急诊于手术室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小腿不全离断伤清创缝合神经血管肌腱术+骨折外固定术。8月29日患者左小腿离断伤术后感染,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小腿清创负压吸引术。10月19日患者术后皮肤缺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小腿扩创重新外固定架固定及交腿皮瓣修复术。11月9日皮瓣存活,行断蒂术。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100 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50 例患者接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将其设定为对照组, 50 例患者接受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将其设定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相应方式进行治疗后,对照组优良率为 80.00% ,观察组优良率为 94.00% ,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4.00%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00%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可对四肢骨折进行有效治疗,使患者的骨支架得到有效固定,同时可使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减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技术治疗小儿骨折的护理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6年12月到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骨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患儿高18.0%,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而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0%,二者相差18.0%,数据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采用外固定技术治疗骨折患儿时采用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我院于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腹股沟疝患者90例参与本次实验,9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疝修复术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手术后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治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较低,采取常规修复术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较高,两组患者相比P〈0.05即表示有统计学意义。采取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的治疗效果较高,与常规修补术患者相比差异较大,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采取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有利于促进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效果,提高预后的同时也能保证治疗的安全性,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害,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半椎板入路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2013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100例髓外硬膜下肿瘤病例进行分析,基于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通过半椎以及全椎板开窗入路方式进行肿瘤全切除手术,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以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以及住院之后的时间、下床时间、术后术疗效以及术后脊柱稳定性均要高于对照组,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椎板入路切除髓外硬膜下肿瘤的疗效显著,在临床中具有效果良好、创生小且康复快的特征,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完全胃肠外营养对不同胰腺疾病的疗效并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方法将我院住院部自2017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胰腺疾病患者共9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根据胰腺疾病类型进行分组,其中32例患者为急性胰腺炎,28例患者为慢性胰腺炎,30例患者为胰腺癌。三组患者均应用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对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以及白蛋白检出值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白蛋白检出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对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胃肠外营养对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患者均有确切治疗效果,可显著提高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治疗期间配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加速患者营养水平的恢复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