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00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输血1245袋,分析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本组1200例输血患者中,6例出现输血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0.50%,其中,4例为过敏反应,占比最高,为0.33%;1例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1例溶血反应,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过敏史、输血史、成分是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输血可能发生不良反应,输血期间应严格把控患者的各项输血指征,加强对有过敏史、输血史及输入红细胞制品、血小板患者的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及促进西药临床合理用药进行深入探究。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开出的2000例西药处方。对比与分析不合理用药之处及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临床管理。结果2000例西药处方中发现182例因为多种西药合用出现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2%;患者有恶心、头痛、发热、呕吐、精神状态不佳、睡眠不足等症状表现;其中,不合理西药处方中抗酸药物占据15.88%,抗生素类药物占据25.13%,其他类型药物占据58.99%。结论针对多种西药合用后,患者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医务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将各项禁忌交代清楚,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加速患者的康复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发药交代。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46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的23例患者进行静脉给药,观察组的23例患者进行口服用药,并且对喹诺酮类药物进行发药交代,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发药交代前与发药交代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发药交代前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发药交代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9%明显低于对照组47.83%;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73.91%;观察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20/23),对照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91%(17/23),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师对口服喹诺酮类药物的患者进行发药交代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后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与教学实践。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4月接受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14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0,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70,行优质护理),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值得借鉴和教学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017年2月~2018年1月,医院收治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单纯器质性心脏病未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4例,纳入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Ⅱ级50例,纳入Ⅱ级组,Ⅲ一Ⅳ级40例,纳入Ⅲ一Ⅳ级组。常规治疗,治疗前后检查血压、血脂、心率、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指标,进行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CHF合计组比较病程、年龄、SBP、DBP、HR、Cyc-C、ⅠL-17、HCY、Cr、UA、TG、TC、HDL-C、LDL-C、BNP、cTn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c-C并非独立危险因素;Ⅱ级组、Ⅲ一Ⅳ级组SBP、DBP、HR、Cyc-C、HCY、UA、TG、TC、LDL-C、BNP、cTn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c-COR=2.17,95%CⅠ(1.67~14.56)成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Cyc-C诊断慢性心功能衰竭,最佳截断值为1.10mg/L,诊断敏感性57.77%(52/90),特异度54.05%(40/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POR=1.04,95%CⅠ(1.15~1.35)成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治疗前,血清胱抑素C与病程、年龄、SBP\DBP\HR、HCY、Cr、UA、TG、TC、HDL-C、LDL-C、BNP、cTnT存在相关性,但不存在高度相关指标,治疗后与病程、年龄、HR、HCY、BNP存在相关性,不存在高度相关指标。结论血清胱抑素C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生、严重程度关系密切,但在疾病发生中并非独立影响因素,在慢性心力衰竭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清胱抑素C水平上升与高TC有关,可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综合评价血压、心率、肝肾功能、血脂的控制效果,反映心肌损伤严重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型胸椎骨折采用长节段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5年3月到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C型胸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短节段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研究组采用长节段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对照组优良率是85.0%,研究组是95.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的后凸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显著(P<0.05)。结论C型胸椎骨折采用长节段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的疗效满意,可明显减小伤椎后凸角,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简介:肿瘤是一种多基因疾病,其发生、发展涉及多条信号通路中多种基因的调控。细胞凋亡异常是肿瘤形成及耐药的重要机制,而诱导凋亡已成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nhibitorofapototicproteins,IAPs)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的蛋白因子,且都具有高度保守的杆状病毒凋亡抑制因子重复序列的结构域,可作用于凋亡信号通路中重要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Caspases)级联反应的起始或效应阶段,调节Caspase-3、Caspase-7、Caspase-9功能.从而明显抑制细胞凋亡。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联合检测脂蛋白a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32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研究组,另选取32例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参照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的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脂蛋白a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7.82±5.74)μmol/L,参照组为(9.58±1.19)μmol/L;研究组的脂蛋白a水平为(257.45±23.35)mg/L,参照组为(140.68±10.17)mg/L;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脂蛋白a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通过检测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脂蛋白a水平的变化情况,能够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而又可靠的参考数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到2016年收治的1341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治疗方法,给予患儿抗炎、抗病毒、控制颅内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达到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80.00%的总有效率,同时观察组患儿在体温消退时间、食欲改善时间、神志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可以证实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恢复情况更好,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效果确切,患者总有效率更高,治疗后的恢复状况较好,有利于促进患儿尽快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老年人群诊断2型糖尿病应用分析,寻找更加有效的检验方案,使得糖尿病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静脉血液三份,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以及HbAlc。结果HbAlc的平均水平自高到低的顺序是NDDM>IFG+IGT>IGT>IFG,总体人群糖尿病检出率为35.2%(NDDM占15.8%)。糖尿病患者的FPG诊断敏感度低于HbAlc和GCT,糖尿病患者HbAlc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阳性以及阴性预测值高于FPG和GCT。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HbAlc检验方法进行病情筛查,HbAlc检测方式特异度和准确度显著较高,利于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肿瘤标志物是细胞在特定疾病状态下的分子信号,是检测、诊断、治疗、监测肿瘤和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工具.如何发现新的、具有高度特异度和灵敏度的肿瘤标志物多年来一直是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1-3].蛋白质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快速发展给肿瘤标志物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蛋白质组一词由Wilkins于1994年首次提出,意指一种基因组或一种细胞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近年迅速发展为一门新兴学科--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其含义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表达蛋白质组学,研究细胞或组织中蛋白质表达的质和量的变化;②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在不同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细胞中各种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调控网络等;③结构蛋白质组学,以阐明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特性为目的[4,5].由于蛋白质组研究具有在整体水平上发掘和寻求潜在肿瘤标志物的能力,使其一经提出便受到肿瘤研究者的重视.
简介:目的:建立α-干扰素(IFN-α)信号传导蛋白和基因检测的方法.方法:收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自愈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健康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并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建立EB病毒(EBV)转化的B淋巴细胞系.体外分别用不同浓度的IFN-α(0、100、1000、10000IU/ml)刺激细胞,用凝胶电泳迁移率试验(EMSA)检测IFN活化的干扰素刺激基因因子3(ISGF-3)和γ-干扰素活化因子(GAF);设计特异的引物和探针,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FN诱导抗病毒蛋白MxA、OAS1、PKR的相对表达.结果:成功建立了EBV转化的B淋巴细胞系.建立了EMSA检测ISGF-3和GAF转录蛋白的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能够准确地检测样本中MxA、OAS1和PKR的表达.结论:建立了IFN信号传导蛋白和基因检测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IFN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