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缬沙坦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经24h动态血压监测且诊断为非勺型2级高血压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治疗组30例:上午7:00和晚上7:00各服缬沙坦80mg;对照组30例:上午7:00服缬沙坦160mg,两组用药8周后复测24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24h、白昼、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及白昼、夜间血压负荷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73.33%抵46.67%,P〈0.05;舒张压:76.67%眠43.33%,P〈0.01)。结论应用缬沙坦治疗非勺型高血压,可以很好地控制2级高血压,并改变血压昼夜节律,早晚两次服用,效果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不同服药时间和方法对老年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2月到2014年5月,64例非勺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早晚分别服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32例于清晨联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降压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晨峰血压升高幅度、清晨舒张压(DBP)、清晨收缩压(SBP)、清晨脉压分别为(19.22±3.65)mmHg、(78.54±7.39)mmHg、(124.82±10.16)mmHg、(43.68±4.53)mmHg,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晚分别服用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片治疗,可有效提高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关键词老年非勺型高血压;缬沙坦;氨氯地平片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17-01
简介: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与常规降压药物联用对反勺型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9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反勺型高血压患者60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压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DBP、SB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DBP、SB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常规降压药物联用治疗反勺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DBP、SBP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周围型肺癌X线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本院门诊部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X线检查资料,总结归纳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X线检出胸膜凹陷征、空泡征、血管凝集征、支气管气象和毛刺征等征象的检出率与CT扫描和病理学诊断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周围型肺癌的X线典型表现为结节及小片状阴影;球形病灶或肿块,肿块边缘呈现出毛刺征或毛刷征、侧缘线征、分叶及脐凹征、胸膜凹陷征和空泡征等。结论尽管CT扫描和病理学诊断对于周围型肺癌的确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但是X线片检查对于典型征象同样具有较好的表现力,因此仍可作为周围型肺癌诊断的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7500例,正常乳腺钼靶X线片进行综合分析归类,探讨正常乳腺X线分型。方法7500例乳腺患者,双侧乳腺均摄轴斜位片,采用低MA,高仟伏摄片技术,以X线影像为基础,进行分析、归纳。结果1238例为致密型占16.5%(1238/7500),3637例为中间型,占48.5%(3637/7500),930例为导管型,占12.4%(930/7500),1027例为脂肪型占13.6%(1027/7500),660例为混合型,占8.8%(660/7500)。结论以不同生理期乳腺结构成分为基础,钼靶X线片影像为依据,将正常乳腺钼靶X线片分析归类为五型,致密型,中间型,导管型,脂肪型,混合型,简便,易掌握,切合实际。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青年型颈椎病的X线诊断。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青年型颈椎病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方位分析患者X线片特点。结果通过分析,100例青年型颈椎病患者中86例患者发生颈椎生理曲线改变,8例患者发生椎体骨质增生,2例患者发生钩椎关节增生,2例患者发生颈部韧带钙化。在明确诊断病情中X线片检查分析具有重要价值。结论青年型颈椎病X线片能够将颈椎情况较为精准的显示出来,能够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有效依据,其中颈部韧带钙化、钩椎关节增生、椎体骨质增生、椎间孔改变、颈椎生理弯曲程度是主要表现类型。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主要围绕患有单纯型乳腺粘液癌病人展开相关分析研究。为有关病人安排数字化x线影像检查并对其影像检查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希望能够对有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与帮助。方法:在此次实验中,我们共计搜集到了50例单纯型乳腺粘液癌(实验组)、50例乳腺叶状肿瘤(对照一组)以及50例纤维腺瘤(对照二组)的数字化x线影像表现资料,然后使之和乳腺叶状肿瘤、纤维腺瘤的相关影像表现加以对比,由于这三种疾病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在临床方面比较容易混淆,所以在这三者之间开展相关对照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分析X线影像表现时,需要重点从发病时病人的年龄情况、乳腺腺体分型、病灶大小、病灶聚集的密度、病灶边缘等众多方面进行观察评析。结果:从发病年龄的角度加以分析,在出现病症时,实验组病人的年龄全部都在37周岁至78周岁这一区间内,其中有31位患者的年龄处于50周岁以上,而在这一方面比较中,该组年龄在50周岁以上的病人数明显要比其余两组更多。从肿块形态及边缘的角度进行分析,以钝缘不规则形肿块为其特征之一,表现为边缘清晰、可伴深分叶状肿块;但仍以圆形与卵圆形、边缘清晰与遮蔽占比较多。从其他方面加以对照,可知在诊断单纯型乳腺黏液癌时,腺体分型、肿块大小无法起到有效的作用(P>0.05)。结论:对于本次所重点研究的病症而言,其在X线表现方面具有一些较为显著的特点,当病人年龄高于50周岁时,则发现其单发高密度肿块,呈钝缘不规则形,或圆形/卵圆形肿块但周围无晕征表现,边界清晰或伴有深分叶,高度提示单纯型乳腺黏液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