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

马晓东 窦生元 马晓东(通讯作者)

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外科 810900

摘要:目的:探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患者接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将其设定为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将其设定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相应方式进行治疗后,对照组优良率为80.00%,观察组优良率为94.00%,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可对四肢骨折进行有效治疗,使患者的骨支架得到有效固定,同时可使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减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四肢骨折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 临床疗效 并发症

以往临床上在对四肢骨折开展治疗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为髓内钉、钢板内固定和石膏、夹板外固定,但其不具备较好的稳定性,固定需花费较长时间,骨折愈合缓慢甚至出现不愈合情况,后期还需开展二次手术对内固定物进行摘除,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因此采用更为合理高效的方式来治疗四肢骨折显得尤为必要。随着外固定支架技术的不断革新,可参照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采用相应的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开展患肢复位固定,从而可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良好恢复[2]。本次研究就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患者接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将其设定为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18~56岁,平均(32.2±4.6)岁,骨折类型:10例桡骨骨折,5例股骨骨折,9例胫腓骨骨折,8例胫骨骨折,18例肱骨干骨折,其中4例患者并发腘动脉受损;观察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19~58岁,平均(33.4±4.3)岁,骨折类型:11例桡骨骨折,4例股骨骨折,10例胫腓骨骨折,7例胫骨骨折,18例肱骨干骨折,其中3例患者并发腘动脉受损。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受伤部位为其选择连续性臂丛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在其机体骨折部位开切口,剥离皮肤和肌肉组织,采用钢板开展常规固定。观察组患者接受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在手术开展前,为患者开展常规X线影像检查,对患者机体骨折发生的具体位置和类型进行确定,根据具体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外固定支架,若患者的骨折部位发生肿胀,则需抬高患肢,等到肿胀完全消失后为其开展手术操作治疗。手术治疗的具体方法为:(1)根据患者的受伤部位为其选择连续性臂丛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对创口进行彻底清理后开切口,若骨折发生重叠移位,则需开展骨牵引对重叠移位进行纠正;对于侧方移位骨折,需在骨折部位的远端两端均开一小切口,由此将套针和套管推入至骨表面;(2)选择骨侧面中线,将套针抽出,在骨表面对套管进行固定;(3)采用螺纹针开展钻孔,同时将螺纹针拧入,深度为穿出对侧骨折大约3mm;(4)在发生骨折的位置上、下骨各采用一根固定针进行穿入固定,固定材料为连接杆,平复骨折后,对钢针进行固定。参照患者自身的骨折类型,引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连接组装后开展固定;(5)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检查,如果发生血管受损,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对受损血管开展修复,然后对固定夹放松,对骨折部位进行平复调整,对移位或侧方进行纠正,最后拧紧固定夹。手术完成后,采用定量抗生素开展3~5d抗感染治疗。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判定:优:经过治疗后关节功能得到恢复或无损,患者可进行正常行走;良:经过治疗后关节功能得以改善,患者可借助拐杖进行行走;差:经过治疗后骨折部位发生延迟愈合或骨折部位出现畸形,功能受限。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00%[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n,(%)]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相应方式进行治疗后,对照组优良率为78.95%,观察组优良率为95.24%,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优良率

对照组(n=50)

15(30.00)

25(50.00)

10(20.00)

40(80.00)

观察组(n=50)

35(70.00)

12(24.00)

3(6.00)

47(94.00)

X2

4.332

P

0.037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中5(10.00%)例患者发生关节僵硬,7(14.00%)例患者发生静脉栓塞,并发症发生率为24.00%;观察组中2(4.00%)例患者发生针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306,P<0.05)。

3 讨论

四肢骨折患者的病情通常较为复杂,同时很容易出现血管损伤,因此在手术开展,需为患者进行明确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来为其开展诊疗计划制定,从而防止漏诊和延误治疗的发生。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的组成结构包括固定针、连接杆以及固定夹,其具备高刚度、高强度以及高稳定性,操作方便,可有效固定各类骨折。在采用组合式固定支架对骨折进行固定时,不会对受伤部位的软组织以及骨膜造成大面积剥离,也不会明显影响患者的肢体和骨折部位的血管循环,术中出血量较少,因此可使患者的肢体术后恢复速度得以加快,对于骨折愈合十分有利。固定材料与切口的距离较远,从而有效防止了内固定物对周围组织产生的炎性刺激,有利于对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也使得内固定治疗后骨髓炎的出现得以有效减少。有学者通过选取肱骨干骨折50例,为其开展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术后优良率达到92.34%,这也和本次研究结果基本相符[4]。也有学者通过对开放术式和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术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相较于开放术式,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术的手术时间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同时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更快[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其原由,可能是由于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更小。

在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进行骨折治疗时,需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有效防治,固定针道感染的发生是由于手术部位出现炎性反应,或是固定针发生松动,针-骨界面以及针-皮肤界面无法保持稳定所致,所以需尽可能开展多平面针固定,从而防止固定针出现松动,使针道周围软组织受周期性动态应力刺激减少,同时对炎性反应进行及时处理。除此之外,在不影响牢固性的前提下还需尽可能将穿针数目减少,从而使感染风险得以有效降低。

综上所述,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可对四肢骨折进行有效治疗,使患者的骨支架得到有效固定,同时可使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减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昌,邢宗良,谢健, 等.非手术治疗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临床疗效观察[J].创伤外科杂志,2017,15(8):623-624.

[2]付微平,许建民.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胸腰椎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治疗中应用的价值[J].颈腰痛杂志,2017,28(4):350-353.

[3]张禹,李智勇,吴家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7,6(2):194-195.

[4]张洪相,马超,魏金栋, 等.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疗效初步观察与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6,17(1):19-20.

[5]张伟,万德余,孙正, 等.经皮桥接棒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6(31):105-107.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简介:马晓东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2.10 职称:中级

工作单位及部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