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第七医院,河北 保定 072150
关键词:老年人;健身锻炼;自我防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健身锻炼时辅有健康智能软件提供健身指导,因受其功能和设计等方面的局限性[1],很难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个性需求。部分老年人在热衷于健身锻炼过程中,无视身体发出的预警症状及具有的潜在风险性,导致运动伤害时有发生。这使得深入开展老年人健身锻炼风险防控研究,提升老年人自我管理风险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本研究基于自身内在因素,通过对保定市城市社区老年人健身锻炼风险自我防控知识的具备程度进行量化调查,探究影响和制约健身锻炼风险的自我防控能力的主效应因素,提出老年人科学防控健身锻炼风险的应然对策。
1 老年人健身锻炼风险自我防控知识结构现状
课题组根据老年人健身锻炼风险特点,把健身锻炼风险应对和预防两个维度为一级指标;分别以健身锻炼风险初步诊断、 急救措施实施、运动伤病紧急处理和自我健康状况评估、运动性伤病预防、健身锻炼方法选择为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是以不同知识点的形式来加以判断与选择,设计 “老年人健身锻炼风险自我防控知识调查问卷”[2]。将各类知识指标所答对题目数进行统计,计算每类知识的均值。依据正态分布数据分组的原则,把每类知识答对数目的均值划分为高、一般、低三个层次水平。
通过对保定市城市社区60周岁以上且经常热衷健身锻炼的老年人的抽样调查统计显示,其健身锻炼风险的自我防控知识水平不容乐观,根据具备程度等级的划分,高、一般、低三个水平分别为29.4%、40.4%、30.2%,总体具备程度一般。健身锻炼风险预防知识测试题中,一般水平以上所占比例较高,达到了78.5%,而健身锻炼风险应急处理知识一般水平以上的老年人占61.7%。可见,保定市城市社区老年人对健身锻炼预防知识认识和理解相对较深,对运动伤害的应急处置知识较为欠缺。具体表现为:
1.1健身锻炼风险应对知识掌握情况
健身锻炼风险应对知识相关知识点考查与统计结果显示,答错率最高的为急救知识技能选择题,其次是心跳骤停患者的初步诊断指标的选择题。值得注意的是,近80%的老年人缺乏具备基本的急救常识,连呼吸和心跳是否停止不知如何判断,甚至面对心跳、呼吸骤停,第一时间急需实施心肺复苏术,却不清楚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另外,62.5%的老年人对肌肉拉伤或关节扭伤早期应及时采用冷敷等最基本的处置方法都不了解。
1.2健身锻炼风险预防知识掌握情况
在健身锻炼风险预防知识相关知识选择与判断题中,答错率排序中发现:老年人对于不同运动项目、不同锻炼方式、可能发生的风险感知以及应对运动风险的手段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部分老年人对运动风险的预防知识在思想上较为自信,但对于运动性疾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预防与康复,如何选择适合不同个体的运动强度和科学的锻炼方法还是认识不足。膝关节疼痛是老年人常见骨关节病,如何预防膝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动作形式的选择中,69.8%老年人竟认为只有采取消极静养的方法。殊不知这样不但不能缓解膝关节疼痛,还势必会导致膝关节周围肌力减退,膝关节稳定性持续下降,陷入愈加严重的恶性循环。
2 老年人健身锻炼风险自我防控知识影响因素
老年人自身内在因素,如性别、年龄、学历、户籍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对健身锻炼风险的感知会产生不同理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健身锻炼风险防控的意识和行为。将调查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具体结果表现为:
2.1性别因素影响
通过调查数据得到,参与运动老年人,女性(56.4%)多于男性(43.6%)。在健身风险防控知识具备程度统计分析中显示,一般水平以上的女性(77.4%)好于男性(60.0%),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自我防控知识在具备程度上与性别因素没有太大影响。
2.2年龄因素影响
根据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在健身风险防控知识统计资料中显示,60~69岁的老年人参与健身锻炼最为积极,占48.3%;风险防控知识中具备程度高的人数也最多,占63.6%。分析其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他们对目前健身锻炼风险防控前沿信息与知识较为关注,增加了他们健身锻炼风险防控知识的累积优势。而70~79岁以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在长期的健身锻炼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自己固有的锻炼习惯与理念,更多的仅凭自己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和体会来对健身锻炼风险知识进行判定和认知,而主动学习和追求科学风险防控知识的积极性不是太高。
2.3学历因素影响
从个人因素影响老年人健身风险知识掌握的数理统计中发现,不同学历层次的老年人健身风险防控知识高、一般、低的具备程度水平差异显著。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老年人中,具备程度较高的人数占54.5%,初中及以下水平的老年人仅占1.9%。这可能由于学历层次越高,对健身锻炼所具有风险性的理解越深,将风险防控知识运用到健身锻炼实践中去的能力也越强。因此,学历不同在健身风险防控的认知以及对风险发生不确定性和危害性信息的获取与判断、规避与处置方面自然就存在一定的差异。
2.4户籍因素影响
随着我国老年流动人口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离开农村来城市生活,使得城市社区老年人健身锻炼群体构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统计资料显示,不同性质户籍的老年人在健身风险防控知识高、一般、低层次水平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显著性。其中,具备一般程度水平以上(80.2%)的非农户籍好于农业户籍(47.9%)。农业户籍的老年人表现出健身锻炼潜在的风险意识比较淡薄,对所参与健身锻炼的风险不能形成有效感知和评估是产生差异显著性的主要原因。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农村户籍老年人健身锻炼防控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较为匮乏,对农村老年人和城市流动人口中农业户籍老年人健身锻炼群体的关注度有待提高。
3 老年人健身锻炼风险的自我防控对策
3.1丰富健身风险防控知识,提升风险自我认知能力
风险自我认知是指对健身锻炼所存在客观风险形成的主观感受和认识。有效的掌握运动风险防控知识,是提升安全健身锻炼的前提。首先,老年人应增强健身锻炼风险意识,克服麻痹思想,不盲从攀比。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和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锻炼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锻炼后做好充分的整理活动,提升对健身锻炼增进健康的认知水平。其次,政府机构建立多渠道健身锻炼风险防控指导机制。一方面,加大向社会招纳社会体育指导员规模和资格培训力度,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老年人进行健身锻炼管理的水平。同时,鼓励高校学生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积极营造全民科学健身锻炼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定期在社区、公共健身场所等进行健身锻炼风险应急处理培训和讲座,开辟老年人安全锻炼知识和健身锻炼风险预防专栏等。对文化程度不高和高龄老人,可采用图片、动画等简单、直观的宣教方式普及科学健身方法,增强老年人健身锻炼的自我医务监督能力。
3.2建立自我健身锻炼风险评估体系,规避健身活动风险
老年人伴随年龄的增长,各种生理和运动机能日渐衰退,增加了患各种疾病和运动伤害风险的可能性。健身锻炼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如何进行锻炼风险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是规避健身活动风险的关键。在健身锻炼前,老年人应首先对自己身体状况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估,从而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合理的运动负荷,适宜运动时间等。通过建立健身锻炼风险的自我评估体系,明晰运动伤害潜在风险和身体预警机制,科学采用个性化手段,从事与自身体质相适应的健身锻炼手段,就能预防并减少健身锻炼风险的发生。政府医疗服务机构、社区与体育相关部门应针对老年人健身风险特点,定期开展健身锻炼咨询和服务指导。特别针对农业户籍、高龄和低学历老人,设法帮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运动能力以及技术动作要求等,对所参与的健身锻炼项目进行自我风险评估,最大程度预防和规避健身锻炼风险,从而达到健身锻炼效益的最大化。
3.3创新健身锻炼风险信息管理平台,增强自我科学防控能力
目前,人们健身锻炼的方式和获得风险防控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化,满足了不同需求的健身锻炼人群。通过微信、抖音等APP软件推送健身锻炼信息已融入部分老年人健身锻炼的生活中。然而,在缺乏政府部门引导和规范下,有时推送的健身运动处方,无运动禁忌、无运动量的自我监控和调节等,即便能起到一定的健身指导效果,也存在潜在的运动风险隐患。 提升老年人健身锻炼风险自我防控能力,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健身锻炼风险的个性化需求,离不开健身和卫生医疗部门以及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共同干预。政府相关部门应完善和落实高校、医院与健康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在制度的激励和规范下,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结合健身锻炼、医疗大数据分析,创新开发适合老年人风险防控特点的APP软件,能够在线进行科学健身指导、体质健康监测,风险防控等服务,为增强老年人健身锻炼的自我风险防控能力提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 牟向前,王庆军.基于词频分析的健身APP用户体验现状及发展建议[J].体育学刊,2020,27(2):64-68.
[2] 陈宇豪,刘可.医学生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的调查[J].护理学,2015,4(02):29-34.
基金项目:本文系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保定市城市社区老年人健身锻炼风险的自我防控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910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苑同乐 (1978.12-),男,汉族,大学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内科学研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