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和疫情期间老年人焦虑状况差异及影响因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老年人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年4至5月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在2019年实施全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的818个社区中,从完成心理健康状况评估的188 407名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居民中抽取6 467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结构化问卷随访调查疫情期间焦虑状况以及影响因素。数据录入与管理采用该项目专门开发的"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完成。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老年人疫情前(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23日)和疫情期间(2020年4至5月)焦虑症状检出率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老年人焦虑症状检出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疫情前和疫情期间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的老年人群焦虑症状检出率在疫情前为4.95%(95%CI:4.42%~5.48%),疫情期间为10.10%(95%CI:9.36%~1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疫情期间调查人群的焦虑症状检出率较疫情前增长了约1倍。疫情前存在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是患一种疾病(OR=1.57,95%CI:1.05~2.37)、患两种及以上疾病(OR=3.10,95%CI:2.13~4.51),而有兴趣爱好、子女关系好、配偶关系好、有积极老化态度、心理韧性好则是保护性因素(均P<0.05)。疫情期间新发生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有:居住在农村(OR=1.77,95%CI:1.42~2.20)、平时参加社会活动(OR=1.23,95%CI:1.02~1.48)、朋友关系好(OR=1.42,95%CI:1.11~1.82)、本人或身边有人被医学隔离(OR=2.80,95%CI:1.90~4.13)。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导致老年人群焦虑症状检出率较往常成倍增长,应重点关注农村以及本人或身边有人被医学隔离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发病类风湿关节炎(EORA)与青壮年发病类风湿关节炎(YORA)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方面的差别。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分析EORA组与YORA组临床特点的差异,以更好地指导EORA患者的临床诊治。正态分布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共纳入481例RA患者,其中EORA组137例(28.5%),YORA组344例(71.5%)。患者年龄19~87(59±14)岁,男123例(25.6%),女358例(74.4%)。EORA组男性占比更高(36.5%比21.2%,χ2=12.012,P<0.01),病程更短(Z=-7.985,P<0.01)。EORA组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更高(5.6±1.3比5.2±1.6,t=2.549,P<0.05),合并胸腔积液者及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者更多(χ2=7.550、7.797,均P<0.05)。EORA组合并静脉血栓、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CHD)、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白内障的比率均高于YORA组(均P<0.05)。EORA组红细胞沉降率(ESR)、D-Dimer亦水平更高(均P<0.05)。EORA组应用糖皮质激素比率更高,应用甲氨蝶呤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的比率均更低(χ2=5.271、8.407、9.356,均P<0.05)。结论EORA组与YORA组相比,男性占比更高,病情活动度更高,更易合并胸腔积液、ILD、静脉血栓、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CHD、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及白内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功能对老年男性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方法纳入105例于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1月30日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年龄≥65岁的男性CKD患者。根据肌少症诊断标准分为肌少症组33例,非肌少症组72例。使用两种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老年CKD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05例老年男性CKD患者,年龄74(68,77)岁,肌少症发生率为31.4%(33/1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于血肌酐和胱抑素C的eGFR(eGFRscr-cys)<45 ml·min-1·(1.73 m2)-1(OR=4.17,95%CI:1.08~16.02,P=0.038)和基于胱抑素C的eGFR(eGFRcys)<45 ml·min-1·(1.73 m2)-1(OR=3.99,95%CI:1.08~14.75,P=0.038)均与肌少症的发生呈正相关。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eGFRscr-cys(AUC=0.67)比eGFRcys(AUC=0.64)更适合预测老年CKD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结论老年男性CKD患者肌少症的发生与肾功能减退有关,CKD进展至3b期时,肌少症的发生率随着肾功能的下降而增加。
简介:摘要:中国现阶段的老年占比较高,对社会要求有一定的照顾能力,国家需要考虑如何增加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如何使老年人的价值得到提升。对老年人的教育在各个方面都有涉及,但过于学术化得知识不仅意义小而且难以开展教育,作为人人共通,简单易学,上手门槛低但限制性又低的音乐教育就很适合老年人进行学习。如今正是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实现了信息共享化,使人们更加容易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又便利了需要进行交流的人。采用互联网对老人进行线上教学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意义的方法,通过音乐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又通过音乐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使老年人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高龄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至2018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46例超高龄(年龄≥80岁)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生存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超高龄老年DLBCL患者占本中心老年DLBCL患者的15.7%(46/293),患者中位年龄83岁,Ⅲ/Ⅳ期患者占78.3%(36/46),63%(29/46)的患者存在≥2个淋巴结外器官受累;53.7%(22/41)患者增殖指数Ki-67≥80%,27例患者经免疫组化及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FISH)除外双打击/三打击后显示双表达患者占37.0%。初始治疗总有效率(ORR)为63.0%,完全缓解(CR)率为36.4%,2和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49.9%和41.7%,2和3年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54.6%和43.6%。含蒽环类药物化疗组ORR为81.8%,不含蒽环类药物化疗ORR为55.0%,3年OS率分别为50.0%和39.0%,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5%的患者出现了Ⅲ级及以上的血液学毒性,56.8%的患者出现了感染;死亡的患者中,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高评分组的治疗相关死亡率高(43.8%比16.7%, P=0.03)。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评分,受累淋巴结区域≥3个,化疗周期是否满足6个周期,CCI评分,近期疗效及是否为难治复发状态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CCI评分(HR=6.463, P=0.008)和近期疗效(HR=0.086,P=0.001)为预后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超高龄老年DLBCL患者的临床生物学及病理均呈现高度侵袭性,化疗耐受性差,不良反应率高,未观察到蒽环类药物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预后。CCI高的患者治疗相关死亡率高,低CCI评分可能有助于识别适合较强化疗剂量的超高龄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国老年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自我管理和认知水平。方法于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我国华北地区的北京市、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华东地区的上海市和江苏省、华中地区的河南省、华南地区的广东省、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和西北地区的陕西省共7个大区8个省市,按照多阶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64 215例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确诊2 034例哮喘患者,对其中符合老年哮喘入选标准的哮喘患者进一步分析,了解我国老年哮喘患者常见临床表现、合并症、哮喘控制和对疾病自我管理和认知情况。结果2 034例哮喘患者中,年龄≥65岁老年哮喘组共584例(28.7%),非老年哮喘组1 450例(71.3%)。老年哮喘组中早发型439例(75.2%),晚发型145例(24.8%);常见临床表现为:胸闷395例(67.6%)、喘息304例(52.1%)、咳嗽298例(51.0%);常见合并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44例(24.7%)、过敏性鼻炎122例(20.9%)、胃食管反流病114例(19.5%)、过敏性眼结膜炎86例(14.7%)、湿疹82例(14.0%)、慢性支气管炎76例(13.0%);老年哮喘组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显著低于非老年哮喘组[(18.5±3.2)比(21.7±3.4)分](P=0.042)。老年哮喘组仅13例(2.2%)每日使用峰流速仪进行病情监测,仅93例(15.9%)和64例(11.0%)患者能正确认识哮喘的本质和治疗目标。结论我国老年哮喘患者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典型发作性喘息少见,且合并症多,哮喘控制水平较差,患者对哮喘疾病的自我管理和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建设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高危患者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快速通道,分析术后ICU快速通道建设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术后ICU快速通道建设前,即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创伤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9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术后转入了ICU(非快速通道ICU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转入ICU的危险因素。参考筛选得到的危险因素和临床实际,建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ICU快速通道的转入标准。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满足快速通道转入标准,术后转入ICU监护治疗的7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快速通道ICU组)纳入研究,与快速通道建设前转入ICU的患者(非快速通道ICU组)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OR=4.260,95%CI:1.157~15.683,P=0.029)、院前时间≥48 h(OR=4.301,95%CI:1.212~15.266,P=0.024)、入院检查血红蛋白(Hb)<90 g/L(OR=7.979,95%CI:1.936~32.889,P=0.004)及合并冠心病(OR=6.063,95%CI:1.695~21.693,P=0.006)是快速通道实施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转入ICU的独立危险因素。快速通道建设前后两组转入ICU患者的基线资料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入院时Hb浓度和院前时间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在合并症数目方面,快速通道ICU组的患者显著高于非快速通道ICU组(Z=-1.995,P=0.046)。与非快速通道ICU组的患者相比,快速通道ICU组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术后在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长均显著缩短(Z=-2.121、-2.726、-3.130,均P<0.05),快速通道ICU组患者所需会诊数目及在ICU治疗时间≥2晚的患者比例也显著减少(均P<0.05),两组患者在再次ICU转科率、会诊数目≥4个的患者比例、手术时长、总住院费用及在院、术后1个月和3个月死亡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ICU快速通道有助于缩短老年髋部骨折高危患者的术前、术后和住院时间,是基于多学科协作,ERAS理念具体应用的一种有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