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被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200例。其中,男性患者120例,女性患者80例。年龄分布在30岁到65岁之间。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人。在住院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同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基本的治疗基础上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经过为期一年的治疗后,对两组治疗的效果和依从性进行详细的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中完全依从率占45%,基本依从率占32%,较少依从率占22%,不依从率占1%;对照组100例患者中,完全依从率为26%,基本依从率为20%,较少依从率为38%,不依从率为16%。通过组间比较可以看出,对照组按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慢性乙肝的抗病毒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最提高治疗效果有着显著作用。
简介:H抗原,A的先锋和B抗原,属于它是唯一的Hh血在系统抗原。H抗原在成年RBC的表面上除了孟买显型和H抗原的拷贝数字在所有人的RBC表面上散布是约1.7106。这些特征为免疫分析和免疫疗法使H抗原成为了潜在的目标分子。对红血球的表面上的H抗原的monoclonal抗体2E8在以前的工作被准备了。基于这抗体,从2E8的重、轻的链(VH和VL)的可变区域基因被5'种族克隆。二可变区域基因被重叠扩展拼接并且装配了编码anti-H抗原的基因说出ScFv2E8的ScFv(VH-linker-VL)。根据从2E8和HIV-1gp41抗原肽的ScFv2E8和CH1碎片的三尺寸的结构的预言,我们进一步构造了ScFv2E8-CH1-gp41熔化分子。recombinantScFv2E8-CH1-gp41基因被克隆进宠物--他的向量并且在BL21(DE3)plysS房间表示了。熔化蛋白质从包括身体被净化。在一系列随后的分析,这熔化蛋白质与父母抗体显示出相同抗原绑定地点和活动。同时,在里面,模仿测试为自体同源的红血球粘著测试的试剂的主要成分,bifunctional蛋白质能从感染HIV的个人用sera面对HIV-1gp41抗体粘合RBC。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和降钙素(CT)检测在甲状腺髓样癌(MTC)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26例MTC患者,22例良性结节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EA和CT水平并进行比较,计算单个检测指标和联合检测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两者对MTC的诊断价值以及手术前后的变化趋势。结果MTC组的血清CEA和CT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和CT诊断MTC的敏感性分别为93.3%和96.7%,特异性均为95.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998(95%CI0.993-1.000)。MTC术后的血清CEA和CT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EA和CT的检测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癌的术前诊断和术后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测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6年6月16日至2017年11月27日我院55例风湿性疾病患者及同期我院55例行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观察对象均实施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测,研究对比风湿组和体检组的血清癌胚抗原检测值。结果风湿组患者CEA(6.96±2.33)ng/ml相比体检组(3.24±0.65)ng/ml明显更高,P<0.05;风湿组患者治疗后CEA(4.52±2.10)ng/ml相比治疗前(6.96±2.33)ng/ml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风湿性疾病患者采取血清癌胚抗原检测十分可行,有助于临床医师评析患者病情。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人胶质瘤中FHIT蛋白、KI-67抗原的表达从而探讨FHIT蛋白、KI-67抗原的相关性及与胶质瘤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67例人脑胶质细胞瘤标本的存档石蜡组织切片,分为四组I级17例,Ⅱ级16例,Ⅲ级17例,Ⅳ级17例。将I、Ⅱ级归为低度恶性胶质瘤组,Ⅲ、Ⅳ级归为高度恶性度胶质瘤组;选取由非肿瘤患者内减压术中取得10例正常脑组织为对照组。采用PV-9000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FHIT、KI-67在67例不同恶性度胶质瘤及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在正常对照组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00%,而KI-67抗原未见有阳性表达;FHIT蛋白和KI-67抗原在67例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76%和83.58%。其中在低度和高度恶性胶质瘤组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61%和35.29%,差别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度和高度恶性胶质瘤组中KI-67抗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3%和93.94%,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胶质瘤I级、II级、III级、IV级KI-67标记指数的x-±s分别为1.44±1.32%、6.38±1.59%、15.89±2.07%、23.61±2.91%,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级别胶质瘤中FHIT蛋白表达强度两两比较I级与III级、I级与IV级、II级与IV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胶质瘤中ki-67蛋白标记指数I级、II级、III级、IV级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HIT蛋白表达强度与KI-67抗原的阳性强度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rs=-0.725(P<0.05),FHIT蛋白表达强度与KI-67抗原的阳性强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KI-67抗原可以作为临床检测胶质瘤的重要指标,KI-67抗原的表达水平可能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相关;FHIT蛋白其表达的下降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FHIT基因可能参与了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调节。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22小鼠肝癌细胞(H22细胞)全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前后表面抗原CD11c、CD80、CD86、CD40、MHCⅡ的变化,探讨H22全细胞抗原致敏DC的机制。方法以粘附贴壁法由小鼠骨髓细胞获得单核细胞,加入GM-CSF和IL-4诱导单核细胞5天成未成熟DC,用冻融法制备的H22细胞全细胞抗原继续培养2天以致敏。测定未致敏DC和致敏后DC的纯度(即CD11c的阳性细胞率),以及其中CD80、CD86、CD40、MHCⅡ表达率。结果致敏DC表面抗原CD80、CD86、CD40和MHCⅡ的表达率分别为(57.55±7.32)%、(54.49±14.20)%、(46.79±8.25)%和(53.94±13.94)%,未致敏DC表面抗原CD80、CD86、CD40和MHCⅡ的表达率分别为(20.01±5.22)%、(24.56±9.08)%、(18.06±5.13)%和(30.24±8.39)%。DC致敏后其表面抗原CD80、CD86、CD40、MHCⅡ表达率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贴壁法可培养出较高纯度的DC。反复冻融法制备的H22细胞全抗原可成功致敏DC,且致敏后DC表面抗原CD80、CD86、CD40、MHCⅡ的表达率均明显升高。DC摄取H22抗原后细胞表面MHC-抗原肽复合物表达增多,并引发共刺激分子表达改变是DC致敏的可能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病毒核心抗原与联合检测应用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门诊3250例患者进行丙肝病毒核心抗原与联合检测,检查显示为阳性的患者至少有一项首次检查为阳性,对患者进行HCV-RNA检测。结果3250例患者均分别进行病毒核心抗原与联合检测,其中单项阳性或者两项阳性的患者共52例,以HCV-RNA检测为确诊标准显示阳性病例43例,阴性病例9例,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阳性预测率为95.7%,阳性检出率为51.2%,检测阳性率为89.1%,阳性检出率为95.3%,因此,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可提高其临床检出率。结论在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中应用丙肝病毒核心抗原与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升其临床检出率,降低漏诊病例,有助于丙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统计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大于250IU/L的门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就诊科室,初步推断遵义市乙肝传染性人群的分布、性质,补充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HBsAg,选择检测结果大于250IU/L的门诊患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男性(占比60.14%)明显高于于女性(39.86%),以青壮年感染为主;临床就诊科室主要集中在感染科、血液科、肝胆科、消化内科;有乙肝、肝硬化、肝癌等多个临床诊断。结论年龄和性别是乙肝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应进一步加强对遵义市16~45岁青壮年人群的疫苗干预。