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CT检查对肠系膜脂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放射科于2022年4~2023年5月份住院治疗的75名临床诊断为肠系膜脂膜炎的病人。全部病例经256排CT扫描证实,并对CT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CT影像特点对假肿瘤征,纤维组织结节,淋巴结增大,假包膜征,脂肪环征,囊变,钙化等进行鉴别。对患者进行16个月的临床追踪。结果75例行CT平扫,10例行CT与强化检查,10例行强化检查,10例行强化检查。病灶位于肠系膜。所有病人都有“伪肿块”征象:表现为片状或包块状阴影,系膜内的脂肪密度增大,CT扫描高于正常的腹腔内脂肪,但没有增强,包裹了肠系膜的静脉。在70个病例中,发现病灶内部有较大的纤维组织结节和增大的淋巴结。所有病例都有伪囊征表现,表现为病灶周边有明显的、大小不等的软组织密度区。51个病例中,小肠系膜血管、纤维结节和淋巴结周围均有环形的低密度影;囊变1例,钙化1例;22个病人的肠道周边向内推进。39例行追踪,18个病灶不发生改变,3个病灶完全吸收,13个病灶完全吸收,5个病灶出现发展。CT对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10 0%(5/5),特异性为7.1%(70/70)。结论256排CT对肠系膜脂肪性病变有较高的检出率,其中假肿瘤征、假包膜征和脂肪环征是最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前平衡镇痛法在中医肛肠挂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对比长效镇痛剂在镇痛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上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肛肠疾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长效镇痛剂,观察组采用超前平衡镇痛法。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前平衡镇痛法在中医肛肠挂线治疗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热敏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CA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两组均遵循常规西医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常规针刺进行治疗,每周五次,三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组热敏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每周一次,三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完成一个疗程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评分均明显下降,治疗组胃部喜暖、喜按、食少纳呆等症状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明显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及频率,适应现代人工作及生活节奏,减少患者痛苦,增加患者耐受性。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痔疮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以穴位埋线结合热敏灸方式,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痔疮患者,共计86例。采取数学随机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中43例患者实施常规肛肠科手术护理;观察组中43例患者在常规肛肠科手术护理基础上,增加实施穴位埋线结合热敏灸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心理状态评分、术后下床活动、疼痛消失、住院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心理状态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疼痛消失、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痔疮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以穴位埋线结合热敏灸方式,实施护理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细微骨折中应用X线透视结合切线位点片诊断的意义。方法:时间范围、样本对象等分别为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100例腕骨细微骨折患者,均对其提供X线检查,摄片方式如下:正位片、正侧位片、透视结合切线位点片,并以CT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X线透视结合切线位点片的效果。结论:X线透视结合切线位点片对不同类型的腕骨细微骨折患者检出率高于X 线正位片、X 线侧位片的检出率(p均<0.05),X 线正位片、X 线侧位片对不同类型的腕骨细微骨折患者检出率对比无意义(p>0.05)。结果:采用X线透析结合切线位点片诊断细微骨折患者,这种方式对疾病的检出率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